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基隆 夫妻守志耕福田 慈濟路上延長情

夫妻守志耕福田 慈濟路上延長情

E-mail 列印
「沒慈濟,我可能無法活到現在」陳本屾這麼說。因進慈濟捨離他最愛的杯中物,從此生活大不同。

「疼疼做,等好在做,來不及了!」開過胸腔、左右雙膝的沈逢春,遇到志工向她問候,她總是笑著這樣回答。

陳本屾 、沈逢春夫妻倆,在慈濟路上把握時間付出己能。

◎巧妙應對 摩擦不起

1945年出生於新營農家的她,有兩個哥哥、四個妹妹。小時候吃番薯籤長大的,能吃到香噴噴的白米飯,那是偶而一次的饗宴。陪著爸爸引水灌溉農田,凌晨一、兩點鐘出門,睡在甘蔗葉堆的「床」上,爸爸呼喊時,出聲回應:喔!那是一輩子也忘不了的回憶。

生活在大家庭,幫忙農事,帶妹妹是免不了的工作,小學的六年,除了上課時間,溫習功課也是不可多得的機會,一下課就是要下田,提筆寫作業,常在微微的燭光下,一面打瞌睡一面寫。少女時代就在做衣服考克、到工廠做塑膠袋中展開。

十五、六歲時,經友人介紹認識了陳本屾,六年交往中,知道他是麻豆人、家中的長子,脾氣不大好,帶有大男人主意色彩,他決定的事不容置喙,囉嗦幾句,便會暴怒大聲說話,家裡的弟妹都怕他。雖然脾氣大,但是心軟、心地善良,也因為這樣,在陳本屾在東元電機工作穩定後,兩人便攜手步上紅毯,婚後租屋新莊開啟新生活。

甜蜜的新婚生活後,是磨合考驗的開始,先生發怒大吼時,她的應對就是冷處理--不理他。俗語說的好:杯子沒有兩個敲不響。一會兒過後,聲音便沒了。她清楚先生在意她的身體健康,怕她生氣不吃東西傷了身體,這時的沈逢春不負氣拒食,用餐時會夾菜給兒子說:「這豆腐有營養,軟軟的,你吃一塊。」自己也吃著,這樣的舉動,讓師兄心底的不愉快,如煙般消失在空氣中。夫妻倆在生活上愈來愈契合,先生大聲的機會像溜滑梯般迅速往下降。

◎善解體諒 生活自在

隨著工作經驗的豐富及態度的認真,數年後陳本屾已是倉庫的主管,也因為這樣應酬的機率大增,喝酒、上酒家成了常常的事。一次,先生喝醉了,鑰匙插在大門口,就這樣躺在地上呼呼睡。嚇壞了鄰人,驚動了警察,警察找到他身上的證件後,才知道是四樓住戶,通知沈逢春,她急忙下樓,搬不動先生,索性上樓拿枕頭、被子,讓先生安穩的睡。每回先生喝醉回家,雖然不吵不鬧,但要吃那、要喝水等總是有,沈逢春總是溫柔的對待,言語柔和、態度柔軟,從不因為先生上酒家引發家庭戰爭。

但也因為這樣讓先生訝異她的胸襟,為了試探她,帶她去應酬,還刻意在她面前向小姐示好,沒想到沈逢春不為所動,不生閒氣,只是交代另一半別因此染病回家,苦了自己也害了她。這幾個字重重的烙在先生的心裡,心善的他更加保護妻子,不逾越本分,上酒家應酬只是喝喝酒而已。閒時,先生笑著打趣說:「你的心如大船般,可以載很多東西。」她如先生所說,心能包容的事,是一般人中少見的--夫家的弟妹有事便找哥哥,尤其是金錢上的問題,不是富裕的他們,縱使得向人借貸,也不多話挺身而出,先生的作為,身為妻子的她,只有相挺沒有埋怨。

◎因緣不同 殊途同歸

陳本屾所作沈逢春都是默默接受,日子在無風無浪中度過,五個孩子(兩男三女,一個女兒送人)在和樂的家庭中成長。一日,陳本屾走進辦公室,聚在一起的同事見到他,一哄而散,把手裡的錢往口袋塞,他走向同事說:「你們在做甚麼?在賭博嗎?」一雙眼瞪得同事楊德慶顫抖地說:「沒有!沒有!我在收慈濟功德款。」「功德款?甚麼功德款?」追問下,同事把慈濟介紹給陳本屾,當下便掏出錢加入會員。此後同事和他太太(朱淑芬-幕後委員)常造訪陳本屾家說慈濟,邀請沈逢春夫妻做慈濟。沈逢春把楊德慶當成先生的酒友,質疑他說的一切,不做反應,倒是陳本屾在同事的牽引下走進中港寶山環保站。

做環保、到醫院做志工,陳本屾做得很歡喜,在醫院當志工見到的患者數不清,讓他知道身體健康的重要,在醫院看到太多死別的畫面,讓他明白把握當下的必要,從此精進加入慈濟大家庭,2000年受證為慈誠、2003年受證為委員。

每每先生從環保站回來,約沈逢春一起去做環保,她的大腦裡便浮現和先生一起去酒家的鏡頭,便斬釘截鐵的告訴他:「不要,你帶我去的,都不是好地方。」因緣就是這麼奇妙,婆婆中風到她家小住,為了紓解婆婆行動不便關在四樓的無聊,她用輪椅推著婆婆到中港寶山環保站做環保。

帶著中風的婆婆上下四樓是功夫,把輪椅搬到樓下後,婆婆一手拄在扶手上,一手抓著她的肩,走在前面的她,一手反抓著婆婆的褲頭,一手握著扶手,一階一階下樓,再從家裡,向路程二十分鐘的環保站出發。途中遇到上坡處,便加快腳步,跑了起來,使勁一口氣往前推,把婆婆送到目的地─寶山環保站。

在那兒的志工,一見到她們熱情的招呼著:「老菩薩你來了!」安排著撕紙的工作讓婆婆做,沈逢春就跟著做環保、分類,踩寶特瓶……直到下午四點才回程。返家上樓考驗著她的臂力,婆婆抓緊扶手,舉步維艱,她雙手推著婆婆的屁股,一步一步往上,這種種的不便並沒有讓沈逢春退卻,反而是把她推向慈濟的一大步。

◎做環保智慧生 得歡喜許心願

在環保站,從收音機聽著上人的開示,明白地球面臨的危機,知道清淨在源頭,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是多麼重要,她好歡喜,沒讀多少書的她,能在環保站增長知識,每每在做的當下,心裡的喜悅油然而生,把人家不要的東西,化為有用的資源,為大地盡了一分力,也保護了下一代,想到這兒好不得意,手的動作更加敏捷了,對於拒絕師兄的邀約好生後悔,心裡暗暗的發願,我要做環保,不但要做,要做的更深入。

離開職場後,她到環保站的時間更多了,看到師兄退休後,在環保站的時間,比上班時間更長,八點出門,晚上時鐘短針指到八才能見到人,但在環保站相遇的機會多了,眼裡的先生總是汗珠爬滿臉頰,衣服又濕又髒的,載著滿車的回收物進來,不一會兒又載著整理好堆得像山的回收物消失在她的眼眸中,她佩服先生的認真,也讚嘆他因此改掉數十年喝酒的習性。

環保站除了先生外,人人也都賣力地做,一起分工,雙手動作,一邊話家常,就像一家人一般,這分溫度,這樣的氛圍,讓沈逢春做環保不間斷,直到膝蓋出現問題,走路吃力了,在女兒的建議下搬離新莊,落腳在基隆有電梯的大樓。

◎治痛良方 做就對了

來到基隆後,沈逢春積極的投入慈濟工作,2011年受證為委員。從此生活更加精采,只要有勤務她都接,諮詢、福田、生活、醫院志工……從不把機會往外推,即使不是組內勤務,汐止、新莊欠缺醫院志工,她都前往植福。

2014年5月,梯次志工勤務結束,回到家感覺身體怪怪的,「怎麼連走路都會喘呢?」她自言自語。常在醫院當志工,她意識身體有狀況,立即到慈院掛號求診,心臟科的醫生將聽診器放在她的胸上,微笑地說:「別緊張,我聽聽你心臟的聲音。」聽診器在心臟的位置移動了好一會兒,醫生拉下耳裡的聽筒緩緩地說:「我幫你轉到胸腔科,你放心,沒事的。」

在胸腔科診療後,才知道問題並不簡單,肺積水化膿了,從背後抽水已達不到療效,得立即開刀。她放心的把身體交給大醫王,開刀前,她在上人的法像前懺悔:弟子沒有好好照顧身體,現在需要開刀,今後會好好照顧身體,恢復健康,再投入志工行列。

隔年,雙膝開刀,此後每三個月都得到醫院抽水,直到2019年10月前才停止。腳手術後,疼痛的指數下降,行走上方便多了,但症狀未全解除。四個月後,她出現在志工行列,深怕法親擔心的她,不敢拄枴杖走路,用雨傘代替,站久了,會找個地方坐下,坐久了,會把腳伸直,舒緩疼痛。

一次出勤務,得把回收的書本、紙類從高處往下搬,志工們抱著一袋一袋的回收物下樓,她也提一袋下樓來,背對著樓梯,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往後退,這獨特的畫面,在她參與的勤務得下樓時便會看見,志工見到她向前問候,提醒她多注意多休息,她總是笑著說:「疼疼做,等好在做,來不及了!」

◎精彩人生 善用生命

腳的疼痛考驗著沈逢春的耐力、毅力,七十六歲的她很少待在家裡,最多的時間在做志工,生活可忙碌呢!寧可「做起來囤,也不做來抵」,這是她奉行的信念,以前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也是一樣。「做就對了,做、做、做,不多想,當下疼痛就不見了!」這是她想跟大家分享的。

陳本屾的忙碌程度不亞於太太沈逢春,年屆八十了,長年在醫院當志工享受為別人服務的快樂。智慧從人與事中學習,離開人群就無從產生智慧,他記得上人曾這麼說。為了增長智慧,只要有勤務,他就出門了,要找他不容易。

夫妻倆在慈濟路上把握時間付出己能。有事找他們,在慈濟的活動中去找,就能發現他們的身影。

圖左 :志工沈逢春(左一)於慈濟基隆聯絡處道侶廣場參與浴佛典禮。[攝影者:鄭碧玲]
圖右 :沈逢春於中正紀念堂參與浴佛典禮彩排。[攝影者:鄭碧玲]

圖左 :陳本屾與沈逢春於基隆聯絡處參與大福田志工,一同擦拭大愛廳窗戶。[攝影者:陳嘉和]
圖右 :志工沈逢春(左一)參與醫療志工基礎課程團康帶動。[攝影者:鄭碧玲]
圖左 :沈逢春由環保志工開始接觸慈濟。[攝影者:鄭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