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基隆 醫療人文學中覺 啟動善循環

醫療人文學中覺 啟動善循環

E-mail 列印
繼109年7月25日慈濟北區第四聯區第一次醫療志工研習課程,8月22日 清晨六點包括內湖、汐止和基隆等地區的學員以及工作人員,共計四百多位陸續來到基隆靜思堂,先是參與花蓮的志工早會連線後,隨即開始第二 次醫療志工八小時的研習課程。

◎愛做橋樑 找到生命價值

第一堂「病人安全及隱私保護」課程,講師是臺北慈濟醫院的陳美慧護理長,她講述醫護團隊照顧幾位心蓮病房病人的過程,及圓滿病人最後的心願的用心,那種跳脫醫護人員的專業以外的關懷,讓學員們相當敬佩。而陳護理長則謙虛地說,那是她足足花了八年的時間,才能從慈濟志工身上學習到的。

接著由臺北慈濟醫院社服室楊美雲講述「ICU服務技巧與人文應對」。楊美雲分享其實面對疫情並沒有讓醫院的工作減少,反而更需戰戰兢兢面對每一個變化球。她並說明醫院即是道場,志工是病人與醫院的橋樑,透過服務人群與人結好緣,找到生命價值。

◎守護愛的醫療人文

資深醫院志工沈碧花則分享其投入志工的經驗,在「守護生命的磐石-醫療志工的參與及體悟」這一堂課,碧花表示證嚴師父給我們的期許是「守護愛的醫療人文」,醫療的目標是以「社區化、人文化、資訊化、國際化」才能宏觀天下。

沈碧花分享菲律賓跨海求醫的案例,當時她用心地以當地歌曲與病人互動,拉近病人的隔閡。遇到原住民病友時,也會唱原住民常唱的聖歌為病友禱告祝福,讓病友感動不已。她說唱俱佳的功力,讓學員們相當佩服。

接著她也分享遇過一位五十歲腦瘤出血的急診病人,這位病人只要是前一天吃過雞排或牛排,腦瘤就會流血不止,她說:「妳這(瘤)很像雞排喔。」病人回答:「我又看不到。」碧花適時勸素,期盼病人能越來越好轉。

碧花以志工六寶:「頭要清、目要亮、嘴要笑、腰要軟、耳朵要利、腳手要快」與大家約法三章,作為醫療志工一定要具備的條件。她也教導志工要做到「感恩、尊重、同理、相待」,強調態度比專業還重要,不要比較、計較。

◎家人的心更靠近

來自內湖的夫妻檔志工吳浚尉與劉美華,是今年培訓的志工。原本吳浚尉對於周邊血捐贈造血幹細胞與器官捐贈不是很認同,初階醫療志工課程讓他改變了想法。

吳浚尉說:「來上了收穫很多,學習到很多,譬如我們在推病床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事項,怎麼幫病人翻身,都有一定的技巧。讓我想到一句話是說,做中學,學中覺,讓自己越做越歡喜,越做越法喜。」

而劉美華在7月25日的研習課程,體會到在醫院當志工,不只是照顧病人,還要照顧到病患家屬的心情。而且也讓原本不贊成骨髓捐贈與器官捐贈的先生,主動表示今年授證後,願意帶著全家都去做驗血建檔,希望一家人能夠盡一份心力,也讓孩子們知道,周邊血捐贈的意義,因為在全世界,有可能就只有你是他(病患)的貴人。她說,一家人的心因慈濟更拉近了。

◎不畏病痛 珍惜付出

志工連麗華,雙手拄著枴杖,右腳包覆石膏,在同修師兄及小孫子的陪伴下一步一步走進基隆靜思堂,參加今天的研習課程。因腳扭傷骨裂造成行動不便的連麗華,原本應照醫囑在家好好休息,不過她表示人生無常、要把握當下,與其在家辛苦的躺著,不如出來和師兄姊們一起學習。她自嘲地說:「我是腳受傷,又不是腦受傷」,也希望將課程中吸收到的醫療知識,有朝一日能夠幫助需要的人。

原是國立基隆商工體育老師的志工王臺芳,平日投入教師聯誼會,並承擔「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簡稱慈籃聯誼會)的輔導老師。退休後,她每日都到基隆靜思堂報到,做不請之師。

今年五月的一場騎車意外,造成她的頭部受傷、右眼視力模糊受損,且肩胛骨骨折,但她不畏病痛,不僅不放棄兩次的課程,更在七月二十六日如期到花蓮慈濟醫院當了五天的醫療志工,不因為身上的傷而退縮。

她說:「雖然我們常常聽到-不知道是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可是當你遇到的時候,你就會完全不知道,而不知所措。」一場意外讓她知道人生的無常,更發願不僅在教育志工付出,更要在醫療志工步步踏實地繼續走下去。

◎病人自主 宣導推廣

以自身的經驗來關懷病人是最具說服力的,曾經罹癌的慈濟志工林曉萍,非常能夠體會出病人的那種無助感,她一直告訴自己這兩次的醫療志工研習一定要參加,對於病人自主權利法也更有深切的體悟。

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立法目的,最終是希望病人善終、家人善生。因為媽媽跟大嫂,最後也是選擇不繼續做無謂的醫療,走得非常安詳。林曉萍有感而發地說:「我以後可能也會選擇並宣導這樣的方式,不浪費醫療資源,且能夠安詳的離開,是很好的一種選擇方式。」

下午的分站課程是「大門急診與住出院中心」、「日間志工與梯次志工」注意事項,以跑站的分式進行,也複習兩天的精彩課程。

◎付出人生 因愛精彩

兩次的初階醫療志工研習,精彩內容讓學員收穫滿滿,培訓志工許書豪分享: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自己學習到在當志工時如何保護自己,不要讓父母擔心,也不讓上人擔心,未來在當志工時還望大家「牽成」。他認為醫護人員與醫療志工都是菩薩的化身,在醫院裡時時示現、時時磨練,普賢菩薩警示文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人們應時時把握行善與付出。

由哥斯大黎加回台培訓的呂純惠,因為是當地第一位種子,雖然疫情的關係,暫時回不去僑居地,她發願要努力精進,將所學帶回去僑居地。

慈青劉律佑在慈濟大學四年的時間,都拒絕慈青夥伴邀約一同當醫療志工。畢業後兩年,陸續參加經藏演繹,並加入靜思鼓隊,學習佛法,同時傳揚美善。直到今年參加培訓,才了解醫療志工的重要性及神聖,不僅能拉近醫病關係,更是拉近家屬與病人的關係。他祈願疫情快過去,盡快投入醫療志工服務,學以致用。

學習不因疫情而停歇,醫療志工研習課程為未來將投入醫院志工服務做好萬全的準備。期許匯集眾人善念,以病人為師,用愛為導向,一起造就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醫療磐石。

圖左 :劉美華(右二)與先生吳浚尉因醫療志工基礎課程,對於周邊血建檔與器官捐贈更為了解,一家子相約要去參加建檔活動。[攝影者:張泰元]
圖右 :由黃淑端帶領的內湖團隊帶來的團康,讓大家下午精神飽滿。[攝影者:張泰元]

圖左 :因腳扭傷骨裂造成行動不便的連麗華表示人生無常、要把握當下,與其在家辛苦的躺著,不如出來和師兄姊們一起學習,希望將課程中吸收到的醫療知識,有朝一日能夠幫助需要的人。[攝影者:劉振江]
圖右 :說唱俱佳的沈碧花表示:證嚴師父給我們的期許是「守護愛的醫療人文」,醫療的目標是以「社區化、人文化、資訊化、國際化」才能宏觀天下。[攝影者:劉振江]

圖左 :志工王臺芳(右)不因受傷而停止學習,7月底還到花蓮慈濟醫院當了五天的醫療志工。[攝影者:廖春長]
圖右 :第四聯區醫療志工基礎課程第二堂,四百多人齊聚於基隆靜思堂,為未來投入醫院志工服務做好萬全的準備。[攝影者:廖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