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基隆 【慈濟環保三十】教育展 闖關長知識

【慈濟環保三十】教育展 闖關長知識

E-mail 列印
2020「慈濟環保三十」教育展,從2020年8月25日在板橋車站開展,緊接著9月8日台北市香堤大道及9月22日南港車站陸續展出,10月4日撤展。在南港車站百貨商樓一樓的展區,共分為A、B二區,A區為環 保「遊戲闖關區」、B區為細說慈濟環保三十年的「故事區」。

9月29日多日的陣雨稍歇,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展場迎來許多親子及祖孫檔前來參觀,大、小朋友玩得盡興,甚至有參觀的會眾說,真的是長知識了。

◎寓教於樂 環保學新知

A展場入口擺設著色彩鮮豔且具有海底世界意象的木製看板,志工們拿著環保宣導標語穿梭其間,一旁的大螢幕正播放著以「減塑行動,拯救海洋」為題,海洋生態正面臨著空前浩劫的影片內容相呼應,為參觀會眾開啟一場環保震撼教育之旅。

闖關區共有「紙容器轉轉樂」「蔬食愛地球」「彈珠高手」「地球發燒」「失物招領」「環保大富翁」及「我愛綠蠵龜」等七項闖關遊戲,每闖過一關就可獲得一個塑膠瓶蓋,集滿五個瓶蓋,就可以扭「扭蛋器」獲得結緣品。

闖關區內容將環保知識結合遊戲、科技且貼近生活,讓大眾認知氣候變遷所衍生的天災地變及人類隨意丟棄垃圾造成海洋浩劫的因果關係。地球已經岌岌可危,必須立即採取包括減碳、源頭減塑、蔬食等具體行動,以更好的方式對待地球,活動深具知識性、趣味性及教育性。

而在B展區的「故事區」,則是從一雙粗糙、佈滿皺紋的雙手開始細說從頭。原來這雙手的主人是環保志工黃梅,1990年她響應證嚴上人在一場社會公益的演講,鼓勵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呼籲,從一個人、一念心,從鄉村到都市、從海邊到山巔。當初的一念心啟動環保大因緣,至今全球已有超過十一萬個慈濟環保志工,仍然以一念不變的心,共同擔起守護大地的使命。

慈濟隨著時代脈動,環保型態的演變,也從街頭紙類回收開始、到社區回收點到賦予環保站新生命,讓環保點不再是資源回收,而是發揮國際賑災、環保教育及長照等功能。再者慈濟民間環保的推手,更秉持上人「清淨在源頭」的慈示,力行簡約生活,跟著上人推動環保的脈絡,步步踏實、開路鋪道的心路歷程,也在「故事館」展區真實上演。

◎淨思人間 地球「零」垃圾

在展場入口處右邊牆上貼著一張標題「淨思人間 地球「零」垃圾」白底綠字(圖)的海報,在「紙容器轉轉樂」專區志工許美玉正在導覽如何透過回收一次性紙容器及其他紙類,可以製造再生紙及包括連鎖磚、空心磚及屋瓦等環保建材的過程。

來自汐止區的陸先生平日就將環保落實在生活,他指著背包內的水壺說著,現在寶特瓶製造的垃圾太多,我平常都自帶水瓶,安全衛生,自家也都有做環保分類。今天(9/29)他趁著好天氣,逛百貨公司之際,帶著太太及二歲孫女一起體驗環保之旅,看到紙容器可以再生環保建材,加上在「失物招領」區志工導覽熱感應紙不能回收等環保新知,直說,今天真得長知識了。

退休前從事貨櫃物流業的陸先生敲著展示的連鎖磚,提出他的新想法,他說:「之前貨櫃場的棧板,使用後都丟棄,非常可惜,如果這個夠硬,建議可以用來代替棧板使用。」

◎減少碳足跡 非素不可

在「地球發燒」區,志工劉珮玲正與來自基隆的吳小姐作互動遊戲,吳小姐在點餐區掃描QRCODE,點選一餐所吃的餐點後,大螢幕就會同步出現,其點選餐點所產生的碳排放量,接著透過志工的手機及大螢幕,會陸續出現全球溫室效應,包括「哪一個是大魔王」及「排放量比一比」「餐飲選擇VS每年碳足跡」等問題,由參與者逐層點選答案,清晰的圖表分析,讓原本就很少肉食的吳小姐非常驚訝地說:「原來蛋奶素每年的碳足跡還是純素食的六倍之多,而瘋狂肉食者更高達三十五倍之多。」

志工劉珮玲繼續導覽說著,畜牧業所造成的碳排放量更是占比百分之十八,因此「減少碳排放,友善環境,愛護動物」其實可以這樣做。只要選擇當季、在地、原態(吃食物原本的樣子,少加工)、適量(八分飽、二分助人好)、節能、少廢棄等原則即可,不然一周一餐素,也是愛地球的具體表現。導覽志工李麗花也用堅定的語氣說:「非素不可。」

吳小姐一邊用心聽著解說,一邊頻頻點頭。離去前吳小姐還填寫志工申請表,希望加入當區環保志工行列,盡一份地球公民的力量。

來自基隆的陳小姐,趁著帶四歲的兒子看病之餘,前來參觀環保教育展,看到「蔬食愛地球」專區,擺放著「素食料理卡」及食譜DM,介紹美味又好吃的素食料理,她說以前比較不會做素食,跟著食譜做應該可以做的更好吃。尤其又看到在「失物招領」區,透過志工導覽知道手機包含很多重金屬,包括其周邊配件都可以回收,很多環保常識都是她以前所不知道的,她說:「孩子很喜歡玩彈珠台,而她自己則吸收不少新知識。」

◎我的垃圾 海洋浩劫

在「我愛綠蠵龜」區,簡小姐正帶著二歲半的兒子頭戴VR裝置,觀看3D影片,優游於海底世界。海底世界佈滿珊瑚及海草,魚群及綠蠵龜穿梭其間,優游自在,豐富的海底資源及美麗景象,盡收眼底。看到簡小姐兒子的頭隨著魚群游動,不時地轉動,專注的神情,讓大家很好奇地問他說,你在影片看到什麼?他靦腆地說:「我看到烏龜和魚。」

導覽志工賴春美說,其實綠蠵龜最喜歡的食物是水母,但綠蠵龜無法分辨塑膠袋和水母,誤將黑色塑膠袋吞食進去,深陷死亡陷阱,所以人類才是綠蠵龜最大的天敵。

簡小姐則說家裡一直都有在做減塑,包括塑袋清洗後再利用,購物用環保袋,未來還會持續做。

其實塑膠袋被發明、普及才短短六十多年,卻因被濫用、隨意拋棄,造成生態的浩劫。學界研究,每年約有八百多萬噸的「塑膠垃圾」被丟進海洋;聯合國預估,到了2050 年,海洋裡的廢棄塑膠將比魚還要多。因此人人減塑,拯救海洋,刻不容緩。

「慈濟環保三十」教育展不僅能窺探慈濟三十年環保之路的足跡歷程,更能寓教於樂體驗環保新知。地球只有一個,只要改變自己生活型態,簡單的一個善念,蔬食、減塑、減碳,用更好的方式愛地球,就能與地球及萬物共生息。

圖左 :志工游雪靜在「蔬食愛地球」區參觀會眾導覽。[攝影者:陳慧娟]
圖右 :志工許美玉在「紙容器轉轉樂」區宣導紙容器再生環保建材的過程。[攝影者:陳慧娟]

圖左 :色彩鮮豔且具有海底世界意象的木製看板,為參觀會眾開啟一場環保震撼教育之旅。[攝影者:陳慧娟]
圖右 :志工陳碧蓮在「失物招領」為會眾解說廢棄物如何回收。[攝影者:陳慧娟]

圖左 :陸先生帶著孫女及太太同樂,並對現場展示的環保建材非常好奇。參觀完後,直說長知識了。[攝影者:陳慧娟]
圖右 :在「地球發燒」區,志工劉珮玲正與吳小姐作互動遊戲,吳小姐非常驚訝地說:「原來蛋奶素每年的碳足跡還比純素食多六倍之多。」[攝影者:陳慧娟]
圖左 :在「我愛綠蠵龜」區,簡小姐的二歲半兒子專心地優游於海底世界。[攝影者:陳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