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擔仔麵開張了

E-mail 列印
「遠遠就聞到一股香味。」好多慈濟志工一到臺中靜思堂的三樓,被撲鼻而來的香味深深吸引來。

「原來妳們在這裡煮麵,才覺得好香喔!」慈濟志工游麗桂攜同女兒、孫子參加歲末祝福,專程來吃麵。「小孫子吃了還要, 我告訴他沒了。」念念不忘的滋味,只有臺中靜思堂才有的。

「這攤是專程為精舍師父量身訂做的,希望有熱熱的湯可以暖胃。」掌廚的陳淑惠說明,由於合心慈濟志工設想周到,就擔心隨師一忙,過了午時,飯菜都涼了,所以才有這攤熱湯享用。

慈濟人有好吃的,最喜歡分享。香積團隊準備的量有一百五十份,所以是托師父的福,人人紛紛聞香而來。

擔仔麵就選在11月18日開張。前一星期,陳淑惠邀請好搭檔黃陳淑惠來準備湯頭,她們是大小淑惠,大淑惠以前是做麵攤生意,麵攤收了,換煮給環保志工吃,是人稱的香積媽媽。所以湯頭要好吃,得經過她精心調配。

大淑惠慷慨地公開傳家秘方:湯頭是用非基改的黃豆、甘蔗、牛蒡、玉米、紅白蘿蔔、香菇經過一個多小時慢火燉煮成甜而不膩的高湯。

清晨微光,大小淑惠、黃美玉、陳麗花、戴桂蘭、蔡玉雪等人,在環保站現做菜捲、洗白菜、芹菜、香菜等等佐料。做好食材,載往靜思堂備用。

穩穩拿著杓子,舀起滾燙的麵條。陳淑惠好熟練,這是她六年來擔任香積幹事,任勞任怨的付出,所換來的靈活。「我覺得能承擔就是福。」在2008年受證慈濟委員。她雖然要工作賺錢,總是充分善用分秒的付出。

「香積幹事是我討來做的。」一人抵兩人在做的陳淑惠說:
「不是因為活動才啟動的香積。」韌性與承擔力,也帶出這支耐超又耐磨的志工,日日在烏日九德環保站訓練。常常做如意捲、菜捲、包子饅頭……等,除了分享素食好處之外,還做義賣捐作濟劑疫苗的愛心行動。

「手工最麻煩,但是可以省下不少錢。像白菜是張昭芳種的。麻竹筍是之前去黃美玉的娘家竹山現採的。省下的錢,再捐出去做愛心,是善的循環。」

「趁熱吃才好吃喔!還可以續碗。」陳麗花專心地拿麵糰,忙碌的身影,早已將兒子車禍的事,化擔心為祝福。她說:「好加在!有認真做,福做來囤,也有保佑子孫,化險為夷。」

鍋中的湯強強滾,煙霧飄出香味。「腳手卡緊!師姊在等。」黃美玉催促著。

「昨天拿小碗的,今天就換成大碗的。」大愛台記者同仁賴姵諠連續兩天的中餐,來到三樓擔仔麵盛麵。為了保持好身材,不敢吃過量的她,竟把小碗變大碗。

這群媽媽志工用心煮出的湯麵,濃濃的古早味,人人叫好。近午時分,多位已在等候區。

慈濟志工李惠瑩(靜淇)是這裡的常客,她喜歡喝湯頭,連續吃了兩天,消息傳開了,第三天好多人一嚐為快,所以早早佐料都用完了,就剩下湯麵。「沒關係!我就是喜歡喝這個湯頭,很清淡。」靜淇說。

同樣拿著小碗的清修士劉家芸向志工說:「我還要再一碗。」

圖左 :媽媽志工戴桂蘭、黃陳淑惠、黃美玉用心煮出的湯麵,濃濃的古早味,人人叫好。近午時分,多位已在等候區。[攝影者:洪素養]
圖右 :慈濟志工陳麗花專心地拿麵糰,忙碌的身影,早已將兒子車禍的事,化擔心為祝福。[攝影者:洪素養]

圖左 :慈濟志工張昭芳(右),到了午時,被擔仔麵的香味,吸引而來。[攝影者:洪素養]
圖右 :大愛台記者同仁賴姵諠(右)連續兩天的中餐,來到三樓擔仔麵盛麵。為了保持好身材,不敢吃過量的她,竟把小碗變大碗。[攝影者:洪素養]

圖左 :因應擔仔麵開張前。香積幹事陳淑惠蹲下身子,仔細將攤子內外生鏽的地方清洗明亮。[攝影者:洪素養]
圖右 :擔仔麵開張前,志工做完福田,提前將攤子清洗乾淨。[攝影者:洪素養]

圖左 :慈濟志工陳淑惠(右)與黃陳淑惠,清晨在環保站現做菜捲、洗白菜等等佐料。做好食材,載往靜思堂備用。[攝影者:洪素養]
圖右 :慈濟志工陳麗花一早來九德環保站洗菜備用。一大蘿的小白菜,是慈濟志工張昭芳種植的蔬菜。[攝影者:洪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