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慈濟人文 淨化人心

慈濟人文 淨化人心

E-mail 列印
慈濟人文志業背負著什麼使命? 證嚴上人慈示,「慈濟人文精神」即為「感恩、尊重、愛」,透過慈濟人文精神,能使人感到安心、歡喜、溫馨和感動。慈濟的人文精神就像是清淨、無私的甘露泉水,可以用來淨化人心,洗滌 現今普天之下五濁惡世有形的行為舉動和無形的人心思維。

◎慈濟人文融入志業 點滴教化人心

在慈濟的慈善、醫療和教育志業,皆需富含慈濟人文精神。這一堂針對見習志工進行的慈濟人文課程,藉由「菩提心要」證嚴上人開示的影片,來闡述說明「慈濟人文」。

在慈善人文方面,慈濟月刊、慈濟廣播、大愛電視臺或人文志業中心,深負著傳播真人真事之美善事蹟,以及記錄人品典範的重責大任。誠如司儀甘敏雁師姊的引言「救世需先救心」,期待透過報真導正的資訊傳播,能廣傳分享當今全球社會正在發生的光明面之事,傳遞正知、正見的訊息觀念,進而達到傳道弘法的目的。

經由慈濟慈善人文的記錄和傳播,讓人可以了解到,當今五濁惡世的全球,其實依然存有許多的光明溫良之人,以及許多的美善感動事蹟。這些真人真事亦可撫慰當下具有相同處境之人,甚至讓他們在苦難困境中得到心靈膚慰,帶來光明希望,進而觸動其善念本性,啟發他們一同來付出己力,利益他人、利益社會和利益眾生。如影片中的受刑人,因為慈善人文所傳播的美善訊息,所以讓他決心發露懺悔,真正的改過向善,並且投入參與利益服務社會的事務。

於醫療人文方面,慈濟醫院醫療人員在對每位患者進行診療的過程之中,皆展現出視病猶己、視病如親的態度,流露著至親至愛的關懷之情。

在教育人文方面,證嚴上人認為,教育即是「教之以禮、育之以德」,所以禮敬、禮節、禮儀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並且注重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品德,使孩子能存有善良之念、孝順之心,懂得了解體會付出、尊重、愛所帶來的快樂。同時,也要讓孩子感受理解到「見苦之福」、「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證嚴上人強調,教育一定要富含有人文,如此一來,方能透過教育將人人的善良本性、善心和善念啟發出來。

◎發露懺悔滌垢穢 正向迎接新生命

來自新竹地區的王明永師兄,年輕時,曾經於美國從事研發的相關工作,歸國返臺之後,任職於新竹科學園區內的公司,繼續發揮其所長,在研發的工作領域鑽研深耕。

民國87年,王明永師兄升任為公司的總經理,且在同年稍早前才剛與妻子共結連理。這一年正可謂是他風光喜悅的一年,在攀登上人生巔峰時期,準備再邁向下一個巔峰時,未料在年底,無常便悄然地找上。他被診斷出罹患骨癌,已經到了末期階段,當時的醫學治療仍束手無策。

王明永師兄因為從小就跟著母親信奉觀音信仰,所以他並不排斥佛教信仰。開始接觸到慈濟後,與慈濟和證嚴上人開始結下一份善緣。當被醫生告知必須放棄積極性的醫學治療,並且請他開始思考人生最後階段最想完成的心願事時,王師兄轉向宗教信仰尋求力量。

師兄早年,無論是在美國或在臺灣,皆喜好以品嚐美味葷食為其個人紓壓之道,尤其特愛品嘗活跳新鮮的海鮮料理。民國88年,他求助於證嚴上人的意見時,上人認為他因口腹之慾而造了不少惡業,提出了兩點建議。

從那時候起,他便謹遵上人的慈示,從原本的美食主義者,轉變為有機飲食的素食主義者。無論是在臺灣或國外出差,他都每餐誠心懺悔茹素,以虔誠的心拜誦《藥師經》或藥師佛聖號,數十年如一日。神奇的是他也真的健康地延續生命至今。王明永師兄現為慈濟受證志工,每年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都會刻意地撥出空檔時間,讓自己得以全心全力地當慈濟志工。

◎學中做 做中行

潮州和氣劉國民師兄與黃正華師兄上臺分享,兩人國台語雙聲道,默契十足。劉國民說:「上人開示的慈濟人文志業的使命讓他感受很多,他希望自己能把慈濟的慈善、醫療、教育分享給大家,啟發憐憫之心 幫助地球,並且行善讓地球無艱苦的人。」

黃正華從軍校畢業就開始抽煙,抽到今年4月17日,總共抽了45年,因為師姊的一句話「加入慈濟需守慈濟十誡」,讓他真的下定決心戒除惡習,從中也體會到加入慈濟的好處,除了每個月可以節省2000多元發揮愛心,更了解到「行善行孝不能等」。

學員郭仲軒從小就跟著媽媽一起收看大愛臺,慈濟之美早就烙印在心,完成碩士學業後回到家鄉,也跟著媽媽一起在東港靜思堂做志工,對人文真善美區塊很有興趣,並發好願要記錄在環保站付出二、三十年的老菩薩,將他們的足跡保存下來。

「母雞下蛋,但這顆蛋要孵出來卻好難好難喔!」慈濟志工陳美香與許淑雲已經認識二十年,她帶著淑雲到慈濟做志工,經過多年的等待終於等到她下定決心要參加培訓課程;淑雲也感恩美香師姊不離不棄的帶領著她走在慈濟菩薩道上。

慈濟不論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都有特殊的人文素養,經由人文記事,相信今天上課的學員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圖左 :防疫期間上課座位保持社交距離,並全程戴口罩,保護大家的安全。[攝影者:翁一鳴]
圖右 :來自新竹的慈濟志工王明永,二十年前歷經生死交關,重生後,將小愛化成大愛,到處演講,分享自己親身經歷和領悟。[攝影者:翁一鳴]

圖左 :王明永師兄在課程尾聲,安排問與答的時間,熱絡的問答中,他可謂「知而無不答,答而無不詳」。[攝影者:翁一鳴]
圖右 :課後的甜甜圈時間,學員互相介紹,並說出今天上課的心得。[攝影者:翁一鳴]

圖左 :學員郭仲軒(圖右)從小就跟著媽媽一起收看大愛臺,慈濟人文之美早就烙印在心,他對人文真善美的區塊很有興趣,並發好願要記錄在環保站付出二、三十年的老菩薩,將他們的足跡保存下來。[攝影者:翁一鳴]
圖右 :「母雞下蛋,但這顆蛋要孵出來卻好難好難喔!」慈濟志工陳美香(圖右)帶著許淑雲做志工已近二十年,經過多年的等待,淑雲這次真的下定決心要參加培訓課程,她感恩美香師姊不離不棄的帶領她走在慈濟菩薩道上。[攝影者:翁一鳴]
圖左 :來自潮州的志工劉國民師(圖右)與黃正華(圖左)上臺分享,兩人國台語雙聲道,互相漏氣求進步,但總歸一句話就是「行善行孝不能等」。[攝影者:翁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