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訪視入門班 一起結伴來助人

訪視入門班 一起結伴來助人

E-mail 列印
慈善是慈濟的根本,訪視則是做到「全人全家全程關懷」的重要一環。新加坡慈濟基金會於2021年3月13日下午,在靜思堂和慈濟青年中心同步舉辦訪視入門班。一百二十四位學員在志工的陪伴下,深入瞭解慈善理念,學 習訪視基本知識與禮儀。「幫助別人還要說感恩」的慈濟慈善精神,讓與會學員深受感動。

◎為別人 點燈照路

課程首先由資深訪視幹事洪德謙分享慈濟的慈善精神。洪德謙比喻慈善工作就是在寒冬裡,送一件衣服避寒;在黑暗中,點一盞明燈照路。新加坡雖然富足,但還是有暗角,慈濟志工深入社會底層、關懷貧病,視個案的狀況,給與所需要的協助。

洪德謙分享,慈濟的慈善工作原則是直接、重點、務實、及時和充分的尊重。「苦難人是一時困難,我們給與一支拐杖讓他能往前走,直到他有能力站起來時,可以將拐杖送給下一個人使用。」慈濟人鼓勵貧戶儘快擺脫貧窮的陰影,自立更生。在情況改善後,有能力幫助他人時,也能及時為他人送暖,這也就是「濟貧教富,教富濟貧」。

「當我們發現身邊有人需要幫助時,我們要怎麼做呢?」「上門探訪時,若是案家心情或精神不好,要怎麼辦呢?」訪視幹事簡志興說明每月慈善日的概況,也分享訪視要注意的人文禮儀。大家認真做筆記,牢牢記住內容,希望做個貼心、成功的訪視員。

接著,訪視幹事向學員講解本地個案補助的類型,除了定期居家關懷,還有生活及醫療補助,此外,也視受助者的需要,提供居家打掃、房屋修繕等多元服務。目前慈濟有超過六百五十例個案,個案數量不斷在增加中,需要更多人共襄盛舉。「苦難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進去」,訪視幹事呼籲人人一起做慈善,為弱勢家庭送上人情的溫暖。

◎為自己 內心點燈

許多人也好奇,慈濟為什麼將所照顧的案家,稱為感恩戶?訪視幹事蘇秀珍說,受助者願意讓我們進入他的家,讓我們有付出的機會。人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受助者顯出苦相,讓我們瞭解人生種種苦難和緣由,成為我們自我提升的心靈資糧。「人生如果沒有見苦,就不知道福,見苦知福,所以我們要感恩我們的案家啊!」

退休人士王建成曾經在越南參加慈濟的發放活動,記憶猶新。「記得當時大家走進屋裡要先脫掉鞋子,交給民眾物資時要九十度彎腰雙手奉上,還要跟對方說『謝謝您給我機會付出!』真的讓我印象深刻,至今依然難忘。」

朋友不斷鼓勵王建成多做有意義的事,逐漸啟發他心中的善念,開始助人的善舉。回到新加坡後,王建成也報名幾個慈善團體做義工,希望讓善念延續。有一天,王建成無意間在樓下遇到慈濟志工送物資給照顧戶,他欣喜地主動詢問如何加入慈濟,這天終於再續前緣,如願參加訪視入門班,希望未來能夠盡速投入訪視行列。

◎為苦難 伸出援手

陸燕燕就職於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屬下的幼兒培育署(ECDA),認識慈濟後,已經跟著志工做過幾次訪視。她有感地說:「做志工都是為了幫助別人,但是慈濟人因為有佛法,有證嚴上人的教誨,在助人中多了一分智慧,能夠印證佛法,體會佛法的運用,這是很難得的。」

對於這場訪視課程,陸燕燕說,慈濟的培訓都有完整的規劃,「今天也學到,到案家時要注意儀態,例如不可翹腳,不要在公共場所討論案家狀況。此外要助人也要有智慧,要透過團體的力量,而不是自己想幫就幫。」課程讓陸燕燕獲益不淺,而志工付出無所求的精神、心寬念純的人文修養,也是讓她繼續做慈濟的動力。

證嚴上人曾說:「縱使人生有無數的苦難,身為慈濟人則不畏苦難,只要腳能走得到、眼能看得到的,我們應隨即伸出援手去幫助苦難的地方。」預計三次訪視入門班,將鼓勵更多人認識訪視工作,啟發悲心,希望人人能化感動為行動,加入助人的行列。

圖左 :除了臺前的講課,訪視入門班也相當重視小組交流。攝/ 張玉佳[攝影者:楊淑元]
圖右 :資深訪視志工受邀講課和分享心得,圖為蘇秀珍。[攝影者:林鈱強]
圖左 :退休人士王建成(左)曾經在越南參加慈濟的發放活動,記憶猶新。「記得當時大家走進屋裡要先脫掉鞋子,交給民眾物資時要九十度彎腰雙手奉上,還要跟對方說『謝謝您給我機會付出!』真的讓我印象深刻,至今依然難忘。」[攝影者:林鈱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