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防疫急需 幸福裁縫工
志工張詠涵一早就趕到剛開門的布店買布,手上抱著捲成小山的布,直說:「這些布還不夠,但是怕結帳後面的人等太久,過兩天再來補貨。」這些純棉的布,有些是素色的,有些有可愛的圖案花紋,一匹布十碼,估計可以做到四十多個髮帽。
灣區醫院的急診、手術房最近除了缺口罩,髮帽的數量也很吃緊,張詠涵收到八百個髮帽的請願單,馬不停蹄的買布,然後分送給聖荷西社區口罩隊的志工們,大家一起動起來,洗布、燙布、剪布、縫布,希望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把髮帽送至最需要的醫護人員手中。
裁縫組志工柯志卿從張詠涵手中接下了四、五匹布,直說真是「幸福了!」居家避疫期間能夠在家做這些有意義的事情,一點也不累,反倒覺得很有意義!志工羅莉君回想口罩隊成立之初,第一筆請願單是一千個口罩與一千個髮帽。
「一開始十多個志工,從四十幾歲到可愛的八十歲都有。」羅莉君表示,「疫情下,這些志工們是千手觀音。」原本也覺得是不可能的任務,不過有願就有力,大家眾志成城,在短短的十天內,完成了一千個口罩與三百個髮帽。
◎重覆使用 創新布髮帽
去年剛受證,目前在聖荷西凱薩醫院(Kaiser San Jose Medical Center)急診室擔任護士的志工王韻喻,是這批口罩、髮帽的受惠者之一。
疫情剛開始,聖荷西凱薩醫院就收治到新冠肺炎確診病人,也是北加州最早收到慈濟捐贈四千只醫療口罩及五百只N95口罩的醫療院所。由於醫院的個人防護裝備不足,每位護士一天只能分配到一只醫療口罩。王韻喻想到也許可以問問自己所屬的慈濟醫療組,是否有口罩或其他防護用品可以提供醫院使用。因緣巧合,聖荷西口罩隊開始縫製布口罩,王韻喻連絡上志工羅莉君,也帶了一些布口罩分給醫院同事們使用。
後來醫院提醒他們,拋棄式頭罩穿脫之間容易造成病毒飛散,不建議使用,王韻喻再次向口罩隊志工詢問,是否能製作可重覆使用的布髮帽,因此口罩隊在布口罩製作告一段落後,便開始研究不同版型的髮帽。
等髮帽製作出來,王韻喻帶給同事試用,大家的反應都很好,覺得實用又好看,王韻喻同時也把握機會向同事介紹慈濟,大家除了感謝以外,有些同事甚至主動捐款謝謝慈濟捐贈口罩、髮帽。
在王韻喻照顧過的病人中,不乏新冠肺炎確診病患,她秉持著證嚴上人所提醒的,面對傳染力強大的病毒,「心情平靜的話,就不需要害怕病毒入侵,所以我們戒慎虔誠,小心就好。」期間她也曾經出現感冒症狀,所幸採檢為陰性。王韻喻說:「我不怕自己生病,但是不想傳染給家人和朋友。」
手上拿著印有「ER STRONG」的外套,第一線醫護人員正堅強地替社區的每個人守住疫情防線,而志工們手作的布口罩、髮帽,與各界有形無形的捐贈、付出,正是默默支撐著醫護繼續堅守崗位的最大力量!
◎愛屋及烏 針線密密縫
三月中美國新冠疫情爆發,居家避疫期間,因為擔心在紐約艾姆赫斯特醫院(Elmhurst Hospital, New York)急診室擔任護理師的女兒容芷茵防護裝備不足,剛從任職三十三年矽谷高科技公司退休半年的志工容長明,便與妻子劉英華開始在家縫製布口罩,快遞給紐約的女兒使用。
紐約新冠確診病例數居美國之冠,而艾姆赫斯特醫院更號稱是此次疫情重災區的「震央」,嚴重程度不言可喻。容芷茵一開始還因為怕父母擔心,只說自己在紐約的醫院,並沒有讓家人知道她就在艾姆赫斯特醫院服務,一直到居家避疫令一星期之後,在父親的追問下,才告訴爸爸。
艾姆赫斯特醫院在醫療防護設備極度短缺的情況下,容芷茵原本一天可以更換幾只口罩的配額,變成一只口罩需要用上好幾天。父母對女兒焦慮和擔心,只能細細灌注在這一針一線的密密縫裡。布口罩寄過去了,女兒戴著爸爸媽媽做的這些布口罩,一方面撙節醫療口罩使用,一方面也是心靈的慰藉。
布口罩除了支援女兒,容爸爸容媽媽也愛屋及烏地分送給了容芷茵的同事們。其後,女兒詢問製作布髮帽的可能,容長明與太太試做了幾種版型寄到紐約,容芷茵與同事們都覺得非常實用。紐約醫療院所需要布製的髮帽,北加州在地的醫療院所當然也需要。所以容長明與太太劉英華也加入聖荷西布口罩隊行列,在家自行拍攝了縫製髮帽的視頻,讓其他志工們也可以依樣畫葫蘆縫製髮帽。
◎精進自學 印證覺中做
因為對女兒的擔憂開始製作布口罩,間接感受到全美醫療人員對防護設備的大量需求,容長明認為這是他毫無保留投入製作布口罩和髮帽的初發心——即使一開始他完全不會使用裁縫機。
「但身為一個工程師,對於參照YouTube影片設計版型、布料最佳化的裁切計算,這些我都可以做。」過程中,容長明也不斷地學習到裁縫相關的知識,例如剪布有專門的剪刀、裁剪時需考量布料的紋理等。
從開始的生疏,慢慢優化品質,速度與日俱進,平均每天工作五、六個小時,夫妻同心協力,熟練整個流程以後,一人剪布一人車布,一天可以完成一百只布口罩;髮帽工序繁複,立體頭套的造型,圓形與長條形兩塊布,需要精確的剪裁與車縫才能夠順利接軌,後期夫妻倆合作,一天也可以完成三十頂髮帽,在在印證靜思語「做中學,學中覺,覺中做。」的境界。
◎轉化牽絆 寄情針線裡
容長明女兒容芷茵服務的紐約艾姆赫斯特醫院位於皇后區,病人多半是中低收入戶,醫院大量收治照顧沒有身份、沒有保險的病人,因為如果這個階層出現了防疫破口,對於紐約目前早已嚴峻的疫情可能就會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此醫院的負擔特別沈重。
容芷茵說,雖然還是會擔憂染病風險,但是也只能腳踏實地一天一天過,當地情況變化太大,常常一個班次結束,仍無法預測下一個班次會有什麼狀況。所幸,目前的疫情狀況稍微穩定,但是沒有人能夠保證在五月底國殤日(Memorial Day)長週末之後,甚或是紐約市解封之後,會不會迎來另一波新的疫情!
容長明說:「因為女兒工作上每天目睹了大量確診病人湧入醫院,也看到病人死亡,因此對於病毒的危險性更為敏感。」雖然容長明夫妻倆在加州居家避疫,只要容芷茵聽到爸爸出門,她都會非常緊張。親情是雙向的牽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懷,也是如此動人。
女兒身為疫情重災區的第一線醫護人員,容長明當然放不下心,但他也說:「太太與我都覺得很幸運,能夠把對女兒的擔心轉移到布口罩與髮帽的製作上,成為一種寄託。」從三月中加州居家避疫開始,一週之內,容長明便向慈濟提出紐約艾姆赫斯特醫院醫療防護裝備短缺的狀況,正當他準備替艾姆赫斯特醫院提出需求時,慈濟紐約分會已經在第一時間捐贈醫療裝備給該醫院了。
◎一念心轉 成就好因緣
雖然疫情是如此嚴峻,容長明認為這是很特別的好緣分,他在加州這一頭投入慈濟志工行列,女兒容芷茵在紐約另一頭同時接受著慈濟的反饋。容長明說,從疫情爆發以來,每每看到紐約疫情統計數字,都會膽戰心驚,但他心底會想:「事情就是發生了,也不可能叫女兒就別做了,快點回來。」所以轉念:「女兒大學畢業、剛好受訓完,遇到這波新冠疫情,是剛好這個時代需要她,而她也能夠把所學回饋給社會,這是她的福報。」
容長明也把佛法應用在生活裡,他認為這次的疫情大爆發,是因果顯現,「人生是無常的,疫情發生了,我們就是要接受它,同時要利用這個因緣幫助別人,這也會是將來的果報。」也因為這樣的緣分,讓女兒與慈濟紐約分會有了聯繫,容長明希望容芷茵在這波疫情平息之後,有機會也能在慈濟紐約分會擔任志工。
拿著長木尺、大剪刀的志工容長明,專注的在匹布上描出版型、精準剪出布塊,太太劉英華在一旁的裁縫桌上,縫紉機答答不停車著髮帽,一件一件的成品,安住了他們擔憂思念女兒的心,一條一條的縫線中,車入了他們對於女兒乃至於所有醫護人員的愛護之心。
圖左 :急診室護士王韻喻拿著印有ER STRONG的外套,她說這算是對這一段抗疫日子的紀念。[攝影者:劉翰卿]
圖右 :為了女兒和前線醫護人員,退休工程師容長明開始學習裁縫。圖為容長明丈量布匹。攝影/劉英華[攝影者:容長明]
圖左 :志工張詠涵在布店買布。[攝影者:劉翰卿]
圖右 :志工柯志卿拿到剛買回來的布,準備縫製髮帽。[攝影者:劉翰卿]
圖左 :慈濟志工黃安瓊,已經將近 八十 歲,最近因為居家避疫不能出門,但是還是在家幫忙縫製髮帽給醫務人員。[攝影者:黃安瓊]
圖右 :高中生陳禹安跟著媽媽陳惠新,一起幫忙車縫口罩。攝影/陳惠新[攝影者:劉翰卿]
圖左 :急診室護士王韻喻的同事,戴著慈濟捐贈的布口罩、髮帽合影。[攝影者:王韻喻]
圖右 :容芷茵(右一)與紐約艾姆赫斯特醫院的同事們,一起穿戴容長明與劉英華縫製的髮帽。照片提供/容芷茵[攝影者:劉翰卿]
圖左 :容芷茵穿著父母替她縫製的口罩與髮帽,拍了照片還放了好多顆愛心。攝影/容芷茵[攝影者:劉翰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