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與客工同歡國慶日 釋放壓抑

與客工同歡國慶日 釋放壓抑

E-mail 列印
過去十六個月來,建築工人大衛(化名)大部分時間僅能在工地和宿舍這「兩點一線」之間穿梭。2021年8月29日,他長久累積的壓抑,終於在這項專門為客工舉辦的嘉年華活動中釋放。

反覆無常的疫情難以預測,業 主與人力部擔心疫情再度在較密集的客工宿舍傳開,所有像大衛的宿舍客工皆無法隨意離開工作地點和宿舍。和這麼多人待在宿舍那麼久,令他感覺不好。而喜愛運動和做瑜伽的他,能來到類似的活動,他很開心。

◎歡喜慶祝國慶 正向活動帶來歡樂

新加坡五十六年國慶日的其中一項活動,來自克蘭芝一帶逾五間宿舍的二百五十名客工,難得可以放鬆自己,投入於六個非政府組織及客工權益團體所舉辦的趣味活動。在人力部和裕廊集團的支持下,聯辦此項活動的公益團體包括Homeforall Migrants、一街之善(Welcome In My Backyard)、慈濟人文青年中心、Sama Sama、24asia和A Good Space。

活動地點克蘭芝客工休閒中心(Kranji Recreation Centre)是新加坡全島八個客工休閒中心之一,是政府專門為宿舍客工建設的假日休閒中心。疫情前,客工不需預約,即可前來購買飲食、日常用品和電訊商品,甚至享用修剪頭髮和匯款等服務。在這社區中心,宿舍客工可以約見其他宿舍的朋友一起堂食、消遣。

沉寂的休閒中心在這天變得生氣勃勃。遊戲、瑜伽、繪畫……共十來個攤位營造了熱鬧氛圍。客工從宿舍巴士魚貫地排隊及登記入場,領取結緣品後,再到不同的攤位聆聽志工講解活動如何進行。

專注於活動的每個當下,讓他們從忙碌的工作中抽身。口罩阻隔不了迴盪在休閒中心的歡笑聲和談話聲。熱鬧歡愉以外,活動還有更深刻的意義。

活動協調阿比熙(Abhishek Bajaj)分享,「活動意義在於表達團結。我們想讓客工朋友知道,民眾仍記得他們,仍想要關懷他們,且邀請他們同慶國慶日。」也是Homeforall Migrants共同創辦人的他補充說道:「除了慶祝新加坡建國五十六年, 我們也想藉此認可客工朋友的貢獻,不僅是基礎建設,而是身為社會一分子(social fabric)的面向。」

◎環保再次利用 慈青把握因緣付出

青年中心經理林杏純認同,這是青年中心近期最大型的線下活動。它不僅僅為客工朋友帶來歡樂,也能讓本地居民更加了解客工朋友。」她特地邀請了慈青參與這個活動,「今天的志工多是本地人。若非這類型活動,他們很少有機會和客工朋友坐下來,彼此聊天。」

宿舍客工長期無法自由行動,心理健康成了活動設計的主軸。這些攤位包括正念環節、療愈繪畫和手工活動。青年中心負責其中兩個攤位,與合作夥伴Bhumi Lifestyle負責的瑜伽活動,以及環保手工攤位。

喝過的飲料紙包裝,經過巧思設計和巧手裁剪,也能華麗轉身成口罩套,好讓客工平日暫時摘下口罩時,可以放入其中,避免染污口罩。林杏純表示,她僅預留五十份口罩套的原料,沒想到反應過於熱烈。

中午時分,原料已經所剩無幾。幸好,她多準備了用回收物製作花朵裝飾品的備案。此備案同樣大受歡迎,作為裝飾宿舍床邊裝飾物。

「我覺得這個環保手工活動很棒,還有人教我怎麼摺紙花。」前來新加坡工作十一年的薩洛瓦(Sarowar)分享道。「以往,我習慣去濱海灣慶祝國慶日,今天卻無法前往;今天能來這裡,我很開心。」

當天共有十多名慈青報名,把握機會和客工朋友互動。其中一名是年僅十六歲,來自印度的安努煦(Anushri Bhattacharya)。大約一年前,她來到家裡附近的青年中心享用早餐,透過看板得知青年中心有招募志工,於是便留下了聯絡方式。與眾不同的是,她能透過母語孟加拉語和孟加拉籍的客工交流互動。

「因為我是孟加拉族,而大部分的客工皆來自孟加拉。自然而然,他們來到我們的攤位時,覺得很容易和我溝通。」旅新兩年,就讀全球印度人國際學校(Global In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的她強調,很多客工朋友面臨憂鬱,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無法回家。在如此艱難的時刻,此活動帶來了希望和正能量。

◎疫情反反覆覆 籌備團隊勇於克服

除了對客工朋友的正面影響,此活動也展現了不同公益組織,如何在疫情期間溝通合作。大部分組織的志工,僅能在業餘時間投入策劃,自七月起,大夥兒僅能在下班時間,在聊天室討論或視訊會議。要在疫情反覆期間舉辦高人流的活動,安全措施絕不可少。

7月22日至8月18日期間,新加坡政府因本地案例升高再次宣布回到「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P2HA),禁堂食,社交活動僅限兩人。原定8月7日和8日兩天舉辦的活動,一度延期到P2HA後的8月22日。後來因為人力部對活動風險再度評估,二度延期到29日。

一街之善的志工黄佩晴提及:「因為本土案例變多,舉辦線下活動不容易。但這活動對客工來說很重要,我們要學習和疫情共存。」林杏純補充:「看見不同組織團體一起彼此補位,發揮所長。團隊精神是這個活動最美的部分。」

隨著新加坡接種率趨向八成,部分常態逐漸回到大部分新加坡人的生活。人力部因此也計劃即將鬆綁宿舍客工的行動限制。對這長期被忽略的群體來說,無疑是個喜訊。

阿比熙補充:「多數客工期待,可能在假日自由離開宿舍,回到一般人的活動範圍。以往,他們習慣參與的各類活動,如寫詩或在海邊野餐。如今,這些已成為離他們愈來愈遙遠的記憶。」

希望透過此活動,能鼓勵更多團體,一起來為客工朋友籌劃類似的活動,不讓他們落單。

圖左 :客工朋友在A Good Space的志工帶動下,一邊跳舞,一邊為新加坡唱生日歌。[攝影者:李富民]
圖右 :客工朋友投入在「一街之善」所策劃的彩繪活動。[攝影者:吳佳翰]

圖左 :活動貴賓人力部中區總部指揮官卜來興先生(Poh Lye Hin,藍衣者)使用慈濟所提供的環保碗,分發餐食給客工朋友。[攝影者:卓嘉苓 ]
圖右 :慈青安努煦(Anushri Bhattacharya)協助一名客工製作口罩套。[攝影者:卓嘉苓 ]

圖左 :青年中心的合作夥伴Circular Asia提供了口罩套的原材料,並在活動前一週向志工提供教學服務。[攝影者:卓嘉苓 ]
圖右 :身穿活動上衣的慈青,耐心地向其他客工解說如何製作花朵裝飾品。[攝影者:李富民]

圖左 :活動協調阿比熙(中)和人力部職員,進行協調溝通。[攝影者:卓嘉苓 ]
圖右 :互動前一天(8/28),志工前往進行場地布置。[攝影者:林杏純]
圖左 :客工朋友進行活動前的新冠檢測。所有參與者,皆必須完全接種疫苗。[攝影者:李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