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慈少林予心(圖中)學習資深志工馮美霞(圖右)的經驗,協助簡單的翻譯與個資確認,在食物發放中發揮良能。[攝影者:林毓雅]](/community/./images/community/890E3150EEED11EAA7B447AC1B2945FA_0.jpg)
羅倫斯市(Lawrence, Boston)位於波士頓郊區,多數居民來自中南美國家的移民,是工業沒落後生活比較困難的城鎮,志工於7月31日展開蔬果食物發放。
◎慈少發揮良能 協助翻譯
發放前的準備工作,要將一百三十四份的香積食品及綜合蔬果,分類包裝完成,還要將證嚴上人的慰問信、口罩及文宣品一一放入信封內,每一件事都必須細心、耐心做好。
由於疫情關係,不能像平常那樣開心聊天,更要小心遵守防護守則,諸多繁瑣細節考驗著志工的智慧。
由於西班牙語是主要的溝通語言,因此西語志工必須一起協同發放;此時,在學校學過西語的慈少則可發揮功用,他們親切地與照顧戶互動,再幫忙核對相關資料。雖然無法達到流利的雙向交流,但由於有了慈少幫助溝通,可以緩減志工對語言隔闔的壓力。
◎善種子植心田 學習成長
慈濟志工陪伴西語志工解釋慈濟理念,推素和講解「竹筒歲月」;過程中,志工間互相配合與補位,提供應有的服務效率,順利且安全地完成食物發放。
透過發放的因緣,慈少向志工學習如何恭敬地用雙手布施,體會感恩、尊重、愛,了解發揮良能的重要,以及背後的意義與價值。此次疫情,也讓慈少有機會可以和資深志工一起進行食物發放,在說慈濟、推行茹素、帶動環保的言教與身教中,善種子深植在菩提幼苗的心田裡。
賦歸時,慈少關心什麼時候還可以來參加發放,歡喜之情溢於口罩外的神情!資深志工也學會把握因緣,在不同的成長過程中,用心灌溉栽培,一起學習成長,讓年輕一代發揮親和力,深耕社區。


圖左 :羅倫斯市的「蔬果食物發放」,裝滿靜思精舍師父與慈濟人的愛心,志工王素芬(右二)以虔誠的心雙手奉上祝福。[攝影者:林毓雅]
圖右 :慈少林予安(圖左)以歡喜心付出,恭敬地用雙手贈予發放物資,並與民眾互動,年輕人的親和力就是一股善的動力。[攝影者:林毓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