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志工黃錦秀之子,藉奉茶之禮感恩母親多年來的養育之恩。[攝影者:蔡健民]](/community/./images/community/9D19AEC0253211EA94C7EFE7464CB412_0.jpg)
今年(2019年)是分會第三次在這香港著名的旅遊景點舉行「浴佛典禮」。會眾整齊列隊於浴佛臺前,隨著〈佛在靈山〉音樂悠悠響起,獻供隊伍虔誠地捧著香湯、香燭及香花步入場地,大家恭敬合掌唱頌〈讚佛偈〉。浴佛儀式由四位法師帶領會眾沾香湯、禮佛足、接花香,洗滌內心的煩惱。
◎貼心安排接送 民眾歡喜結伴行
在〈靜寂清澄〉樂聲中,大眾開始繞佛繞法,之後齊唱〈祈禱〉,祈求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最後全體向佛陀致上虔誠最敬禮。浴佛圓滿,會眾無不法喜充滿。
帶領會眾浴佛的佛運法師開示:「慈濟浴佛是一種功德。採用的不是傳統方式(指一般寺廟舉辦的),可以接引喜歡這類形式的大德共相盛舉。」
文化廣場聚集不少外地來的遊客,駐足觀看浴佛,並不時拍照。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的Shan聽志工介紹慈濟志業後,索取有關慈濟的單張,並請了兩個竹筒,準備踏進慈濟慈善之門。
為方便住在新界天水圍的街坊前來浴佛,慈濟在天晴社區的聯絡處安排了一輛旅遊巴士接送會眾。有幾戶是一家三、四人同來,也有數對年邁的夫妻,更多的是相熟的長者結伴而來。在行車途中,慈濟志工歐陽碧嬋向居民解釋浴佛的意義、活動的流程等。浴佛圓滿後,他們都面帶笑容離場。居民陳女士說:「浴佛前,脾氣有些浮躁,浴佛可以洗滌心靈。」
在浴佛現場的一邊設有多個帳篷,分別是「環保茹素區」、「親子奉茶區」、「親子花藝區」以及「海報志業展」。在「親子奉茶區」,書畫老師呂爾瓊為會衆書寫靜思語以及圖畫。靜思語挑選了三句——「禮佛浴佛 開啟佛性」、「教之以禮 育之以德」和「行善行孝 不能等」;圖畫的主題也有三——「手中線」、「母親的懷抱」、「父親的肩背」。
◎兒女下跪奉茶 報父母養育恩
志工黃妙珍的女兒向她奉茶,兩人感動得流淚。她表示,四十多年來,女兒第一次為她奉茶,非常欣慰,並希望女兒及外孫女也可以進入慈濟。
一位美國籍的女士途經「奉茶區」,好奇地問志工,並表示很想參與。志工余嘉進「自告奮勇」,暫代她兒子,向她奉茶,該女士很受感動,對余嘉進說:「感恩你媽媽借個孩子給我,讓我有因緣接受奉茶。」
她走後還折返,與余嘉進合照,留下感動的回憶。余嘉進說:「通過奉茶,表達對媽媽的感恩與愛。」媽媽周艷娜說:「奉一杯茶,代表他一分孝心,這是從小在慈濟培養出來的。」
陳奕廷說:「敬茶給媽媽,感謝她的養育之恩,把我養這麼大,辛苦啦!」母親黃錦秀則說:「這杯茶我真的喝得很甜,很感動,我本來以為他不會來浴佛的。」
在天水圍街坊等候浴佛期間,被安排到親子區,讓小孩透過奉茶,向父母及長輩表達孝心。一位伯伯和韓婆婆接受志工下跪向他們奉茶時,表現激動,因感覺溫馨和窩心;王女士、陳女士、林女士和蔡先生接到小孩子第一次下跪奉茶時,眼泛淚光,臉上則露出歡喜地笑容。
◎往昔遍尋不著 今尖沙咀巧遇
大德李玉紅和兒子一起到「奉茶區」。她定居香港前,在廈門就每個月捐款給慈濟,兒子到了香港讀書後,她曾經往天水圍找慈濟聯絡處,可惜沒有找到。「這次佛誕節在尖沙咀遇到慈濟,真是個好因緣。」
「浴佛很莊嚴殊勝,可以清淨自己的心靈,洗滌塵垢。」年紀輕輕的梁正惟如往年一樣參加浴佛,他喜歡「繞佛繞法」與「接花香」,在這樣的氛圍下,可以自我反省,瞭解和感受佛理。居住美國北加州的周莎妃帶著女兒回港探親,她說:「作為慈濟人,一定不能錯過浴佛;在美國不能參加,在香港一定要參加。」
浴佛後,親子班的志工李姝瑤經過一精品店,看中了一本筆記本,但最後決定不買,把錢投進她從浴佛大典領取的竹筒裡。
三節合一的典禮,令參與者法喜充滿,並啟發自己的善心與孝心,期望他們能化感動為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