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基隆 培訓的前哨站 社區志工圓緣有溫度

培訓的前哨站 社區志工圓緣有溫度

E-mail 列印
下了近一個月的雨,空氣總是濕濕涼涼的。12月6日慈濟基隆靜思堂國議廳裡笑聲此起彼落,工作人員一百三十人與學員七十二人宛如家人般親切招呼,「早安」、「又見面了!」每個人臉上掛著微笑,心情愉悅地參加社區志 工課程圓緣。

受COVID-19疫情影響,今年(2020)七月份才開始每月一次社區志工課,雖然僅五次課程,但每一次都經過精心策畫,學員們依續接受慈善、醫療、人文、教育、學佛儀軌等慈濟志業及人文精神的薰陶,為將來投入慈濟志業累積資糧。

◎千手千眼 預約淨土

活動開始首先由慈誠師兄帶來行願〈法船〉的演繹,鑑真和尚百轉千迴,不畏艱難傳法到日本的精神及願力,氣勢磅礡;接著訪視團隊用戲劇,穿插〈問心〉歌曲來詮釋如何做好訪視志工,帶動了現場氣氛。

另外,資深志工黃淑玉師姊分享「募心募款」,黃淑玉舉手投足間都是妙法,精湛的分享內容,讓大家學會了募款要先募心的道理。

志工林英美介紹慈濟基隆靜思堂的起源與使命。她期待每位慈濟人,將自身視為最好的教材,讓進入靜思堂的會眾,能從志工身上,感受到心靈淨化的教育力量,進而讓社區道場能開出朵朵的智慧蓮花,千朵蓮花、萬朵蓮花、千手千眼,期許人間千萬個希望。

接著林英美又以八大藝術殿堂,包括文學、繪畫、音樂、戲劇、舞蹈、雕塑、電影,帶入慈濟訪視、醫療、教育、人文各功能組;英美師姊說:「我們要自做歡喜,見做歡喜,教做歡喜,修於內形於外,行禮如儀…」學員們津津有味聆聽著精闢的講解,並走了一趟靜思堂之旅。

◎健康講座 秋冬養生

今天的重頭戲「健康養生」,邀請臺北慈濟醫院中醫師游明謙主任主講「秋冬養生-養身、養心、養慧命」。游醫師娓娓述說,「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四季養脾」的概念。

游醫師叮嚀大家,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常量血壓、多喝水、照顧好免疫系統。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還教大家如何排除睡眠障礙,「頭常搖,髮常梳,目常運,耳常鼓,齒常叩,漱玉津,面常洗,腰常擺,腹常揉,攝谷道,膝常扭,腳常搓,常散步」等日常養生方法。

游醫師又說明,人生的上半場在名、利、權力中打滾,計較 、比較、抱怨、 升學、升官、升財富。中場伴隨著,血壓、血糖、血脂肪(老花、健忘、腰酸背痛 、坐著打哈欠…),所以人生要放下,看破貪、嗔、癡、慢、疑、執著。

因此人生下半場需養心。常養慈悲心不是一種想法,也不是一個理論,更不是可憐他人之心,而是行動的表現。過去經常出國旅遊的他,不管是非洲行看到的野生動物或是印度街頭的豬、狗、牛等動物,在在都令他體會眾生平等,所以要斷葷食,培養慈悲心。

問答時間,學員反應熱烈,問題大部分都是頭暈目眩,游醫師也給了大家滿意的答案。至於耳朵重聽的問題,游醫師幽默的用上人的慈示「抬頭向天懺悔,低頭向地道感恩」來指導治療的方式。

◎因緣來了 有願就有力

今年社區志工培訓課最年輕的學員是黃妤涵及葉莉涵。葉莉涵從小參加親子成長班、慈青,高中時受邀入經藏演繹,參加手語隊,在歲末祝福演繹打鼓時與黃妤涵結識,從此成莫逆之交,這次相約來上志工課。

葉莉涵在學校當志工,服務身心障礙的同學。大三那年發生的八仙塵爆,因受難者都是年輕人,給她很大震撼。當時她沒能參與救援,因為關懷需要時間跟醫療常識,她體悟不是想要服務別人,隨時就可以做得到,需具備身體和心靈的考驗,所以她很珍惜每一個可以服務別人的機會與精進課程。

從小就想要當委員的葉莉涵,募心募款經驗比較不足,所以她很認真的聽淑玉師姊的分享,期望吸取經驗往培訓方向努力;上人說過,「只要緣深,不怕緣來的遲」,她在往培訓路上遭遇到的困難,在志工課裡已學到如何去面對。

黃妤涵從國小就和慈濟結緣,因緣際會之下到書軒買書,經師姑邀約加入鼓隊。參加志工課培訓,希望能更進一步了解慈濟,讓自己日後在募心募款能更順利。

自認脾氣不好的黃妤涵,心中的痛是跟媽媽處的不是很好。她哽咽地說:「去年跟媽媽吵得很兇,自從參加鼓隊,經歷了《法華經》演繹歷練,接著上志工課後,慢慢脾氣變柔和了。」志工也給媽媽帶了《地藏經》讀誦,現在母女之間雖還有些摩擦,但是學會了溝通,媽媽發脾氣的時候,她儘量不回嘴,媽媽也跟著改變了,相處已像朋友。

黃妤涵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是醫療,因國中時在慈院開過刀,手術後麻藥退了很不舒服。有師姑、師伯到病房陪伴她,護士姐姐也非常細心地照顧到出院。從那時她就發願有一天也要到醫院做關懷,讓病人可以藉她的樂觀,去面對他們的病情。

◎最大願望 當慈濟委員

左耳失聰,有家族性遺傳青光眼,今年(2020)白內障開刀的張秀梅,因為父親重男輕女,身為長女為了分擔家計,很早就進入社會;先生經營船務公司,因跑業務應酬喝酒導致胃癌,五十歲往生,留下她與兒子,婆婆誤會先生是她剋死的,對她很不諒解。

因為先生往生,秀梅得了憂鬱症,2001年搬回基隆,經由謝美美師姊接引做環保,也開始接觸慈濟上志工課,她一心只想做環保,一做就是二十年。憶起當年想不開想跳樓輕生,幸好周素雲、謝美美師姊常去開導關懷,才有現在的她。

進入慈濟,秀梅改變了,不再胡思亂想,心境開朗了,有個心願,就是當慈濟委員。可是兒子不贊成,怕她身體承擔不起,只希望她做個快樂志工。以前和兒子意見不和常吵架,因為受上人慈示:「改變別人之前,要先改變自己」秀梅改觀了,母子關係也改變了,但還是期望有天能穿上慈濟旗袍。

學員呂惠吉表示,當警察壓力很大,他五十歲就退休,開始投入做環保,但卻不了解慈濟。自從上了志工課的人文、醫療 、社區訪視、環保後才知道慈濟在做甚麼。

惠吉說,社區志工課是培訓的基礎課程,總覺得多學一點。上課後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個性變得柔和,對家人也和顏悅色;在人文的薰陶下,他認為慈濟是修行道場,言行舉止變得更莊嚴。

環保課程讓惠吉印象深刻,因此做環保不缺席,願意把環保推展出去,讓周遭的人了解環保的重要性。還有英美師姊的手語是他嚮往的,手語是無聲的語言,搭起世界的橋樑,所以他喜歡學手語。志工課讓他受益良多,他會繼續來上課。

「慈濟」是您我共同的「家」。圓緣不是緣的結束,而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課程結束時,頒發學員結業證書、感恩卡,祝福學員們傳承慈濟精神,發揮良能,未來都能成為傳遞真善美的快樂志工。

圖左 :資深志工黃淑玉師姊分享「募心募款」,黃淑玉用精湛的內容傳授訣竅,舉手投足間都是妙法。[攝影者:劉茂松]
圖右 :臺北慈濟醫院中醫師游明謙主任,主講「秋冬養生-養身、養心、養慧命」。[攝影者:劉茂松]

圖左 :慈濟志工林英美向學員介紹慈濟靜思堂的起源與使命。[攝影者:劉茂松]
圖右 :慈誠師兄演繹法船〈行願〉半世紀,鑑真和尚百轉千迴不畏艱難傳法到日本的精神,帶動了現場氣氛。[攝影者:劉茂松]

圖左 :志工課是培訓的前哨站,惠吉(前一)覺得要多學一點,他認為慈濟是修行道場,言行舉止變得更端莊。[攝影者:劉茂松]
圖右 :黃妤涵(前一)從國小就和慈濟結緣,他希望藉由志工課程,讓她精進且了解慈濟。[攝影者:劉茂松]

圖左 :因為受上人慈示:「改變別人之前,要先改變自己」,秀梅(前)改觀了,母子關係也改變了,期望有天能穿上慈濟旗袍。[攝影者:劉茂松]
圖右 :上人說過,「只要緣深,不怕緣來的遲」,葉莉涵(第一排前三)在往培訓路上遭遇到的困難,在志工課裡學到如何去面對。[攝影者:劉茂松]
圖左 :Q&A學員反應熱烈,游中醫師一一解答,給了大家滿意的答案。[攝影者:劉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