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黃露絲:只要我還在 就會顧好環保站

黃露絲:只要我還在 就會顧好環保站

E-mail 列印
當環保志工陸續離開位於兀蘭工業區的慈濟環保教育站,黃露絲孤身留下做最後的打點。握著抹布,她來回擦拭消毒方才志工可能觸碰過的物品。

過去一年,環保站因「新冠」疫情起伏而開開關關。對黃露絲來說,這難得可 以讓志工付出的時機,防疫工作千萬不可馬虎。如此繁瑣的工作似乎沒有考倒她,持續履行站長的職責,毫無怨言。

◎了解環保社區推動

這無聲的一幕,反映了黃露絲過去七年多的堅持。她的環保志工之路,始於2007年。當時,她參加了居民委員會環保組,負責帶領自身組屋的環保推廣工作。在一場社區環保推廣活動上,她認識了慈濟志工,慢慢瞭解慈濟的環保理念。

當環保站於2014年啟業後,她開始在友人許振耀的鼓勵下,更積極投入慈濟環保活動。

「振耀師兄不斷地和我說,環保站很靠近我的家。如果不是他,我可能不會回來慈濟。環境和氣候不斷受到破壞,我只是想為社會付出。我出身窮人家,所以喜歡做環保,能夠惜福愛物。」五十八歲的黃露絲說。

坐而言起而行,決定定期到環保站幫忙後,每次付出都是黃露絲對保護環境的承諾。一週兩三次的環保站值班,她把物品分類、協調志工排班、關懷志工等當作本分事。

黃露絲的熱忱,感染了左鄰右舍。鄰居時常把回收物放在她家,請她一起拿去回收。提著大小袋的環保物,從家門口步行到環保站是街坊對她的印象。偶爾,在路上看見可回收的物品,她也會把物品撿起。回收物過多的時候,她甚至會拉著載滿「寶物」的手推車,如常步行出發。

◎力行曾發過的願

黃露絲對環保和環保站的投入,環保志工和職工都看在眼裡。

「她很負責任。說到做環保,她不怕手髒,也願意待在環保站到結束為止。」慈濟環境永續執行員黃芯樺分享,「她也會照顧老菩薩,鼓勵她們參加慈濟活動,確保她們身心健康。」

多年來,洪秀群是黃露絲在環保站的好搭檔「我很開心,可以和她一起做環保,參加活動。我來這裡,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要不然我在家很悶,沒事做。」

大家對黃露絲交口稱讚,她謙虛自持。環保教育站「站」長的頭銜,對她而言只是名相,她要做的是圓滿自己曾經對證嚴上人所發的願。

「當我在臺灣參加四合一幹部訓練營的時候,我曾經對證嚴上人發了一個願。只要我還在,我會顧好環保站。站長只是名稱而已,他們可以隨便叫我其他名字,我只要把要做的做好。」

◎用心投入帶動親友

黃露絲把環保落實到生活中,也漸漸影響了身邊的人,邀請他們前來環保站付出及做環保。她的丈夫李廣偉也耳濡目染,定期和她來到環保站付出。

「我覺得她對環保站的熱忱,是一件很好的事,可以幫助社會。她去環保站後,她的環保意識進步很多。我想她在那裡應該學到很多!」六十歲的李廣偉說道。目前仍在電子工廠上班的他說:「我跟著她去環保站,久了也對環保更有警覺,知道如何保護環境了。」

同樣地,兩位兒子也受到母親的影響,偶爾也會前來環保站幫忙。除了家人,還有黃露絲兼職照顧的兩名小孩,也同樣近朱者赤。黃露絲在家有規劃分類空間,男孩們放學後來到黃露絲的家,也會自動自發、熟練地幫忙分類。

「我有教孩子環保和回收的重要性。最小的那個還會很開心地給我看,他如何做分類。」黃露絲補充:「我們家裡的分類區有紙張、塑料、鋁罐等。教了他們後,他們自然而然地做,也不會覺得麻煩。」

黃露絲在環保站付出之餘,也漸漸地影響了生活周遭人事物。不管是家人、慈濟志工或是兼職照顧的小孩,每一位都從她的身教言教中獲益不淺。隨著環保教育站停止運作,黃露絲難掩失望之情,但這無阻她繼續推廣環保的決心。

她回想:「環保站有許多難忘的回憶,我們一起慶生,一起吃團圓飯。這不止是一個做回收的地方,而是我們的家,有歸屬感的家。關閉環保站有點可惜,但是我仍會繼續做環保。我們總不能隨便丟棄我們的物品,不做資源回收。」

黃露絲多年來對環境的愛護,實在讓人敬佩。雖然環保站將在2021年9月30日停止運作,但只要像黃露絲般的志工精神仍在,保護地球的任務將永遠地延續下去。

圖左 :從住家前往慈濟環保教育站的路上,黃露絲(左)眼觀四面,隨時彎腰把路邊的鋁罐、寶特瓶等撿起來。[攝影者:曾美珍]
圖右 :戴著口罩,黃露絲的消毒工序,絲毫不馬虎。[攝影者:曾美珍]

圖左 :和其他年長志工一起分類紙張,黃露絲也會順道和她們話家常,彼此關心。[攝影者:曾美珍]
圖右 :黃露絲和李廣偉在家裡分類環保物資。[攝影者:曾美珍]

圖左 :黃露絲一起和兩名兼職照顧的男孩,一起做分類。[攝影者:潘彗文]
圖右 :黃露絲也會重複利用洗衣水,來做其他洗刷或澆花用途。[攝影者:曾美珍]
圖左 :城市農耕也是黃露絲的愛好,這讓她回想起小時候,在農村成長的經歷。[攝影者:曾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