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聞聲救苦購物資
十月底,美國加州新冠病毒的確診案例已經破八十二萬人次,不僅公司、商店、和餐廳無法正常營業,所有的公立小學、中學、和高中也只能藉著網路的線上方
式教學。
九月份開學後不久,志工邱子玲聽到學區裡有五所小學,將近一百戶的低收入家庭,需要防疫物資協助,二話不說地立刻動員社區志工,分工合作地到不同的商店一家一家去尋找和採購需要的物資。
9月22日星期二下午兩點,大家紛紛將採買到的物資,送到志工劉雙玲(Sonia Liu)家的車道上一起做打包,為每一戶的低收入家庭準備物資,包括:洗衣精、洗髮精、牙刷、牙膏、肥皂、消毒用的乾洗手、慈濟口罩、和來自臺灣證嚴上人關懷的香積飯。
◎發放裡的一道光
9月25日星期五下午一點半,志工來到蘿絲瑪莉小學做發放前的準備。兩點半開始,陸續看到一些家長走進學校領取防疫物資袋,學生家長耶里西拉(化名)表示,這是她第一次拿到慈濟的「竹筒」,非常喜歡「聚沙成塔、積少成多」的概念;回家後,會開始存零錢,慢慢累積到存滿竹筒後,用竹筒裡的錢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完成羅絲瑪莉小學的發放之後,9月30日中午志工們來到第二間名為謝爾曼橡木小學 (Sherman Oaks Elementary School) ,一個又一個的發放任務,志工的愛進入了需要照顧的家庭裡。
10月2日星期五早上十一點,志工來到第三所小學—林海文小學(Lynhaven Elementary School)準備發放的物資。中午十二點陸續有家長來領取物資,林海文小學社區服務的窗口諾莉亞·史密斯(Noelia Smith)女士對於慈濟的竹筒故事特別深有感觸,她表示一分一分的小錢在日積月累存到竹筒裡後,不僅能成為資助別人的大錢,還提供了祝福給每戶有孩子的家庭。
發放無疑地為這些孩子上了寶貴的一課,讓孩子理解到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總會有那麼一群志工,默默地為有需要的人付出;生活中的每分每秒充滿了變數,相信在需要協助的時候,會有人願意無條件的伸出援手。
「慈濟志工的出現,對於低收入的家庭,就好比傳達正面能量的一道光,讓他們感受到像來自家人的關懷,而不是在困境中孤軍奮戰,不感孤單。」諾莉亞·史密斯感恩說道。
◎讚歎香積飯便利
10月28日志工配合學區,在當地教堂的食物發放,為卡斯特蒙特小學 ((Castlemont Elementary School)和門羅中學(Monroe Middle School)兩所學校的低收入家庭準備物資防疫袋;為了保持六尺的安全社交距離,發放採用「得來速」(drive-through)的方式,志工們只需要將物資袋放到領取家庭的車上即可。
志工陳郁菁擔任現場西班牙語的翻譯工作,透過她精確的翻譯,讓每一戶開車來領取物資的家庭,更深刻地感受慈濟人的愛。她表示,雖然沒辦法參與每一場的發放,但是藉由西班牙語在電話上和照顧戶深聊,了解到需要幫助的家庭實在很多。
有一位就讀社區大學的學生,因為家裡沒有電腦,也沒有無線網路,每當寫作業的時候,都必須出門到外面的商店,付費使用電腦和網路,慈濟的資助,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學區的馬蒂雅(化名)表示袋子裡的物資很實用,例如:漂白水、洗衣精和乾洗手,都是疫情期間不可貨缺的用品。面對疫情導致失業的家庭而言,有了香積飯,無疑地讓這些家庭免於饑餓的恐懼,特別是用冷水就能充泡食用的便利性,真的是太好了!
幾場物資發放下來,慈濟志工和金寶聯合學區裡大約一百戶左右的低收入家庭結下了好緣,不僅適時地提供了防疫所需的物資,同時也和這些家庭分享了茹素愛地球的環保理念。
圖左 :志工們在住家的車道上一起打包防疫物資,要為學區裡的弱勢家庭做發放。[攝影者:廖瓊玉]
圖右 :蘿絲瑪莉小學的家長耶里西拉(化名)歡喜地收下慈濟竹筒。[攝影者:廖瓊玉]
圖左 :為了保持六尺的安全社交距離,志工們採用了「得來速」(drive-through)的方式,提供防疫物資給社區有需要的低收入家庭。[攝影者:廖瓊玉]
圖右 :便利的香積飯,讓低收入戶家庭免於飢餓的恐懼。[攝影者:廖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