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北加州分會 複合式山火 用愛填滿未知的將來

複合式山火 用愛填滿未知的將來

E-mail 列印
每一個山火燒毀的家,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有的是充滿回憶的過去,但如今已燒得面目全非;有的是一片空白,那個等待填寫的未來,但又不知如何下筆……所有的災民都有著相同的問題:「該走向何方?」

突如其來的巨變 ,「衛生紙」成了災民使用最多的日用品,想著想著,兩頰熱淚便滾了下來,但還有比眼淚更炙熱的,那就是「愛」。

◎耶穌與佛陀的大愛

北加州慈濟志工9月24日到10月3日,守在北部複合山火災區(North Complex Fire)歐羅維爾市(Oroville)的發放場地,在為災民遞上救急的現值卡時,也傾聽他們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並用行動,寫下山火中溫柔的篇章……

9月24日的發放現場,慈濟志工為卡斯特(化名)、瑪麗亞(化名)兩夫婦朗讀證嚴上人給山火災民的慰問信,兩人不禁流淚。卡斯特說:「我收到了基金會的祝福,感受到了所有的愛。耶穌和佛陀一定是兄弟吧!」

這不是卡斯特夫婦第一次受災。兩年前,住在天堂鎮的他們,剛剛經歷了坎普山火。卡斯特說:「真沒想到我們還要再經歷一次,這也許上帝的安排。」二度受災的他們,再次遇到慈濟,夫婦倆表示感受到溫暖;因為無論現實是多麼悲劇,世界上依然有一群人關懷受苦難的人。

領取現值卡,他們計劃找一個臨時住處,只要有個屋頂遮風擋雨就好了。瑪麗亞說:「我們實在不知道要怎麼度過每一個明天,此刻我們只能努力去過好今天。」

關於未來,卡斯特夫婦雖然很喜歡大自然,但表示不想再回到樹林裡定居了。「樹林將會是一個度假探訪的地方,但不適合居住。」

◎上人我永遠敬愛您

災民詹姆斯(化名)先生依照收到的通知時間來到急難救助中心。走廊盡頭,他看到一張印有「證嚴上人法相」的海報,駐足在前。

志工池萬國負責接待,看到詹姆斯先生對著海報喃喃自語,直覺反應以為是精神病患。他仔細一聽,聽到他自言自語中出現幾個字眼:「孕婦……醫院……上人,我愛您。(Master, I love you.)!」

池萬國突然才明白,自己誤會了,原來詹姆斯先生是在複述事前瀏覽慈濟官網,了解到慈濟的緣起——《一灘血的故事》。

詹姆斯先生領取現值卡時,也領了一個竹筒。他向證嚴上人發願,等自己找到安身之處後會去捐款,將今天收到的善緣延續下去。

◎來到發放現場觀摩

美國國土安全局信仰中心主任凱文•史密斯(DHS, Director of Center for Faith and Opportunity Initiatives, Kevin Smith)原先與北加州分會執行長謝濟晉約定探訪分會會所。由於多地山火的發生,雙方行程緊湊,最後改在北部複合山火的急難救助中心見面。

9月24日,史密斯先生與同事前往慈濟志工的發放現場觀摩,了解北加州分會應對多處山火的急難救助運作。除了急難救助,謝濟晉也向他說明坎普山火災後,中長期重建所面對的困難與挑戰。

史密斯先生曾參訪臺灣本會,對慈濟有所了解。在現場,他向其他政府工作人員分享「竹筒歲月」、慈濟醫院及慈濟的精神。

◎同一件衣服的不捨

弗朗西絲•曼(Frances Mann)是歐羅維市的當地人。她協助受災的親戚上網申請北加州慈濟的急難救助金之後,便主動聯繫溪口市的慈濟辦公室,想當志工。

自從9月24日起,她天天來急難救助中心報到值班。弗朗西絲在疫情爆發之前,長期在醫院當志願者,她在前臺服務來客也關懷病患,唱歌給他們聽。生性熱情的她,很快就熟悉了急難救助中心的值班工作,也很擅長讓災民在短時間內卸下心房,分享自己的難處並接受幫助。

每當有災民隔著透明屏障坐在她面前,她都會先說:「雖然你看不到我的笑容,但是我的眼睛也在笑喔!」她我看著他們,盡量用眼睛去傳遞愛與關懷,讓他們感受到「我關心你,我愛你」,這是此刻災民最需要的。

她每天到中心報到,午餐時間就會離開。因為先生不久前剛動手術,所以她得準時回家準備午餐。問及堅持每天都來付出的原因,弗朗西絲說:「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的體驗,因為可以真切地去傳達愛與關懷。」疫情之後,她更深切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愛變少了。

弗朗西絲還分享,會盡量不將災民們的悲苦情緒帶回家中,否則會難以平衡自己的生活。這麼多天下來,只有一個災民,讓她回家之後還有些掛心,因為那位災民來登記的時候,還未補辦證件,直到弗朗西絲下班,都還沒回來慈濟的站點尋求登記的協助。

第二天,她偶然再次遇見這位先生,發現他身上穿著同一件衣服,仍未有機會換洗。於是弗朗西絲帶他到附近的物資中心(Hope Center)去使用淋浴設備與洗衣機。這一舉動,弗朗西絲才終於覺得此事得到一個圓滿。

弗朗西絲非常感恩有機會,跟一大群慈濟志工一起為受災的社區付出,心想「能成為大隊的一分子,是很大的回饋。」

◎五代人的後續故事

9月19日,慈濟志工在歐羅維爾市與其他當地慈善機構聯合發放。發放以得來速(drive-thru)方式進行,因此志工便一車一車去慰問關懷。莎莉(化名)是其中一個受惠於這場發放的山火撤離居民,領取了毛毯、香積飯、香積麵、布口罩和五十美金(約合新臺幣一千四百三十元)的加油現值卡。

志工與莎莉重新聯繫,得知她百年老宅從火災中倖存。莎莉與丈夫已經回到家裡,供電供水皆已恢復正常。之前撤離期間,莎莉最擔心的就是空氣質量差,導致丈夫的健康狀況惡化。如今回到福布斯鎮的家,兒子買了一臺空氣清新機,放在莎莉的丈夫房裡。

載她到發放現場領取物資的是兒媳婦,莎莉和丈夫當時暫住在兒子兒媳在馬里斯維爾的家,車程距離福布斯鎮大約一小時。今天電話中,莎莉心情愉悅,非常高興收到來自慈濟的後續關懷。她說,這片土地的大小是三英畝,他們在土地上農耕種植。莎莉的丈夫退休前是卡車司機,也做一些伐木工作;莎莉是家庭主婦。

與兩老同住的是十五歲的孫子,也就是在這個老宅裡長大的第五代。這個家是莎莉丈夫的外公外婆買下的,之後傳給丈夫的母親,如今是莎莉的丈夫擁有這個房子。莎莉還分享,以後他們不在了,便會把這個房子傳給如今同住的孫子。

◎許個願與病毒共存

10月3日的發放現場,七十六歲的志工陳毓英隔著透明屏障,向一個個前來接受救濟的災民分享慈濟的緣起。她與身邊的志工學習,聽志工怎麼樣用英語去表達。「簡單的英語我OK,太困難的我講不來。」

陳毓英與災民們分享「竹筒歲月」與慈濟的精神,讓災民了解愛的循環。她說:「我問他們願不願意接受竹筒,百分之百他們都願意。」

見到這麼多災民,她很是心痛。四十年前來美國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的火災,但近幾年,年年都有。「如果用同理心,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今天也會跟他們一樣的痛苦。」

深刻體會到證嚴上人說的「來不及了!」因此疫情並沒有阻礙陳毓英想幫助災民的心。她認為只要把口罩戴好,把自己保護好,就不怕了。「剛開始的時候有怕,可是到現在就知道怎麼去警覺。要有警覺的心來承受、來接受這個病毒,與病毒共存,跟它許個願!」

◎用愛連結災民的苦

這一次的發放,跟之前坎普山火的發放有所不同。因為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新增很多安全規則及入場手續,保持社交距離,讓整個發放過程更有秩序。然而有理有序的現場環境,反而有助於災民把心靜下來。

發放現場,志工劉文婷在入口處,向著每一位前來的災民給予第一聲問候,並為他們做入場登記。

劉文婷分享:「我將入場登記,視為結好緣的最佳機會。因為很多人初到這裡,並不認識慈濟,也不了解佛教。」但透過志工的行動,這些穿著藍天白雲制服的人們,帶給陌生的災民如家人般的扶持。

「當我們在災民身邊時,能夠感受到他們的情緒、了解他們心裡的苦,他們的渴望,成為我們的希望。」志工劉文婷膚慰災民的苦,接起了愛的連結,看見生活中突如其來的無常,也讓志工們更懂得把握當下,非常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9月24日,受災戶湯米(化名)推著太太的輪椅來到發放現場。離開時,湯米太太抱著志工發放的毛毯、布口罩、香積飯和現值卡,笑得很開心。

「她患有AVM先天性的腦血管畸形。」湯米先生告訴志工,妻子去年患上出血性中風,全身麻痺,無法說話。

然而為了愛妻,湯米先生只能選擇堅強,在他悉心照護下,妻子的情況出現曙光:「我最近才把房子整修好,也加裝無障礙坡道,這是我們的所有。」他們才剛剛付清款項,妻子也康復了不少,不需要貼身照護,並且能自如地說話。

但一場大火,改變了原本即將回到正軌的生活,任誰都很難接受這個事實:「我們現在只想求生存,希望能得到其他助援。」問及重建計劃,湯米先生再度拿出他的堅韌與力量:「我不知道未來,但我想要捲土重來。」

圖左 :北加複合式山火災民卡諾斯(化名)先生,在9月27日的慈濟賑災現場,特地和證嚴上人的照片合影。[攝影者:池萬國]
圖右 :災民瑪麗亞(化名)想起目前的處境,忍不住落淚。[攝影者:曾奐珣]

圖左 :史密斯先生(左)和北加州慈濟分會執行長謝晉明,原先約定探訪分會會所。由於多地山火的發生,雙方行程緊湊,最後改為在北部複合山火的急難救助中心見面。[攝影者:曾奐珣]
圖右 :國土安全信仰中心的團隊。9月24日,史密斯先生與同事前往慈濟志工的發放現場觀摩,了解北加州分會應對多處山火的急難救助運作。謝濟晉也向他說明坎普山火災後中長期重建所面對的困難與挑戰。[攝影者:曾奐珣]

圖左 :國土安全信仰中心的人員拿出手機,拍攝慈濟研發的賑災香積飯。[攝影者:容長明]
圖右 :弗朗西絲的正能量,讓發放現場「亮」起來。攝影/呂宛潔[攝影者:曾奐珣]

圖左 :弗朗西絲非常感恩有機會,跟一大群慈濟志工一起為受災的社區付出,心想「能成為大隊的一分子,是很大的回饋。」。攝影/呂宛潔[攝影者:曾奐珣]
圖右 :精神奕奕的陳毓英,和慈青攜手發放。[攝影者:容長明]
圖左 :湯米(化名)夫妻離開時,有了多一些的笑容和力量來面對無常。[攝影者:曾奐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