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紐約分會 劫後餘生 發放中流下的的眼淚

劫後餘生 發放中流下的的眼淚

E-mail 列印
「我住在Peck Ave的地下室。我的家裡面什麼都沒了,床也沒了,所有的衣服全泡在水裡,包括這個單車,都泡在水裡。」艾達風暴(Tropical Storm Ida)的威力強大,把上了年紀的紐約受災鄉親 黃祥(化名)所有家當都毀了。

他繼續說道:「第二天我再去清理的時候,就碰到你們慈濟的阿姨(志工),她打電話到會所後,給我三百塊(約新臺幣八千四百元)急難救助金,所以我非常地感動,真的,我那時候一無所有,啃著一個麵包,用那個水喝著,是鄰居給我的,太慘了!」

◎劫後餘生 失去所有

除了黃祥還有許多像他一樣的受災鄉親,劫後餘生卻失去所有,回想起生死交關薄如刀刃的驚心——在錯的時刻,若踏出錯的那一步,就是被洪水滅頂。

一戶受災鄉親,當時一家三口看著地下室不斷激增上漲的水位:「我的女兒坐在床上害怕地說,媽媽我們沒地方逃了,我們是不是要死在這裡⋯⋯我的先生仍然死守著水進來的入口,用身體去擋著。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絕望過。」

還有的受災鄉親試著逃到街上,但洪水很快地漲到她鼻子位置,她不得不拉著另外一個人,艱困地移動到安全的地方⋯⋯

慈濟志工災後迅速動員,輪番接力到皇后區淹水重災區勘災,並協助清掃和進行熱食發放,李暘就是其中一員:「這是中國移民住的地方,水起碼淹到房子的這裡。」

他手指著木造房一樓的一條水痕,明顯高過他的身高,而許多受災鄉親依舊還住在原有的泡水房裡,十分窘迫:「房子還是溼的,你可以聞到發霉的味道。他們目前還沒有恢復瓦斯供應,所以很多人從淹水以來至今沒法洗澡,他們還不能煮飯,食物是很大的一個問題。」

◎動員清掃 進行發放

受災鄉親的處境,讓人難以想像,世界大城紐約的災後住房,凌亂髒污像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低收社區⋯⋯「有時候,他們會收到一些捐贈的食物,像是這些速凍食品,那些食物都是冷凍的,他們都沒有地方可以加熱食物,房東想要把他們趕出去,讓他們去別的地方,但是他們沒有地方可以去。」慈濟志工李暘補充說道。

志工們聽著受災鄉親們的經歷,心好疼。慈濟紐約分會於9月8日進行第一場艾達風暴發放,服務二十六個家庭,9月11日再度發放,有五十九個受災戶受惠,領取六百(約新臺幣一萬七千元)到一千美元(約新臺幣二萬八千元)不等的現值卡。

「今天我們再次舉辦發放活動,因為受影響的地區非常大,很多人受災,他們仍舊非常需要幫助。」慈濟志工蔣珊珊在災難隔天就和其他志工一同為受災鄉親動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地清掃災區,災後一個星期,便著手進行發放。

◎即時協助 流下眼淚

「他們(慈濟)給我一千元(約新臺幣二萬八千元)現值卡,我們要用它來買床墊、床架和電飯鍋,買任何我們需要的東西⋯⋯」受災戶吳金花(化名)的家,水位幾乎淹到住屋的房頂,陽光把洪水退去的泥濘曬成難以抹去的記憶,牢牢地黏在牆上⋯⋯而現在總算有些資金,可以來重新打理生活:「我們還拿到毛毯、口罩,(志工)真的考慮很周到,我們居然拿到這些!」

另一位帶著孩子的媽媽,要把現值卡拿來租房、給家裡買個桌椅;而黃伯伯,騎著家中唯一泡了水卻沒壞的單車,前來發放現場:「今天(9/11)來,志工又給了我三百元(約新臺幣八千四百元),我要買一些吃的,囤一些吃的。」

黃伯伯說著說著,突然流下眼淚來,他很感動,活了六十多年,沒有遇過那麼即時地協助,連家人都沒那麼快來幫忙:「很幸運認識慈濟⋯⋯」戴上安全帽,黃伯伯踩著腳踏車離去時的背影,感覺不再那樣沉重。志工李暘說:「我們努力讓整個社區都知道這個事情,然後提供更大更全面的幫助。」

這些行動,都還只是個起頭,陪伴受災鄉親的重建之路,正在進行。

圖左 :離開前,慈濟人的溫暖擁抱,是最有力的同在與關懷。[攝影者:林晉成]
圖右 :吳先生(左)因為這次難關,讓他對人生有新的體悟,以前總覺得顧好自己,但經過那一晚,他想幫助社區,找出淹水的原因,為紐約華人爭取福利。他也感謝慈濟人付出,讓他覺得還有希望。[攝影者:林晉成]

圖左 :自從9月8日紐約分會第一次為艾達颶風災民,舉辦急難救助金與物資發放後,許多受災民眾看到世界日報等三家華文媒體的報導,紛紛打電話,甚至親自前來紐約分會詢問與登記。 圖片來源/世界日報截圖[攝影者:蔣珊珊]
圖右 :從9月4日宣傳單發出以來,紐約分會三條外線電話響個不停,已經超過三百多通詢問電話,分會加派值班志工,幾位平均七十歲。[攝影者:羅憲弘]

圖左 :從9月4日截至9月11日為止,發放同時也有災民前來登記急難救助,人數達二百三十六位,部分出現地址或人名重複登記的情況,為避免誤發,志工也仔細核對複查。9月18日進行第三場發放。攝影/加森[攝影者:蔣珊珊]
圖右 :9月11日一早不到十點,登記的災民絡繹不絕地前來報到,志工協助報到民眾。攝影/溫雅娜[攝影者:蔣珊珊]

圖左 :讓會眾認識慈濟,也深切了解到環保、齋戒茹素的重要性。[攝影者:羅憲弘]
圖右 :志工講述這次物資包內的毛毯,是由回收後的寶特瓶,經過環保科技所製作,同時讓災民們親手觸摸毛毯的柔軟質地。[攝影者:林晉成]
圖左 :志工透過「竹筒歲月」,介紹慈濟最初創始的精神,進而傳承這分愛,用點滴行動學習付出,帶動善的循環。[攝影者:林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