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典範永留人間 緬懷菩薩行者沈喜洲

典範永留人間 緬懷菩薩行者沈喜洲

E-mail 列印
新加坡慈濟人心目中的「沈爺爺」——沈喜洲於2021年6月6日清晨,在睡夢中安詳往生。驚聞噩耗,讓許多人無法接受。七十二歲的沈喜洲,身體還很健朗,怎麼說走就走,毫無預警,太太蔡雅歲說他這回是跟大家開了一 個大大的「玩笑」。

無常示現,在一個大家熟悉的長者身上,那麼一個健壯爽朗的人,沒有任何重病的症兆,走得那麼輕安,那麼瀟灑自在。離開的這天,居然就是他的七十二歲生辰。

◎恒持初發心 把握慈濟因緣

沈喜洲出生貧寒家庭,小時候家住山頂木板屋,地板是水泥,下雨時屋內到處漏水,用水還要爬山過嶺至公共水井提取;也因此,造就他日後節儉的習慣。少年時期,他半工半讀完成學業,過後成家立業,開始創業,一路打拼,一手創立的乃德工程有限公司,如今業務遍布東南亞各國。

2007年,在實業家王威勳和劉瑞士的邀約下,夫妻倆前往臺灣參與「靜思生活營」。那一次,他形容自己吊兒郎當,感受不深。隔年(2008年)他邀約友人再度參與,這一次,他深深被上人的悲願和慈濟志業震撼。回到新加坡,他把感動化為行動,開始投入慈濟各項活動,承擔新加坡實業家總召集人,積極帶動企業界朋友加入慈濟。

經過兩年志工培訓,,沈喜洲與太太蔡雅歲於2010 年同時受證慈誠委員,皈依證嚴上人座下。沈喜洲法號(濟揚),蔡雅歲法號(慈宣),合起來即是「宣揚慈濟」。

瞭解推動志業的善款來源不易,除了自己做大布施之外,沈喜洲更是積極招募實業家朋友一起行善造福。2010年起,他承擔慈濟基金會(新加坡)的理事會成員,兼籌款委員會及活動委員會主席至今。舉凡募心募款,他都一馬當先,他的熱忱誠懇,感動不少人,有者在他的接引陪伴下,一步步成為慈濟志工,並受證慈城委員。

2014年,沈喜洲將他在新加坡兀蘭廠房的一樓空間撥出,設立慈濟環保教育站;另外也將二樓空間改建,成為慈濟在北部的社區道場。

《普賢菩薩警眾偈》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這是沈喜洲銘記於心,時時自我警惕的一段偈文。

他時時以感恩、尊重、善解、包容的開闊胸襟做事業和志業,這就是他堅持不懈的人生方向。沈喜洲的人生,因得遇慈濟,得遇明師而發光發熱,留下一生精彩寫照,也留給大家無限的感恩和悼念。

◎樂於同事度 以誠以情待人

沈喜洲為人風趣有擔當,是新加坡慈濟人心中的安定力量。大家對他的驟然辭世,極為不捨。6月8日晚間,家屬與慈濟於新加坡禮儀坊為他舉辦追思會。治喪處嚴守防疫人數限制,因此同步網上直播,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中國大陸和英國等近八百人虔誠助念,共同追思緬懷。

線上另一端,臺灣靜思精舍常住德勷師父、德宸師父、德格師父、德淵師父、德泰師父、林碧玉副總、林素雲主任、清修士蕭靜湲與陳思育,也連線追憶這位上人的好弟子。短短兩小時的追思會中,除了有回顧影片、企業界朋友和慈濟人獻詞,德勷師父也代表恭讀上人追思文。

房地產企業碲堡置地創辦人石漢秋是沈喜洲商業夥伴。一起投資之外,沈喜洲引導他行善助人,以感恩心待人,讓他受益不淺。石漢秋追憶:「總是笑臉迎人,樂觀看待生活,點出我不少的盲點,是我精神的支柱。師兄是我的好搭檔、好夥伴,生命中有你,我添增不少正能量的光彩。」

石漢秋分享幾年前在臺灣慈濟醫院動手術,沈喜洲特地前往陪伴,如此貼心仗義,讓他深深感動。沈喜洲放下大老闆的身段,親自訪視貧病,除了經濟援助,還給予心靈上的引導,石漢秋看在眼裡,感念在心底。因此今年他和沈喜洲搭檔,以支持慈濟所發起的配對募捐計畫。

在深切的哀悼和致敬之餘,石漢秋呼籲:「讓我們用心去感受他這分慈悲與大愛,讓這無私大愛的光照耀著每個人,讓高尚的品德積極推展,擴大到每個人的心靈,塑造祥和的社會,生生不息的迴圈。」

另一位企業界友人,現代企業管理協會前會長程宇超,形容朋友們眼中的沈喜洲「在生活上,他激情正氣;在事業上,他魄力果斷;在家庭,責任愛護。他為人真誠謙卑,在慈善奉獻而付出,濟世救人,慈悲為懷,是一位大菩薩。」

沈喜洲原本和程宇超相約在防疫解封後一起餐敘,並計畫邀請更多朋友參訪慈濟大愛人文館。雖然這是永遠不能實現的約會,但程宇超會繼承這個遺願,同時感念沈喜洲對慈濟的承擔力,企業管理協會發起將帛金捐給慈濟,已彙集近十三萬元善款。

「他不是天人,他為天人行道而人不知。他不是菩薩,他天天行菩薩道而不遺......不沽名釣譽,靜靜做慈濟,精神永垂不朽。」最後,程宇超以前會長王建彬的詩詞,誠摯悼念沈喜洲。

◎願作掘井人 勇於開道鋪路

十多年的慈濟路上,每位曾和沈喜洲接觸的志工,無不感受到平等無私的「誠與情」。實聯會總召集人黃泉霖印象中的他「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做事情很快,尤其是慈濟,雖然腳部受傷,還是那麼堅持」。

沈喜洲夫婦在生活上非常簡樸,共用一盤早餐,家裡沒有幫傭,家事都親力親為。從這位「最佳戰友」接棒實聯會,黃泉霖很慚愧做得還不夠,呼籲大家要合心協力,完成沈喜洲的心願。

慈濟志工代表徐敦盈,在追思會唸出她寫給沈爺爺的信,從志業、聞法、生活中共處的點點滴滴,讓人深刻感受到這位長者潤物細無聲的風範,處處讓人動容落淚。

「您總是教我『船到江頭不會自己直,要出力劃才會直』!」徐敦盈也分享沈爺爺募好心人,總是不厭其煩地見人就說;遇到諸般挫折,發了幾句牢騷後,就會大笑三聲說:「好啦!講完啦!去做事了!」心寬念純,為新加坡慈濟開道鋪路而盡心盡力。

回顧一步一腳印,新加坡執行長劉瑞士在追思獻詞中,無限感恩與緬懷這位好夥伴、好朋友、好兄弟。十多年前沈喜洲由他接引,加入慈濟,此後「好像坐火箭」般非常精進。沈喜洲剛加入,就承擔大型義賣會的總協調。義賣會兩天下來,沈喜洲笑說「腳不見了」(腳麻痺到沒有感覺),但還是堅持親自送茶水到每個義賣攤位,一一感恩志工的付出。

劉瑞士肯定地說:「今天新加坡慈濟志業蓬勃發展,除了感恩前人開道鋪路,喜洲師兄更是發揮他一分安定的力量,使我們無後顧之憂。分會需要錢,他都挺身而出。處處為他人著想,盡心幫助所有的人,做到有求必應,做到了守志奉道,依教奉行。」

◎人生無遺憾 祝福乘願再來

沈喜洲也是撐起血親家族的中流砥柱。誼子兼外甥易德華代表沈喜洲的女兒若彬致詞,懷念她心目中的爸爸。「爸爸是家族的大樹,照護我們家這片大森林。」

「爸爸很有魄力,年輕時脾氣不太好,跟不上他的步伐會被罵。但是他參加慈濟後,改變很多,笑容多了,面目也變得慈祥。時時會用靜思語化解矛盾,跟媽媽的相處變得更圓融。爸爸常說遇到慈濟,遇到師父,是他的大福報。爸爸這一生過得很精彩,沒有白來人生這一趟。」

沈喜洲的外甥女易麗華則從廣東東莞連線,真情緬懷他的二舅。由於當地疫情嚴峻,易麗華無法回來見這位敬愛的長者最後一面。她追憶自己長居東莞後比較忙碌,當沈喜洲知道她開始做慈濟時,高興得不得了,從此兩人很自然以師兄師姊互稱,法親緣讓彼此的心更貼近。

易麗華非常感謝生命中可以與二舅相遇,一起做慈濟,共行菩薩道。回憶起新加坡慈濟每年舉辦的新春義賣會,他們全家都會從海外歸來,共同承擔,人人都做得好開心,這是沈喜洲最期待的事。她希望家人也能追隨其腳步,成為慈濟人。

「喜洲師兄安然瀟灑,飄渺輕盈而去,去得很安詳。」上人於6月7日和8日志工早會開示中,緬懷這位弟子的行誼,並給予深切祝福:「雖然很不捨,法親之愛,菩薩之情,實在是很難斷,情是永遠剪不斷,緣是永恆的。去了要知道落定下來,去一個好因緣的家、好因緣的身,來了人間,守志奉道,再啟動菩薩情。」

由德勷師父代表恭讀的追思文中,上人殷切叮嚀濟揚仁者(沈喜洲)切記要「快去快回,再回慈濟世界接棒」,傳承「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救世救心的使命。

圖左 :沈喜洲生前曾說:「人生旅程好像抛物線,再美的彩虹也会消失,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攝影者:黃雪芬 ]
圖右 :親友、商界伙伴和慈濟人分批前往靈前致哀。新加坡慈濟執行長(右一)帶领同仁代表向沈喜洲致以最高敬意和祝福。[攝影者:吳南凱]

圖左 :2021年6月8日晚間,近八百人同步在線上線下助念與追思,緬懷沈喜洲的風範行誼。[攝影者:柯振興]
圖右 :現代企業管理協會前會長程宇超,朗讀夥伴們對沈喜洲的追思感言,併發心繼承他熱心公益的遺願。[攝影者:黎東興]

圖左 :徐敦盈不捨送別沈爺爺,並在靈前用手機播放證嚴上人對他的開示,祝福沈爺爺乘願再來,同行慈濟菩薩道。[攝影者:黎東興]
圖右 :沈喜洲同修蔡雅歲帶領子孫,向來賓躬身致謝,互道感恩。[攝影者:黎東興]

圖左 :遠在東莞的外甥女易麗華,線上追思會中分享了自己與二舅沈喜洲同為血親亦作法親的感人點滴。[攝影者:黎東興]
圖右 :大馬水災沈喜洲街頭募款。[攝影者:林孟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