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德州分會志工協助柬埔寨村民把物資搬上卡車。[攝影者:許維真]](/community/./images/community/113FDBF0B28E11EBB89C0FB93DEBE0D2_0.jpg)
◎長期關 懷柬埔寨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因「紅色高棉」大屠殺,許多柬埔寨人逃離家鄉淪為難民,一部分人因美國難民收容項目而輾轉來美落腳,在全美多州形成了柬埔寨社區。
慈濟志工在2017年哈維風災時,透過當時經營超市的王老闆引介,與德州休士頓郊區的柬埔寨社區結緣,在休士頓柬埔寨社區信仰中心暨佛堂舉辦賑災發放,幫助受水災影響的柬埔寨村居民。
以種菜務農和打零工為主的柬埔寨村居民,受疫情影響生活更加艱困,剛過去的嚴寒冬天,更影響了農作物的收成。考量到村民多以米飯為主食,正巧證嚴上人關懷美國災民,在疫情期間送來的許多香積飯,因此慈濟德州分會準備了二十箱的香積飯與一萬兩千只口罩,讓2021年2月6日來拜訪慈濟會所的村民代表能把物資帶回,分發給村內有需要的家庭。
「去年村內家庭種菜的收入都減少了,也無法外出打工。冬季期間難以耕種,農民家庭更辛苦,真的很感謝慈濟持續關懷著我們村子。」柬埔寨社區代表卻奈利·斯德(Channarith Srey)感恩說道。
◎呵護無家可歸的族群
居住在休士頓的林華音(Julienne Chi)是慈濟的活躍志工,把服務眾人的理念帶入家庭,她的兒子紀思偉(Alec Chi)耳濡目染,也長期投入「休士頓無家可歸組織聯盟」(Houseless Organizing Coalition),幫助該組織進行每週的食物與物資發放工作。
2月25日林華音與紀思偉代表慈濟德州分會,與「休士頓無家可歸組織聯盟」創辦人之一的索尼婭·科普扎耶(Soniya Koppuzhayil)會面,溝通雙方的慈善理念。當日慈濟捐助該會五箱香積飯、四袋個人衛生用品、兩千只口罩。
索尼婭解說,該會成員多為非裔、原住民和少數族裔,主旨在提供物資援助給社區無家可歸的弱勢民眾,除了每週的熱食、食物和物資發放,並提供婦女和受迫害者的緊急安置援助,也會為街友購置帳篷作為棲身之處。
紀思偉解說,該會英文名用「無屋者」(Houseless)取代「無家者」(Homeless),即點出了該會宗旨,顯示他們不僅是幫助街友,更幫助家暴婦女、同性戀或多元性別者等有家歸不得的弱勢族群。
走入社區暗角,休士頓的慈濟人持續在生活中發揮正能量,以慈悲、尊重、理解的心,陪伴著需要溫暖的人們,度過生命中艱困的低谷時期。


圖左 :休士頓郊區的柬埔寨社區村民,2月6日拜會慈濟德州分會,並為村民帶回慈濟捐贈的物資。[攝影者:許維真]
圖右 :村民代表卻奈利·斯德(右一)向德州分會執行長黃濟恩(左一)表達感恩。[攝影者:許維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