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加拿大 人文學校教會我 在感恩中付出

人文學校教會我 在感恩中付出

E-mail 列印
1995年全家人移民到加拿大,當時我(梅宇涵)兩歲四個月,父母希望我和哥哥、姊姊,都會說中文不要忘本,所以在家裡都和我們說中文。母親常笑說:「媽媽聽不懂英文,說英文就不給飯吃。」這雖然是玩笑話,但對我 們三個小孩能說好流利的中文有很大的助力。

六歲時,就跟著姊姊一起上中文學校。當時慈濟人文學校在大溫哥華地區只有一所學校,學生太多,名額有限,我一直報不上名。直到2005年終於進入列治文人文學校上課了,並從五年級讀到進修四畢業。

◎在慈濟人文學校 認識中華文化

剛就讀時,發現這所和以往就讀的中文學校不同,在教室裡除了老師,還有多位的愛心志工,他們臉上充滿著笑容,慈祥又親切的照顧我們。還有靜思語教學,例如:「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等,讓我學習到許多道理,對日後的待人處世有許多助益。

人文學校除了學中文,還有非常多的活動,例如:說故事、寫作文比賽、母親節的奉茶、浴佛節的繞佛、獻花、春節時的舞獅表演、介紹年節食物的吉祥含意,還有西洋的感恩節、萬聖節、聖誕節等。

記得有一次,愛心志工演話劇《周處除三害》,是為了讓我們知道行善的重要,知過能改,也能成為好人。當時我父親扮演的「周楚」可愛又好玩,讓我難以忘懷。他常因應時節扮演聖誕老公公、財神爺或舞獅,也會演話劇,模樣可愛又可敬。我的父母親在學校承擔著行政和愛心志工,他們付出無所求的精神,一直是我學習的典範。

◎我是慈濟的學生 成為慈濟老師

2011年,我從人文學校畢業,也從本地高中畢業,進入到卑詩大學(UBC)就讀。在大學期間,參加列治文區公園淨掃、浴佛、歲末祝福等等許多活動。

2016年,父母希望我能在正職外,每週六來人文學校擔任老師。他們都是慈濟志工,每天都在做慈濟、說慈濟,我早已被他們的精神感動,他們也常教導我 : 「懂得感恩的人,就會勇於承擔付出。」

在他們身上我看到慈濟人的「甘願做,歡喜受」、「付出無所求」的精神,所以我毫不考慮的答應。經過教師培訓、試教等關卡,終於通過考試,成為慈濟中文老師,當時心情雀躍有加。

我擔任雙語班的老師,班上的學生有本地出生的華人小孩、白種人、印度人、俄羅斯人和日本人等,他們都不會說中文,父母親幾乎也不會說中文。這三年多來,這些小朋友從不懂說中文,到會聽、會說一些簡單的中文,他們的父母非常開心,常跟我分享孩子們受到靜思語的影響,更懂得禮貌,回到家都會說感恩爸爸、媽媽的話時,十分感謝學校的用心教導。

每次親子座談會的時候,我都和家長們解說,學校不僅傳授中文,特別注重人文教育,教導孩子們做個懂得感恩和孝順的孩子。

不只家長感恩學校,我也被這些不會中文家長們感動。他們送孩子來學習中文,因為知道中文在世界上的重要性,所以不容許我懈怠、誤人子弟。對這些樂於學習中文的學生們,我會更加努力、認真地教導他們學好中文,喜歡中文。

◎學會中文受益多 人生道路寬廣

我要感恩人文學校的老師們、主任、校長,每次教學的交流中,學習到許多教學經驗及方法,受益良多;我喜歡這份教學工作,願意繼續下去。身為從列治文人文學校畢業後,第一位回校擔任老師的人,我非常感謝我的父母,他們的遠見、堅持和鼓勵,要我們一定學好中文。

也因為這分堅持,每次回臺探親,我可以和親友們用中文聊天交流,走在街頭感覺親切又自在。參觀博物館時,可以自在遨遊於悠久歷史文化,與古人交會,當然也能無所障礙的追劇。

「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是我人生道路的座右銘,學中文對我影響深遠,因為中英文的背景,讓我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寬廣。感恩人文學校教會我做一位知福、惜福,再造福的人;感恩慈濟,我以慈濟人文學校老師為榮。

圖左 :2011年梅宇涵(右)從列治文人文學校畢業,除了奠定中文基礎,也傳承了優良的人文教育。[攝影者:黃雅蓉]
圖右 :2011年畢業班學生於畢業前夕,向愛心爸爸表達謝意,梅宇涵(白衣者)代表致贈感恩卡。[攝影者:黃雅蓉]

圖左 :年紀小的雙語班學生多數聽不懂中文,需要更多耐心陪伴,梅宇涵著重寓教於樂,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攝影者:黃雅蓉]
圖右 :列治文人文學校在中國年時,布置了許多的年節食品,梅宇涵向好奇的孩子,細數各項食品象徵的意義,並教導正確讀法。[攝影者:鄧如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