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華府分會執行長陳英發(右)贈送結緣品給依索比亞裔的社工韓洛維。[攝影者:蔡蕙菁]](/community/./images/community/729FBAA0D82D11EA94C7EFE7464CB412_0.jpg)
◎想方設法 採買物資
發放計畫一完成,慈濟志工起而行,到各個店家尋找物美價廉的食物:米、油、麵粉和豆子等。因有位慈濟志工在該商店上班,能得到第一線的消息,因此,可以買到半價的高級混合豆子;馬州、維州的志工互通有無,那家的物品便宜,就趕緊前往購買。
疫病期間買食物有限制,志工仍是努力採買,短短一星期就採買了一千磅的米、一千磅的麵粉、兩百瓶的油和其他需要的食物。
疫病期間,某些較少見的食物非常難購買,例如:衣索比亞裔家庭最愛的鷹嘴豆粉,單價是麵粉的五倍;然而,為了照顧戶的需求,決定購買,沒想到供應商缺貨,只好捨棄這一種食材。
沒想到到了發放的前一天(7/10),安息日教會華盛頓社區服務中心執行長佛來蒙·肯(Ken Flemmer)捎來好消息,他向別家供應商買到了鷹嘴豆粉,由他們來提供;並提供蔬菜、水果,解決志工保存蔬果的難題。
◎合作無間 發放順利
7月11日發放當天,慈濟華府分會志工提前一小時,到達安息日教會華盛頓社區服務中心布置場地,佛來蒙肯早已開始準備;將中心提供的蔬果擺設妥當,慈濟的食物擺放在車道另一側,同時由兩側齊上。每個家庭可領到兩箱食物,一箱慈濟供應的乾貨,另一箱是由中心提供的蔬果,共六十七磅的食物。
這次物資採取「得來速」發放的方式,車主不必下車,驗證身份後,志工將兩箱食物直接放到車裡,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但是仍有無車的照顧戶前來。發放的時間是下午三點,但是照顧戶迫不及待地在停車場等候,無視高掛的艷陽,志工不忍徒步前來領取物品的家庭,在炙熱的氣候中久候,待前置作業完成,即開始發放。
驗證身份是由慈濟志工計嘉麗和衣索比亞的志工韓洛維(Hamrawit Tesfa)一起承擔,減低了語言上的障礙,兩小時的發放只需一半時間完成。志工驗明身份後給與貼紙以為領取證明,發放的志工則收回貼紙,送食物箱;志工利用驗證身份和領取食物之間的短暫時間,發送口罩並勸導照顧戶茹素。
發放結束,所有志工齊聚,這次有三個團體約三十位的志工,一起完成了首次的合作發放,華府分會執行長陳英發也分別贈送結緣品,給社區服務中心執行長佛來蒙和衣索比亞的志工,感恩他們的協助,共同圓滿發放活動。


圖左 :7月11日,志工蔡瑞洪(右)及 里奧·沃爾納(Leo Wermers )整理蔬菜。[攝影者:蔡蕙菁]
圖右 :華府分會執行長陳英發(左)贈送結緣品,給社區服務中心執行長佛來蒙。[攝影者:蔡蕙菁]


圖左 :志工張文隆和等候的照顧戶,介紹慈濟。[攝影者:蔡蕙菁]
圖右 :商家捐贈的蔬菜外表有瑕疵, 蔡瑞洪用心整理去蕪存菁。[攝影者:蔡蕙菁]


圖左 :疫情期間 ,關懷不能停,防疫做好合作仍可行。[攝影者:蔡蕙菁]
圖右 :志工服務到家, 把食物箱送到照顧戶的車上,減少接觸感染的風險。[攝影者:蔡蕙菁]


圖左 :志工計嘉麗為照顧戶登記資料。[攝影者:蔡蕙菁]
圖右 :三個團體約三十位的志工,一起完成了首次的合作。[攝影者:蔡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