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10月1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紐約分會 克服防疫困境 中文學習不間斷

克服防疫困境 中文學習不間斷

E-mail 列印
「線上上課最大的困難點,就是沒有跟孩子眼神做交會,他們真的不懂,或是真的懂,其實我並不是很清楚。」受疫情影響,透過電腦播放教材,利用i-pad與學生溝通,線上教學的方式改變,此對教中文的慈濟人文學校老 師來說,少了語言互動與練習,挑戰更高。

◎維持實體上課氛圍

慈濟紐約人文學校老師繆宜芳,透過網路和孩子玩文字賓果學中文,為了讓孩子能專注,可要絞盡腦汁:「老師就像在直播一樣,我常常要點他們,請他們回個訊息給我。」

美國紐約,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校多半改為線上教學,慈濟人文學校,也是比照辦理,這對老師和學生來說,教書和學習過程都充滿挑戰。

「跟以前一樣,第一個是制服,我們人文學校師生,包括所有志工都要穿。」慈濟紐約人文學校校長王政浩說,教學方式改變,但慈濟重視學習的態度不變,學校仍然要求要有實體上課的氛圍,「再來鏡頭一定都要打開,讓老師能夠看到學生,主要目的是要互相關懷、互相學習。」

因應疫情,大紐約區三所人文學校九月新學期開始,持續網路上課的方式,註冊率略下降了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主要是這些家長考慮到學習成效,或是家中沒有條件在旁協助監督孩子的上課情形。

◎重視人文品德教育

「受疫情影響,去年四百四十三位,現在是四百零四位。」王校長理解無法繼續讓孩子上課的家長,他們在疫情中的艱辛和取捨,也很感謝留下來的家長們對慈濟教育的全力配合:「感恩其他百分之九十二的家長,他們的堅持!大部分的家長會以公立學校正規(課程)為主,才藝為其次。」

位於布碌崙的慈濟紐約布碌崙人文學校,大部分學生與老師是中國福州的新移民,很多情況是許多家庭共租一個房子,每個家庭使用一個房間,來壓低住房的開銷。

「如果一個家庭有兩、三個以上的孩子,要在同一個房間內上網課,學習時相互干擾,要讀得好也不容易。」張凱星校長特別留意到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性。

但像是家長王蘭英,再怎麼困難,都還是堅持讓兒子上課。「 不管是網路或是實體,都要上。」王蘭英強調,他一學英文,中文就不講,自然而然就會忘記中文,所以說中文一定要加把勁。她說:「我喜歡慈濟還有一點,就是會教小孩子人文、孝順(的美德)。」

儘管疫情嚴峻,年輕的新移民父母還是認為中文學習不能斷,中文是他們與孩子互動,及傳遞傳統道德的媒介。因此若一個孩子要上課時,另一個孩子就去廚房,讓要上課的人可以專注學習的環境,大家努力達到學習的效果。

圖左 :人文學校家長王蘭英的兒子連晨杰(左)是布碌崙中文學校二年級學生,姊姊連娜娜(右)則是人文班的愛心姊姊,陪弟弟學習,同時協助課堂老師。[攝影者:劉又榕]
圖右 :紐約人文學校網課上課,學校仍要求師生穿著整齊制服。圖為老師繆宜芳。[攝影者:劉又榕]

圖左 :繆宜芳老師同時使用電腦與i-pad教學,設計遊戲與活動讓線上學習較活潑。[攝影者:劉又榕]
圖右 :布碌崙人文班校長張凱星,課堂中會到各班的zoom內,了解上課情況。[攝影者:劉又榕]

圖左 :布碌崙地區住家環境都較小,林鳳華老師在飯廳間認真教課。[攝影者:劉又榕]
圖右 :布碌崙林鳳華老師,利用簡單道具,輔助教學。[攝影者:劉又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