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賑災毛毯 牽起兩地慈濟情

賑災毛毯 牽起兩地慈濟情

E-mail 列印
「泥石流發生後,當時的狀況非常混亂,很多街道都被泥沙和巨石掩沒,我們根本無法回去看我們的房子!」回憶起2018年1月9日的那一場天災,四十二歲的陳佳璽述說著,仍心有餘悸!

好多天後,才被允許回家,所 見的情景真讓人難以接受。當時的感受,難以用筆墨形容,陳佳璽感傷說著:「我們失去所擁有的一切,所有的東西都淹沒在泥石堆裡,太痛心了!」

◎天災難測 家園被毀

2017歲末,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州遭逢歷年來最大的「湯瑪士林火(Thomas Fire)」,受災範圍遼闊,居民都被遣離住處防災。

當地政府幾經努力,才把林火範圍控制住,但是大片山林綠野已經被焚燒殆盡,留下赤裸裸的土地。在大火才完全熄滅之際,接著2018年1月的豪大雨,造成嚴重的泥石流,很多房子都被破壞,也造成嚴重的人命與財產的損失。

災難發生的前一晚,家住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小鎮的陳佳璽一家人帶著簡單行李,住進一家小旅館避難,以為隔日就可以回家。但當他們回到小鎮,滿地泥沙巨石阻道。在接到鄰居的電話和傳來的照片,他們才知道已經無家可回了!他們的家已毀於一旦,被夷為平地了。

天災摧毀了陳佳璽的家園,他們只好暫住旅館,後來才租了一間房子安身。陳佳璽一家成為受災戶,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小至一個鍋、一條毛巾,失去了房子,失去了裡頭所有的東西,每一件物品,都需要重新添購,復原之路漫漫……」

◎劫後餘生 回歸正軌

災後,很多救援組織進駐聖芭芭拉,給予受災戶必要的人道援助,如紅十字會、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等,慈濟也在其中。來到救援中心,陳佳璽在協調員的鼓勵下,走到慈濟服務檯,受到志工親切的接待。

「當我接過毛毯和現金卡時,慈濟志工的態度很友善。我想,在那個時候,我真的需要這樣的關懷。感覺有人感同身受我們的經歷,所面臨的困境…… 我相信他們能瞭解我們面對的挑戰。慈濟的現金卡來得及時,協助我們復原之路。」

陳佳璽滿懷感激地說:「看到他們我很驚訝!因為聖芭芭拉其實是一個很小的市鎮,我們沒有想到慈濟志工會那麼老遠的南下來幫助我們。接受他們的援助,感激之餘,更加感動。」

當時兒子周子力和女兒周頌文,分別只有十四歲和十一歲,小小年紀就歷經巨大劫難,心靈受到極大的創傷。陳佳璽認為要儘快讓他們回到學校和同齡的朋友之中,恢復正常的生活。

復原之路艱難漫長,在各方的援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全家盡力讓生活步上正軌。陳佳璽也透露,很多受災者都經歷「災後症候群」煎熬,他們一家也無法倖免。往事不堪回首,希望時間沖淡一切,不要在回望那些煎熬的時刻。三年過去了,陳佳璽慶幸一家有了定居處,孩子也回到正常的學習生活。

◎恩情難忘 愛的迴圈

災後三年,2020年12月,陳佳璽帶著一對子女回到新加坡探望母親。跟家人提起幾年前接二連三的天災,自己成為受災戶的經歷。陳佳璽透露,事過多年,才讓他們一家在談起這番經歷時,不至於太情緒化。

言談中,陳佳璽提起接受了慈濟的緊急救援現金卡和一條灰色的毛毯的經歷。弟弟陳康璽表示,他曾開車經過巴西立,看到慈濟靜思堂在那裡,因此他們決定拜訪。

「在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接受不同組織的幫忙。我們嘗試向每一位幫過我們的人道謝,我們的朋友、家人等。當我聽到在新加坡也有慈濟,我感覺這是我們向慈濟道謝的時機。」2021年4月11日,陳佳璽和兒女,還有母親和弟弟一起來到靜思堂捐款,表達謝意。

「這是愛與善的迴圈,也是給孩子最好的身教。」當天在靜思堂值班的志工林翠蓮讚歎道。在談話中,林翠蓮詢問他們是否可以把當時的狀況與經歷,以照片和簡單敘述與新加坡人分享,陳佳璽表示,周頌文正想這麼做。

女兒周頌文說:「我要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要透過我家之前的遭遇,提高大家對天災的警覺,還有慈濟的愛心。」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慈濟志工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只要能走得到,手伸得到的地方,就會盡力馳援。對慈濟的幫助,周家銘記於心。

◎千里因緣 就地萌芽

陳佳璽不諱言,當救援中心的協調員鼓勵她到慈濟服務檯求助時,她心中有些猶豫,因為從來沒有聽過「慈濟」,不知道慈濟能做什麼?

「老實說,當時我對『慈濟』一無所知,不像其他一些國際非政府組織如無國界醫生組織、Oxfarm等等,至少有所聽聞,而會覺得比較容易接近或求助。我想『慈濟』應該提高公眾對『慈濟』的認知,我想這樣會很好。」

「從志工手中接過毛毯,我們每天都有在用,毛毯一直放在我們家客廳的沙發上。南加州的氣溫比新加坡涼爽些,我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有毛毯蓋著,感覺很好。」

4月25日,志工邀陳佳璽一家來到慈濟人文青年中心,進一步瞭解慈濟,也請他們分享災後的反思,並鼓勵他們一起來做志工。

「我們非常感激『慈濟』。我們肯定希望能盡一己之力幫助任何人,因為很多時候,很多事一個人是無法成就。」陳佳璽肯定地說。

「我和哥哥很希望在聖芭芭拉開啟一個『慈濟』的聯絡點,成立一個小俱樂部來協助改變我們的環境。因為在這裡『慈濟』的能見度還沒有很廣泛。我們可以成為『慈濟』在聖芭芭拉的第一顆種子,提高大家對『慈濟』的認識。」在周頌文內心,似乎早已描繪出未來景象。

周家三口於四月末已經回到美國,一家團聚。希望新加坡慈濟為他們與美國慈濟牽線,讓他們的小鎮,可以有更多人認識慈濟,也提高公眾對環境永續的意識,一起落實於生活中。願這顆善與愛的種子,在南加州小鎮聖芭芭拉的土地上,紮根萌芽。

圖左 :「好多天后我們才被允許回家,所見的情景真讓人難以接受。當時的感受,難以用筆墨形容,我們失去所擁有的一切,所有的東西都淹沒在泥石堆裡,太痛心了!」照片提供/陳佳璽[攝影者:楊淑元]
圖右 :在接到鄰居的電話和傳來的照片,陳佳璽才知道已經無家可回了!他們的家已毀於一旦,被夷為平地了。提供/陳佳璽[攝影者:楊淑元]

圖左 :2021年4月11日,從美國返鄉探親的陳佳璽,聽聞新加坡本地有慈濟據點,想起受災時收到慈濟關懷的溫暖,特地與家人前來拜訪靜思堂和捐款回饋。[攝影者:林翠蓮]
圖右 :「從志工手中接過毛毯,我們每天都有在用,毛毯一直放在我們家客廳的沙發上。南加州的氣溫比新加坡涼爽些,我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有毛毯蓋著,感覺很好。」陳佳璽說著。提供/陳佳璽[攝影者:楊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