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醫護走上直播臺 開講健康素

醫護走上直播臺 開講健康素

E-mail 列印
「用肚子翻滾素的新加坡-吃播1.0」的開播受到好評,在可愛的「吃播2.0——童播」結束後,「吃播3.0——醫播」就跟著在耶誕節前上場。醫護人員精彩的直播,成了新加坡「吃播」的高峰!

◎使命感驅使 加 速「醫播」的啟動

醫播的主要籌畫人何欣芩醫生,回想當時面對剛從臺灣回來又滿腔熱血的楊雯婷,原本「冷靜」的心都被深深感染。這一股「用洪荒之力、用生命呐喊」推素的熱潮,一路從花蓮、臺北、嘉義越洋到新加坡,再從本土的「吃播」、「童播」到「醫播」,可說是水到渠成。

何欣芩服務於慈濟湖畔全科醫療診所,是一位家庭科醫生,也是慈濟人醫會的成員。醫護人員工作環境嚴謹,要轉換為推廣蔬食的小主播並非易事,幸好何欣芩人脈廣闊,人緣極佳,在她的邀約下,當中也有害羞而婉拒,但是多數都願意在繁重的工作中抽身承擔,秉持護生的心念,來推廣正確的醫學觀念。

「醫播」的訊息在十一月份沸沸揚揚布達後,隨著「童播」的結束,「醫播」卻沉寂了。十二月初,耶誕節即將來臨,何欣芩心裡有些急了,主動聯絡楊雯婷。何欣芩說,當時新加坡的疫情已受到控制,政府也放寬聚餐和家屬探訪的限制。「雖然感受到聖誕佳節的歡樂氛圍,但更多是為生靈的擔憂。人們總是以『佳節之名』大快朵頤,所以我們要儘快推素。」

何欣芩醫生的使命感加速「醫播」的啟動,在兩位錄影志工黎東興及柯振興輪流排班直播,「醫播」終於在2020年12月20日正式開跑,每天一則,共有十八集。

◎從「手術臺」 轉戰「直播臺」挑戰

十八集的「醫播主」共有四十八位醫護人員,當中包括醫生、護士、中醫師、牙醫,還有藥劑師、物理治療師及營養師。每集一個主題,分別從營養、減肥、貧血、骨骼、腎臟、牙齒、身心靈健康等多方面,以醫學角度來分享茹素對身體的好處,消弭大家對於蔬食不夠營養的迷思。

為了將生硬的醫學知識變得有趣易懂,醫播主巧思發想,有的藉由簡報,有的搬上道具或是製作圖卡,想方設法加深觀眾的印象。醫播主介紹的餐廳涵蓋中西餐、韓國餐、印度餐和甜點,也展現新加坡多種族下所產生的多元化素食。

何欣芩說,茹素的醫護人員不多,有意願站上直播臺的,更是難找。醫播主答應承接任務後,自行分組、篩選醫學主題,整理內容及資料搜集,大家認真準備,就連彩排都非常用心。何欣芩說:「疫情影響下,這一年來人醫會成員安靜許多,卻因為『醫播』的策劃,讓大家漸漸活躍,有志一同來推素,令人歡喜!」

「醫播」進行的時候,新加坡疫情已經趨於平緩,然而大家依舊嚴守政府規定的社交和聚餐條例,每次醫播不能超過五到八人(在2020年12月28日後,條例放寬至允許八人聚餐),用餐前後都戴上口罩和遵守社交距離規定。

直播過後,許多民眾會在臉書提問,一群後備的醫護團隊及小編會做答覆;若有難解的問題,還要尋找專業醫師支持。醫播內容和自身健康息息相關,得到很好的迴響,加上平臺互動熱絡,醫播獲得很多忠實粉絲的支持,觸及率(Reach)經常創新高。

◎均衡飲食 茹素吃出好氣色

「吃素可以減肥嗎?會不會越吃越肥?其實吃素減肥是有技巧的喔!」第二集的「醫播」,三位亮麗活力的醫播主,分別是物理治療師賴佩廷,以及護理師彭涵倪和朱美梅,上場介紹蔬食可以減肥的訣竅。

三個年輕人真誠的對話,播出後獲得不錯的反應,此時第五集尚找不到醫播主,三人又勇敢接下第五集「素食與關節」的直播,以醫學專業來分享如何攝取蔬食的營養,藉由均衡飲食,照顧好體重及關節。兩集直播都有四千到六千的觸及率,算是「醫播」的頂級播主。

活潑的賴佩廷說:「『吃播』和『直播』- 這兩個詞彙常常會在網路上看到,可是沒想過會有機會成為直播主,更何況是為了推素!」茹素才六個月,茹素對以前的她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的她不只茹素,還要推素!

賴佩廷說,在準備「醫播」時,和彭涵倪及朱美梅商討很久,希望把自己的職業和素食相結合,所以選擇了「素食與減肥」。她們通過網路、書籍,也訪問素食者,彙集資料,認真寫稿做準備。「太緊張了!害怕給錯誤的資訊,害怕資料不夠,或講的太深…… 」在直播前的幾個小時,她們不斷重複練習,只是個開場白,就已經彩排超過十遍。

「然而真正直播時,原本放在最後一段的內容,竟然被第一位分享者涵倪分享出去了,我和美梅愣住,互看三秒,然後就豁出去,不要去管講稿順序,只想把所有醫學訊息在這十五分鐘裡分享完畢!」回想當時情況,三人都覺得好笑。

第十三集的「醫播」,則邀請到新加坡盛港綜合醫院任職的兩位腎臟專科醫生沙希達∙白坤傑(Dr.Shashidhar Baikunje)和楊麗茵醫生前來直播,現場分享如何運用蔬食,降低糖尿病和高血壓病患的風險,也降低腎衰竭的機率。

沙希達醫生說,自己出生在素食家庭,是胎裡素寶寶,長大成為腎臟專科醫生後,他發現蔬食飲食對糖尿病、高血壓和腎臟病人有許多好處,也經常推薦素食給自己的病人。不過他也強調,健康的素食在於良好的烹調方式,而且蔬果中的成分如鉀元素的分量需要拿捏得當,對於腎臟病患者,諮詢專業營養師的意見是很重要的。

「聽說蔬菜通常是寒涼的,那麼素食久了,體質是不是偏寒呢?寒,等於虛弱。那素食者是不是比一般人弱呢?」最後一集的「醫播」,請到中醫師周啟仕及陳俏蓉,兩人默契十足,一問一答,以中醫的角度分享食物的屬性,教導大家如何素得健康,素得心安。

周醫師行醫多年,從病人的問診時發現,有許多人誤以為吃素會,讓身體虛寒及虛弱,貧血者不可以吃素等錯誤訊息。

周醫師說,中醫把食物分為五種:溫、熱、寒、涼和平性,個人可以依照自己體質的屬性,來選取適合的食物,也可以依照食物顏色來做選擇。「若是瞭解食物屬性的基本常識,平時多攝取不同顏色的食物,均衡飲食,就不會讓身體欠缺該有的營養。」

疫情當前,兩位醫師提到過去的大瘟疫,幾乎都和動物息息相關,「放過它們,也就是放過自己。」他們希望傳傳遞,中醫理論的「天人合一」,「溫中散寒」和「陰陽調和」的理念,讓大家運用在選擇食物上,吃素吃出好氣色。

◎護生圖案 平等心珍惜生命

十八集的「醫播」,每集的宣傳文案中,都有一幅生動可愛的「護生圖」,描繪醫護人員對小動物的疼惜及親密的互動,表達醫護人員在守護人的生命時,也一樣守護其他生靈,將對病人的愛護,擴展到一切蠢動含靈。十八幅畫作出自三位醫護人員的巧手,其中有八幅是是嚴欣穎兒科醫生繪製。

三個月前嚴醫生參與新加坡人醫會的手語演繹,並發願茹素。她說,願意加入素食的行列,主要是為了環保與愛護動物。自己有三個孩子,又是兒科醫生,因此特別關注兒童問題。她擔憂人們肆無忌憚地破壞地球,日後會留給後代大難題,因此環保護生救地球,刻不容緩。

嚴醫生表示,相較於其它各種減碳行動,如乘搭公共交通等,她覺得茹素是一個比較有效且容易達成的方法,而且素食很美味,還可以避免「禍從口入」,像是哽到魚骨之類的風險。嚴醫生說:「小時候就有兩次哽到魚骨就醫的經驗,素食就沒有這些問題,好處真的不勝枚舉!」

「善惡拔河,不只是人多那方會贏,而是人多但願意出力,才有機會贏。」勸善容易,勸素難,「吃播」團隊要出更多的力量,繼續滾動推廣素食護生的理念,帶出更多的茹素者,期待啟發人人善心,大家一同做好體內環保,讓地球和心靈更好。
(資料提供:何欣芩、張淑貞)

圖左 :醫播主介紹的餐廳,涵蓋中西餐、韓國餐、印度餐和甜點,也展現新加坡多種族下所產生的多元化素食。攝影/黎東興[攝影者:黎東興]
圖右 :吃得健康,也可以吃得美味!把鏡頭拉近,凸顯蔬食的色香味。攝影/楊雯婷[攝影者:楊雯婷]

圖左 :「吃播」幕後,有一群發心的醫護人員和志工不計辛勞地投入,想方設法呈現流暢而資訊豐富的直播。攝影/黎東興[攝影者:黎東興]
圖右 :為了將生硬的醫學知識變得有趣易懂,醫播主巧思發想,有的藉由簡報,有的搬上道具或是製作圖卡,希望加深觀眾的印象。攝影/黎東興[攝影者:黎東興]

圖左 :兩名腎臟專科醫師沙希達∙白坤傑(Dr.Shashidhar Baikunje)和楊麗茵,分享以蔬食降低三高和腎衰竭的風險。攝影/黎東興[攝影者:黎東興]
圖右 :十八集的「醫播」,每集的宣傳文案中都有一幅生動可愛的「護生圖」, 描繪醫護人員對小動物的疼惜及親密的互動,表達醫護人員守護生命時,也守護其他生靈。十八幅畫作出自三位醫護人員的巧手,其中有八幅是是嚴欣穎兒科醫生繪製。螢幕截屏/ 陳柔潔[攝影者:陳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