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紐約分會 遊民冬衣發放 幸福「衣」起來

遊民冬衣發放 幸福「衣」起來

E-mail 列印
在美國疫情後的第一個感恩節假期(11/28),紐約慈濟志工開始忙著一連串的冬令活動,首先登場的是具有二十五年傳統的冬衣發放。由於今年(2020年)疫情嚴峻,一件暖冬衣顯得特別珍貴。每件大衣都是社區民眾 的捐贈,再經過志工的整理清洗,交給需要的人,背後的過程,充滿了「洋蔥」。

◎舊翻新 揪甘心

一袋袋送來的,是社區居民捐贈的大衣,一個月下來已經陸續募集了上百件。趁著感恩節前的假日,紐約慈濟志工趕緊著手整理清潔,把洗乾淨的二手衣掛起來。

今年因為疫情,募集來的衣服,捐贈者大多已處理乾淨,但志工整理時還會再次把關,確保衣服都是最佳狀態。志工陳儷娟一邊檢查一邊說:「這邊都髒的要清理過把它處理好,然後再去發。」也有許多捐贈者在家中,把要捐的衣服整理好,每一件都分類。

其中一包衣服的主人,是慈濟的關懷個案,因為丈夫往生,志工一路陪伴走出傷痛,她將丈夫的遺物捐出,回饋給社區。志工蔣珊珊說:「所以透過這樣子的方法,讓我們平常幫助的個案,能從悲傷當中走出來⋯⋯真的很感恩,她知道我們要發放,特別專車送過來。」

經過整理分成男女穿的大衣,然後裝入袋子中,接下來的步驟,就是將需要清洗的衣服,送往下一站。

負責清洗的洗衣店老闆娘陸小紅(Lucy Lu)也是慈濟志工。因為冬天客人較多,陸小紅利用人少時來清洗這些大衣。為了確保衣服不洗壞,到她手上還得分類一次:「這是毛料的,水洗會縮水,這個不能水洗。」將衣服種類分好了,準備清洗時,還要避免不同顏色相互染色:「紅的會掉色,要跟黑的在一起,其他顏色還好⋯⋯」

經營洗衣店八年,幾乎一週七天都要開店,陸小紅能做慈濟的時間不多,過去都是犧牲午休當志工。只要有機會承擔,陸小紅非常珍惜:「慈濟有些東西要洗,襪套、桌布、大醫王的衣袍⋯⋯我都可以承擔。很感恩這個機會,我會把它洗好,按照衣服尺寸大中小分好,發放時衣服就不會翻亂。」

看似簡單的冬衣整理,從捐贈、分類到清洗,一連串的步驟,堆疊了背後一群人的愛與用心,一件普通的舊冬衣,卻是錢也買不到的珍貴。

◎雪中炭 送溫暖

整理好的冬衣,隨後就在感恩節長週末假期派上了用場。配合紐約曼哈頓的聖公會教堂(All Saints Episcopal Church)在11月28日這天,舉辦一年一次的感恩節發放,一早位於曼哈頓的大愛人文中心內,就傳來陣陣飯菜香。

繽紛色彩的蔬食料理,是今年感恩節為街友準備的熱食,為了應景感恩節後吃香腸的傳統,特別改成素腸,裡頭還有花椰菜和玉米、紅蘿蔔等營養蔬菜。對街的教堂外,另一群志工已經七手八腳把大衣掛上,根據男女、尺寸與種類分類,讓挑選的民眾容易尋找,就像是個小型的服飾店。

教堂內,安撫人心的聖樂響起,過節氣氛濃厚,此時慈濟少年志工分裝親手做的蛋糕與餅乾,讓領取的人身子溫暖,心裡也甜滋滋的。

下午四點半一到,教堂發放素便當,領完的街友與民眾迫不及待地挑選冬衣,志工們親自協助試穿。志工告訴前來領取的居民:「這件衣服是捐贈者的祝福⋯⋯」「他們希望這件衣服能讓您在冬天保暖⋯⋯」

志工也清楚每一件衣服的特色和洗滌方式,像是最佳店員一樣,耐心地幫每個前來的人找出最適合也最喜歡的冬衣:「這件你可以穿綠色這面,反過來也可以穿⋯⋯而且你可以丟在洗衣機水洗,非常適合。」

當聽到居民回應:「這個尺寸對我剛好,我很喜歡!」是志工最有成就感的時候!

今年因為疫情,發放改成戶外,原本教堂內用餐改成餐盒外帶,但人數比預期多,因為疫情讓他們生活變得困難。

「我用迴紋針來替代拉鍊,這件外套穿了三年多了。」紐約居民約翰(化名)指著壞掉的拉鍊,這是他唯一的大衣。疫情後沒了工作,失業金也已經領完,他固定前來領取教堂每週六的熱食發放。感恩節慈濟的冬衣,是雪中送炭的珍貴禮物。

「目前我有些食物補給和現金補助,在我找到全職工作前,暫時應急⋯⋯我很開心能有免費冬衣提供,可以幫助很多人與家庭。」約翰拿著大衣,感恩地告訴志工。

路過的計程車司機,也是疫情的受害者,拿了冬衣與食物:「非常感恩你們,你們幫助了很多像我一樣貧困的人,願上帝祝福你們以及你們的孩子家人。」

◎同理念 好夥伴

紐約慈濟連續兩年在感恩節,與聖公會教堂合作,舉辦冬衣與熱食發放,從鄰居變成了合作的好夥伴。

「你們每次都會帶很多志工來,我們就可以比較省心些,跟慈濟合作很順暢,我們互助互惠。」紐約聖公會教堂神父史蒂夫·耶格曼(Steven Yagerman)感恩志工相互成就。

教堂每週六會提供食物給所有民眾,前來的人不需要出示任何證件與資料,疫情前每次提供約一百份餐點,大家可以進入教堂地下室的餐廳吃飯。但疫情爆發後為了安全,改為在門口領取,大概約六十人份。感恩節這天的餐盒準備了約六十份,實際來了八十人,所以志工也臨時準備了一些其他的替代食物。

不同族裔不同宗教,卻有著慈悲助人的相同理念,儘管是疫情嚴峻,因為有這些默默付出的志工們,讓感恩節無助或無家的人,也能感受到溫暖。

圖左 :一位慈濟的關懷個案,親自將家中的舊衣送到紐約分會,包括往生丈夫的外套。[攝影者:蔣珊珊]
圖右 :十幾位志工齊心協力,兩小時內將一百多件冬衣整理完畢。[攝影者:蔣珊珊]

圖左 :陸小紅2012年開始經營洗衣店,雖然工作繁忙,但一定會擠出時間做慈濟。[攝影者:劉又榕]
圖右 :曼哈頓慈濟志工與慈青學長姊(註:已於大學畢業的慈濟青年志工),在大愛人文中心內,分裝著素便當,志工從早上十點開始備料炒飯。[攝影者:林晉成]

圖左 :志工整理著由亞美醫師協會募集的毛帽,都是廠商捐贈的全新配件。[攝影者:林晉成]
圖右 :志工免費發送慈濟的環保科技圍巾,同時介紹慈濟的環保志業。[攝影者:林晉成]

圖左 :紐約這位計程車司機,兩次經過停下來挑選衣服,不斷跟志工道謝,也拿出零錢投入竹筒希望反饋。[攝影者:林晉成]
圖右 :聖公會教堂兩次與慈濟合作感恩節發放,跨宗教獻大愛。[攝影者:林晉成]
圖左 :志工趁著感恩節假期,做冬衣發放前的準備,投入整理衣物,一邊挑出有破損或骯髒的衣服,同時分成男女大衣。[攝影者:劉又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