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疫情後 「環境永續日」重新啟動

疫情後 「環境永續日」重新啟動

E-mail 列印
「很久沒有看到你們了!」一位路過淡濱尼大牌202環保教育點(前稱「社區環保點」)的阿伯,很高興地與慈濟志工打招呼。

因為新冠疫情(COVID-19)而停運十個月的「慈濟環境永續日」(前稱「全島資源回 收日」)於2020年12月13日重新啟動。雖然社區感染已得到有效控制,民眾仍不敢有絲毫鬆懈。

◎啟動減塑加素

經多次與各個社區的市鎮理事會和居民委員會協商,建立防疫共識,慈濟全島三十八個環保教育點,其中四個率先重新恢復運作。志工在每個環保教育點做足準備,包括場地布置、動線規劃、人力安排,同時遵守防疫措施,進行登記,測量體溫以及保持安全距離等。

今年全球慈濟環保志業邁入三十周年,並以「清淨在源頭 簡約好生活」為主題,勉勵慈濟人繼續推動環保生活化,從源頭做起。未來新加坡慈濟更重視「環保永續教育」,帶動民眾深入「5R」,而不只在資源回收,「減塑、加素」就是其中一大宣導內容。

只見志工把握機會,向來往的民眾宣導環保。入口處旁增設「海報」,說明不能回收的物品,以及傳遞不再回收塑膠製品的訊息。志工江裕發向民眾呼籲:「我們不再回收塑膠製品了,一來原油價格偏低,回收再製的成本過高;二來國外禁止進口回收。」請民眾將塑膠製品投進組屋樓下「藍色」回收桶裡,同時提醒民眾不要把廚餘倒入藍桶裡,以免受到污染。

◎停止回收塑膠

紅白膠帶隔開的通道,牆上貼有明確的箭頭指示,引導居民依指示牌往前,將手裡的各類資源,分別放進正確的環保大袋子裡。

引導居民分類的何淑芬說,有了指示牌,動線就很順暢,居民在入口處排隊進行登記,測量體溫後,志工把回收物放在手推車上,引導居民進入分類區分類。

她回想過去,居民從四面八方走進來,比較混亂,有的人放下物品就離開。如今大家已經適應疫情新常態,走到哪裡都要排隊、登記、量體溫,進出井然有序,除了遵守政府設定的條規,更重要是考慮自身與他人的安全,人人守好本分,社會就能祥和安樂。

環保志工陳美珍以往都是在分類塑膠製品,這天她不再埋頭分類,而是協助引導居民自行分類。很多居民不知道慈濟已經停止回收塑膠製品,她一一地跟大家解釋,引導他們把各種可回收物品,放進正確的回收區。

「今天是試跑,只有少部分的人,在網上獲知慈濟四個環保教育點開跑,人潮控制得好。」負責環保教育點運作的蔡偉中表示,居民反應良好,能夠接受新的運作模式。

◎感恩心做環保

由於下個月的「環境永續日」接近華人農曆新年,家家戶戶大掃除,回收物品相對會增加,因此必須重新規劃,改善流程動線,因為政府限制志工人數不能超過十四人,這將考驗大家的應變能力。

蔡偉中感恩環保志工的用心,特別製作了一個「告示牌」擺在車子經常卸貨的路旁。以往一些車主總是匆忙地卸下物品就離去,沒有機會邀請他們進行資源分類。如今志工引導車主們,從另一入口處抵達環保教育點,由於地方寬敞,停車方便,可以安全卸下物品,也不再造成交通阻塞,引起其他駕駛人的不滿。

環保幹事陳潤福表示,志工很久沒有出來活動,聽到東區有兩個環保教育點開跑,報名非常踴躍。陳潤福透露早在九月期間,慈濟就開始為環保教育點「開跑」做準備。

為了讓大家瞭解疫情下不一樣的運作方式,各社區都安排環保志工到環保教育站溫故知新,並開設平臺布達訊息,還在開跑前進行實地演練,確保一切可預見的問題都予以解決。陳潤福說明慈濟推動環保已經三十年,期待環保理念能深植人心,朝向環境永續的方向邁進,用感恩心回饋社會。

在居民即將離去時,蕭麗華把握最後機會,宣導環保「5R」和「清淨在源頭」理念,鼓勵大家拒絕或減少使用塑膠瓶罐,從自身做起,拒絕一次性塑膠製品,出門用餐或購物,隨身攜帶可重複使用的環保餐具和環保袋。蕭麗華表示環保教育很重要,以往都是「低頭做環保」,現在必須人人「抬頭說環保」。

圖左 :受新冠疫情影響而停運十個月的環境永續日,於2020年12月13日重新啟動。[攝影者:黃建興]
圖右 :志工們在每個環保教育點做足準備,包括場地布置及保持安全距離等。[攝影者:黃建興]

圖左 :志工在每個環保教育點做足準備,遵守防疫措施,進行登記,測量體溫以及保持安全距離等。[攝影者:黃建興]
圖右 :志工陳美珍(右一)引導居民把各種可回收物,放進正確的回收區。[攝影者:黃建興]
圖左 :蕭麗華(左一)向居民宣導「清淨在源頭」的環保理念。[攝影者:黃建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