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華府分會 慈青網路廚房 端出古早味來

慈青網路廚房 端出古早味來

E-mail 列印
電腦螢幕裡,傳出熱鬧「切切、剁剁」的聲音,年輕活力的笑聲不絕於耳,慈濟志工郭碧玉手裡拿著白白胖胖的白蘿蔔,告訴來自馬里蘭大學( University of Maryland)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 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慈濟青年志工們(簡稱:慈青):「沒有模具,用家裡的蒸鍋,還是可以做出好吃的素蘿蔔糕喔!」

◎從白蘿蔔到地球

有什麼比使用當令食材來做料理,更美味的呢?冬季,是白蘿蔔盛產時期,因此11月6日這天,兩所學校的慈青們都上網躍躍欲試,趁著這段防疫在家的日子,想嘗試製作好吃的「古早味素蘿蔔糕」——正統的蘿蔔糕,吃得到條狀白蘿蔔的清甜,和在來米的濃郁香氣,吃過的人都會念念不忘。

但外頭又很難找到真材實料的蘿蔔糕,因此不如捲袖自己來!還可以為佳節團圓的飯桌上,增添一道美味素菜色,最重要的是和家人分享,11月6日在網路上討論學到的環保新知!

馬里蘭大學慈青社的社長萬詩于和吳和平,在網路廚房開始動刀動鏟前,先和大家分享驚人的數字,全世界近三成的土地,被用來進行和工業化畜牧業的相關活動(包括拿來種植動物飼料的土地),而有超過兩成的溫室氣體,則是來自肉類的生產過程。他們倆強調:「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茹素不殺生,將可以有效保護我們的大地之母。」

從世界各地運到餐桌上的肉,究竟製造了多少的污染和廢氣?聖地牙哥大學慈青社社長陸浩,呼籲大家多吃在地食材,而且更要多吃菜,因為許多畜牧業和肉品工廠員工,都經歷著非人的對待——工時長、工資低、必須為了賺錢養家,而重複執行著殘忍的「宰殺」任務,工作壓力極大,且工作環境非常危險!「我們對食物的選擇,透露出我們的價值觀。」

◎道德飲食小撇步

三位慈青社社長接著挑戰所有社員,腦力激盪,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有道德的飲食方式」(ethical eating),並減少食物浪費。

慈青學姊盛其筠(編註:已大學畢業的慈濟青年),和大家分享如何透過朋友間的相互鼓勵和提醒,讓自己做出正確的飲食決定——「人道」,並且讓地球可以永續發展。她舉例,兩年前,她和其他慈青社員發下一個共同的願,不再使用免洗餐具,並且一個星期要吃一餐素:「透過社員共同發願,彼此提醒,我成功地把這些好習慣融入我每天的生活當中。」

羅翊羚則是感恩呂思晴的分享:「她點醒了我,記得一定要查看冰箱裡有哪些食物,不要出門採購了一堆食材,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她坦言,自己總是還沒用完冰箱裡的食材,就又出去買新的回來,導致許多食材都在冰箱裡放到發臭過期,最後扔到垃圾桶:「要記錄下冰箱裡還有什麼、缺了什麼,有缺才去買,而且要多去購買在地食材,我未來會更常去住家附近的農夫市場買菜,減少跨州、跨國運輸食材所造成的污染!」

◎分享美食與善念

熱烈討論後,「古早味素蘿蔔糕教學」直播登場!郭碧玉從食材開始介紹、料理準備過程、烹煮到上桌,每一個細節帶著年輕學員們一步一步地做。有一些人對食材陌生,這次有機會和白蘿蔔及在來米粉(又稱粘米粉)有了親密的第一次接觸,有的則是缺了四方型的模具,必須發揮創意找其他器皿來代替。但到最後,每個人都成功蒸出令人垂涎的蘿蔔糕!

「對我來說,這不只是教他們學做一道菜!」郭碧玉很開心有機會能帶著年輕人探索她鍾愛的蔬食廚房:「我衷心希望他們能和更多的朋友分享。」重要的是,不只分享好吃的素蘿蔔糕成品或食譜,而是廣傳那一分護生愛地球的心念。

「這個網路廚房的活動,和以前的活動截然不同。我們談吃素談了很久,但這是第一次我們齊聚(在網路上),學做我最喜歡的一道料理!希望我能把這分啟發分享給家人,讓他們也知道素食可以很美味!」盛其筠說道。

網路上,年輕人們熱烈討論、虔心發願著,而地球的未來,就掌握在他們的手中、心底和餐桌上。

圖左 :馬里蘭大學慈青社社長吳和平穿起圍裙學做菜。[攝影者:蔡蕙菁]
圖右 :馬里蘭大學的路克·希伯都(Luke Thibodeau)對華人經典小吃素蘿蔔糕的製作,興味盎然。[攝影者:蔡蕙菁]

圖左 :慈青志工彼此分享道德飲食的小撇步,成為彼此變得更好的能量。[攝影者:蔡蕙菁]
圖右 :蘿蔔糕製作的主角之一在來米粉(又稱粘米粉)。[攝影者:蔡蕙菁]

圖左 :大家跟著切切剁剁好不有趣。[攝影者:蔡蕙菁]
圖右 :剛出爐的素蘿蔔糕,香味四溢。[攝影者:蔡蕙菁]
圖左 :素蘿蔔糕成為年輕人向親友勸素的一個美味媒介。圖片來源/華府慈濟分會[攝影者:蔡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