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晨運奇遇 晚年生活更美麗

晨運奇遇 晚年生活更美麗

E-mail 列印
一個人年過七十,生活優裕,兒女事業有成又孝順;家有幫傭,閒來晨運保健,還當起教練,假期跟兒孫出國旅遊。這樣物質無缺、悠閒幸福的生活,不就是一般人想像的優質晚年生活嗎?

這時候,有因緣接觸佛法,願 意走出舒適圈,開啟另一道門,在暮年歲月裡投入志工行列,學習新事物,服務人群,你願意嗎?

在同時接觸慈濟的一群晨運朋友中,唯有何美鳳秉持初心,精進不懈,走出一道靚麗的生命風景線!

◎勤儉持家 從小家走入人群

何美鳳小時候父親就離家了,母親挑扁擔賣糕點為生,辛苦地拉拔兩姐妹長大。由於家境貧窮,何美鳳讀完小學後,就到表姐的理髮店工作;二十三歲與小學老師結婚,婚後育有二女一男。當年教職薪水不高,先生在課餘為學生補習華文,增加收入,何美鳳勤儉持家,夫妻同心努力,家庭幸福美滿。

走過大半生,兒女相繼長大。2008年,晨運夥伴林麗卿跟一群朋友介紹慈濟,鼓勵大家一起行善。其中何美鳳就抱著做好事的單純心念,成為捐款會員,並決定利用閒暇時間做志工,開始在靜思小築值班。

她為顧客介紹慈濟出版品和生活用品,從而對靜思家風有深一層的認識。除此之外,無論慈善家訪、義診中心服務、做環保等等,她都積極參與,還以七十歲高齡,承擔社區協力組長,一起帶動組員做慈濟,積極接引新人。

衣著端莊得體,說話輕聲細語,讓人覺得和藹可親,這是何美鳳給人的印象。

只要有機會,何美鳳就會跟人講慈濟,「我會先跟他們說證嚴上人早期出家的故事,希望募一分愛心。」自謙不善表達、不懂英語的她,因為態度誠懇、聲色柔和,總能啟發人心,願意加入助人行列。

◎殷勤精進 堅強的後盾之一

2013年何美鳳正式受證慈濟委員,法號慈忞。當年前往臺灣受證,她有機會留在花蓮靜思精舍做志工,跟著常住師父的生活作息,每天淩晨四點起床,開始一天的農禪生活。她親身體驗了靜思精舍奉行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精神,非常感動。

靜思人文推廣是精舍的生活資糧,因此更堅定她為此付出的決心,每週在靜思小築和靜思書軒值班,風雨無阻。

說起證嚴上人,何美鳳不自覺地雙手合十,打從心底佩服又感動。上人早期在小木屋修行的克難生活,她雖無法完全體會,但因為幼年清貧的生活,讓她感覺跟上人的修行生活很貼近。

隨著年齡漸長,骨質和腳力衰退,雙腳常腫痛變形,不能久站或走遠路,但她沒有因此而停止做志工。雖然法親們關懷和勸阻,但她會根據身體節奏,只要能走,她都沒有錯失應下的勤務。在社區組長的眼中,她是堅強的後盾之一。

靜思書軒店長柯麗明也讚歎她:「每次值班,美鳳師姊都會擦拭書軒裡外的玻璃,親切地招呼客人,幫我分擔了一些工作。有她在,我很放心。」

◎柔和善順 以法為舟度無常

何美鳳向來在初一、十五茹素,加入慈濟後,因上人一直鼓勵人人茹素護生,她非常認同,決定吃長素。先生原本擔心她會因此不再為家人煮食而反對,何美鳳順應家人的飲食習慣,只堅持自己茹素。漸漸地,孩子也都會跟先生分享素食的好處,先生也接受了,願意吃她煮的素食。兒子也以行動支持她,答應只要在家一定會吃素,這讓她很感動。

何美鳳感恩在上人的教導下,學習轉念,抱持「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的心態,把該做的事都做好。她出門做慈濟事,回家會與先生分享,先生也能明白世間的苦難,願意成就她做慈濟,讓她家業和志業都不耽誤。這些年來,她很感恩先生的善解與包容,在與家人的相處中,她也放下過往的一些執著,多一分坦然和自在。

2020年的新冠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規律,對何美鳳來說,更面對生離死別的無常!

在2020年農曆新年前,先生二次中風跌倒入院。雖然當時還未實行阻斷措施,但醫院防疫措施已經非常嚴謹,限制探病人數與年齡,何美鳳不能入院探訪。幸好任職飛機師的兒子因為航班停飛在家,就負起照顧父親的責任。

不料何美鳳不慎跌倒,肩膀移位和上臂骨裂而進院,病房剛好與先生同座,反而因此能每天探望他,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她說:「大年初二,我還在醫院幫他剪頭髮。」

何美鳳出院,但先生病危,她只能通過手機視頻,與先生依依惜別。先生有幸在兒孫陪伴下安詳離世。先生的大體能在家裡停柩,新馬兩地法親和親友都能參與告別式,這讓她感到欣慰。

在先生離世滿一年,回憶起與她相守半世紀的枕邊人,眼裡依然泛著淚光,她哽咽地說:「雖然心中不捨,但也是一種解脫,讓先生安詳離開,我會一直祝福他。」鶼鰈情深,溢於言表。

◎聞法精進 做到最後一口氣

何美鳳總是把握機會勸善和募心,接引有心人加入慈濟。幾年前臺灣慈濟無明網事件,如果會員或組員對慈濟有誤解,她會耐心解說和用心傾聽,希望能解開他們的心結。

莊雅娘是她的鄰居,在她的用心接引下,莊雅娘與女兒麥寶月,從環保開始,一步一腳印,走入大愛行列,在2020年也受證委員。「在疫情期間,雖然她手受傷,腳又不太好,但她不會因此而懈怠在家,堅持去付出,是我心目中的人品典範。」麥寶月讚歎說,當組員或會員遇到困難或病痛,何美鳳都會慰問關懷,讓人感到溫暖。

自從去年(2020年)5月,何美鳳參與線上薰法香,每天淩晨四點半就起身梳洗整齊,打開平板電腦,虔誠地唱誦經文和恭聽晨語開示,至今不間斷。能每日上線聞法,對她而言,是很大的突破。

協力組長林麗芳說:「如果我到了她的年紀,我是否可以像她這樣勇敢地克服對科技的恐懼?」以往何美鳳連簡訊都不懂得發,但為了參加線上聞法和慈濟活動,在兒子的協助下,她很努力學習上網,每天進步一點點,現在即使兒子不在家,她也能順利上線了!

新加坡進入解封第三階段後,因為還有聚會人數限制,慈濟很多活動依然是線上舉辦,或以志工居家為集合點,稱為「蓮花點」,如常舉辦各類培訓、聯誼、讀書會等。只要有場地需求,何美鳳二話不說敞開家門,迎接志工到來,還會為大家準備豐盛的茶點飲料。與何美鳳同組的陳美鳳表示:「她每次都以供佛的心來招待我們,所以我們都很喜歡去她家參與讀書會。」

「不論遇到任何風風雨雨,上人依然站穩,不受人事物的影響和動搖。慈濟這條菩薩道,我要做到最後一口氣!」何美鳳溫柔的眼神中,透著自己永不後悔的堅定;因為做慈濟,晚年生活充滿喜悅與價值。

圖左 :每次在靜思書軒值班,何美鳳會把門窗擦乾淨,維持書軒的整潔和素雅,希望每一個路人都能停下腳步來認識慈濟。[攝影者:潘彗文]
圖右 :親身體驗了靜思精舍奉行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精神,讓何美鳳非常感動,因此多年來堅持推廣靜思產品。[攝影者:潘彗文]

圖左 :自從去年5月,何美鳳參與線上薰法香,每天淩晨四點半就起身梳洗整齊,打開平板電腦,虔誠地唱誦經文和恭聽晨語開示,至今不間斷。攝/吳文斌[攝影者:楊淑元]
圖右 :何美鳳在家舉辦社區讀書會,敞開家門歡迎志工一起來聞法精進。[攝影者:林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