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追憶陳清水——清澈如水結善緣

追憶陳清水——清澈如水結善緣

E-mail 列印
2022年1月17日中午,陳清水圓滿報身,法親悲痛不捨,21日晚上舉辦追思會,除了現場約三十名親友和法親,還有兩百九十四名法親齊聚線上緬懷。23日告別式過後,在家人和法親的目送下,向陳清水作最後的祝福 和告別。

◎願力堅定 做就對了

「師……姊……好!」每次遇到陳清水,還沒見到人,就已經聽到他獨特熱情的打招呼聲音,讓人心裡暖呼呼。

活動時需要什麼物品,他總是滿口答應:「可以、可以!」身為總務幹事,他都親力親為,有求必應,熱心幫忙張羅。這就是陳清水,熱忱、隨和、精進,是一心追隨證嚴上人行走菩薩道的好弟子。

來自馬來西亞彭亨州關丹的陳清水,大學畢業後,2003年來到新加坡求職。原本與朋友相約見面,卻因為友人臨時有事而取消,要離開時,路過當時位於牛車水的慈濟舊會所,剛巧當天有一場講座。「因緣就是那麼不可思議!」陳清水就這樣走進慈濟世界。

離鄉背井初到異鄉工作,慈濟就是他的家。陳清水積極參與慈濟大小活動,當時的「喜樂之家」麻瘋病院常月關懷、獨居長者暨樂齡關懷日、義賣會、團康組、歌詠組等,都看得到他笑臉迎人的身影。

陳清水說:「每每活動結束後,疲憊的我在夢鄉裡都會開懷大笑,因為『做就對了!』」

2005年慈濟新加坡開始推動四合一架構(注1),落實志工社區化。最初幾年志工對此還很陌生,陳清水也不清楚總務的職責,但是想到上人曾慈示:「對的事,做就對了!」再想起自己的初發心,陳清水憨憨地、勇敢地接下南區總務重責,從零學習。

曾經與陳清水共事的志工,對於他生前的行儀如數家珍。回憶當年將總務工作傳承給陳清水,志工柯麗明說:「陳清水非常努力學習,很快就進入狀況。」

總務的事情可以耐著性子做,但是與人溝通是大學問,柯麗明說:「清水師兄脾氣好,遇到無理要求也不會生氣,自己默默承擔,還時時口吐蓮花讚歎別人,真的是個好菩薩。」

在慈濟牛車水時期就共同投入志工行列,也和陳清水一樣同屬南區的志工龐孝蘭說:「清水待人誠懇,善解包容,面對他人的請求,都不會說不。總務的事情很瑣碎,從沒有看過清水發脾氣,他都不會給別人臉色,腳踏實地做慈濟。」

◎互動有溫度 關懷有熱度

總務職責一承擔就是十多年,陳清水堅守崗位,也培養出多位幹部接棒。他曾說過,對於新進志工,陪伴非常重要,要瞭解組員的個性、家庭狀況、能夠出勤的時間等等,細心來做安排。

陳清水說:「互動要有溫度,溫度就是要親力親為,親自陪伴,說話要輕聲細語。」

總務幹事蕭煒明和陳清水感情深厚,他回憶說:「陳清水對於志工的大小要求都積極配合,有時候自己默默解決棘手問題。此外,他也會記下志工的生日,生日當天就打電話或發訊息、或約大家聚餐喝茶,總是帶來滿滿的溫暖。」

陳清水有熱度的關懷,也感動了接棒的志工,志工陳玉梅就是其中一位。她憶述:「清水師兄一路陪伴我們、引導我們,時時關愛。有次我人不舒服,感到頭暈嚴重,他馬上扶我到一旁休息,給我水喝。」

和陳清水相識十九年,看著他一路走在慈濟路上,並承擔互愛副組長多年,慈誠沈龍發形容,陳清水是「社區夥伴心中最可靠的菩薩」。

沈龍發說:「從陳清水師兄身上,可以看到上人的法,因為和他合作多年,我從來沒看過他發脾氣,他待人處事柔和,從未斤斤計較,即使受到批評,他都以感恩心來接受。」

陳清水的用心帶動與陪伴、傳承法脈,讓志工勇於學習承擔。培訓志工沈志強說:「陳清水會透過一通通的電話來叮嚀問候,關懷方式看似簡單卻充滿溫情力量,這提醒我要更加精進地行菩薩道,也不容易離隊。」

沈志強補充:「他真的把握一切善緣,和大家分享慈濟理念,也做慈濟直到最後一口氣。」

◎微塵人生 展現力量

慈濟舉辦或支援海外義診,機動組和總務組志工總是「走在最前,做到最後。」提早到義診現場進行場布工作,還要負責善後、歸位。陳清水經常請假參與,足跡到過印尼、斯里蘭卡、柬埔寨及菲律賓,和當地民眾結下一分好緣。

機動組志工陳國成和陳清水雖然不同社區,但因為大型活動及多次海外義診而拉近距離。「清水就是很單純的人,我們機動組要什麼就找他,他非常正能量,求法精進,除了薰法香也愛看上人的書,經常買書送人。」

2019年10月底,柬埔寨的馬德望義診是「新冠」疫情前,慈濟最後一次的海外義診,也是陳清水最後一次出勤義診活動。

柬埔寨天氣炎熱,陳清水和志工們揮汗做場地布置,制服濕了又乾,乾了又濕,面對來自各組的需求,他臉上的招牌笑容一直都在。

「真棒!可以採訪一下嗎?」

「不用啦,這又沒什麼,小事而已,我做的不多啦!」 陳清水和許多後勤志工一樣,默默在背後付出,縮小自己,默默展現真實力量,這樣謙虛誠懇的態度,讓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而感動讚歎。

◎菩薩招生 造福人群

陳清水曾和志工分享:「慈濟的福田很多,但是我們要創造更多的好緣。上人創造一個大家庭給我們,我們要把家人找回來。」

「菩薩招生在水哥(陳清水)身上不是一個口號,而是實際的行動!」志工陳文宗說道。

陳文宗和陳清水在慈濟認識,兩人後來才知道都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每一年的新春義賣會上,經常遇到公司同事,一聊開,都是水哥邀約來的。」

「水哥常引用上人的話『善惡拔河,人多、力量大的一方會贏』,要我們努力幫上人做淨化人心的工作。那分赤子心和勇猛心,值得學習啊!」陳文宗回憶有一次跟同事聚會,碰巧陳清水也在餐廳用餐,一場聊天後,陳清水竟然把自己帶去的朋友接引進慈濟。

陳清水的中學好友蘇英偉說:「清水幾乎把大部分的人生奉獻給慈濟,在我們的眼中,他就是一個工作狂,但不是為了工作,而是為了做慈濟。」蘇英偉期許自己,未來要多學習陳清水,及時多行善。

這兩年的「新冠」疫情期間,很多活動被迫暫停或取消,陳清水擔心志工流失,不斷積極展開「保溫」努力。在防疫規範內,他帶領新進志工、同事或朋友參觀志業體,也經常在慈濟人文青年中心值班,對著一批批會眾介紹慈濟,希望接引更多人投入人間菩薩行列。

2021年7月,陳清水發現自己生病,但是依然樂觀面對,不讓家人和法親操心掛念,即使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依然薰法香、念佛、抄經,堅定願力跟隨上人生生世世。

◎以身示教 身先士卒

無論是設備器材的盤點打包、海外義診場地布置等瑣事,還是輕輕一句叮嚀關懷的話語,陳清水都身先士卒、以身示教,是新加坡慈濟工作同仁和志工倚靠的力量,他不敵病魔辭世,大家都極為不捨。

組屋樓下搭起莊嚴肅穆的靈堂,雖然受限防疫規範,慈濟法親、同事、鄰居分批前來,人流絡繹不絕。白天,新加坡慈濟南區志工輪流值班守在靈堂,晚上則由機動組守夜,可見資深志工陳清水生前結下的好人緣。

1月21日晚間的助念與追思會,家屬與慈濟法親齊聚線上線下,共同追憶這位上人的好弟子。線上另一端,臺灣靜思精舍常住德勷師父、德格師父、德淵師父、德泰師父,以及清修士蕭靜湲、黃靜恩、陳思育、劉誠寬等,也連線追思陳清水。

治喪處架起大螢幕,播放陳清水在慈濟付出的回顧影片,無論是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和環保等志業,都可以看見陳清水用心付出的身影;隨後,上司、家人和慈濟人發言悼念,緬懷他們心目中的陳清水。

參與過海外義診的護理師胡秀桃沉重地說,海外義診場地普遍基本設施簡陋,先遣團隊往往要從零開始整理布置場地,而且林林總總的器具和用品,從手術燈到掛號的牌子,都靠團隊跨海攜帶。

前置作業瑣碎繁重,並不輕鬆,但陳清水和總務夥伴從不喊累喊苦,把裡裡外外安排得妥妥貼貼,讓場地提前就緒,默默當醫療團隊的堅強後盾。

胡秀桃說:「阿水每次鞋子都是髒髒的、褲子都是黃黃的,跑太多了,叫他休息,他都說『來不及、來不及了』,很會把握當下可以付出的機會。」

短短幾天的海外義診結束後,人員陸續離開,總務組卻又開始新的忙碌,要迅速讓場地恢復原狀,開始盤點和打包,並在回國後歸還所有物件。

基金會行政事務室主管卜秀真含淚說:「從海外義診到義賣會,大大小小的活動,陳清水都會確保物品一件不少回到靜思堂。」

與陳清水共事多年的雇主阿比吉(Abhijit Dutta)沉重地表示,陳清水個性穩重,無論遇到任何考驗都能從容面對,工作上有條不紊,令人安心,加上他善於團隊合作,故和同事培養出很好的默契。

談起陳清水,基金會執行長劉瑞士滿是不捨:「上周探訪時,清水師兄很疲累,但一談起慈濟,就變得精神奕奕,談起十幾年前,我開著羅厘,他坐在我旁邊,我們一起去搬東西、做捐血活動,講起就非常歡喜。」

悼念之餘,劉瑞士呼籲大家要以陳清水為典範,要感受到他常說「來不及」的迫切,見賢思齊,發揮生命的價值。

德格師父追憶,2003年在牛車水舊會所遇到陳清水,雖然他話不多,但每次有活動,只要打電話給他,他都樂於配合,從不拒絕。

德格師父開示:「人生長度無法預測,但我們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和廣度,雖然陳清水這一期生命如此短暫,但他走入人群、廣結善緣,這樣的人生,很有價值!」

◎病痛考驗來 仍存助人心

1月21日,也就是陳清水追思會的同一天,他的眼角膜成功移植到兩位病患眼內,為兩位眼疾患者重燃光明。這也是陳清水人生最後的心願。

志工龐孝蘭說,面對自身病痛的考驗,陳清水最大的願望,仍是在想著如何付出助人。

龐孝蘭說:「他說自己的身體已經壞了,但我還能再怎麼去付出呢?所以他想捐出大體讓醫學生做研究,讓生命發揮最大的良能。」

陳清水的大體因癌症等諸多因素,無法完成捐贈遺願,當醫護人員詢問家屬是否捐出他的眼角膜時,陳清水的母親猶豫了,兒子離去,已經悲痛萬分,難道連遺體也要被「破壞」嗎?但在龐孝蘭和醫護人員反復勸說和解釋下,老太太終於同意捐獻。(注2)

龐孝蘭說:「(清水)媽媽以為捐獻是要拿整粒眼球出來,我們就說不是,只是拿眼睛最前面的一層組織,還能助角膜患者恢復視覺。我們也和媽媽說,做好事幫助人是清水最大的心願,現在你同意了,他肯定會很開心和欣慰的。」

上人曾開示:「要淨化人心,多一個人投入、瞭解慈濟,就減少一個問題,但瞭解道理只是增加智慧,付出行動才是造福人群。」

陳清水法入心、法入行,確實將佛法和上人的話落實生活中,用生命展現慈濟人的精神,讓人心生感佩,人品典範留永存。雖然不捨斯人,但終須道別,虔誠祝福陳清水,早日乘願再來,菩薩道上再相會。


注1:慈濟志工組織架構「四法四門四合一」,以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合和互協)為功能分工的名稱;合心傳承、和氣布達,互愛規劃,協力執行,大家一起去分工,人人合心承擔與成就。

注2:根據新加坡人體器官移植法令(HOTA),國人如果逝世,不論原因,在家屬同意下,允許醫生取出遺體的腎臟、心臟、肝臟和眼角膜供移植用途。該法令是一項強制性計畫,適用於所有21歲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只要死者沒有精神疾病,生前也沒有選擇退出(opt out)法令的約束。

圖左 :新加坡慈誠陳清水於2022年1月17日安詳往生,慈濟法親們都很不舍。[攝影者:黎東興]
圖右 :初加入慈濟時,陳清水(左二)是歌詠組成員。(照片由志工提供)[攝影者:楊淑元]

圖左 :承擔總務工作,不僅要照顧組員們都身,更好顧好每個人的心,陳清水(前排左一)總是和夥伴合和互協,共同承擔。(照片提供/謝佳君)[攝影者:謝佳君]
圖右 :談起陳清水(中)生前的種種行誼和對自己的啟發,和他感情深厚的蕭煒明(右)總是如數家珍。[攝影者:潘寶通]

圖左 :2019年,陳清水(右二)參與慈濟全島募款日,他認為募款重在募心、募人和募愛。[攝影者:潘寶通]
圖右 :慈濟的跨國義診,所有物品器材的長途搬運組裝,陳清水都全力以赴。圖為陳清水(右)在義診場地細心擦拭手術燈。(攝/ 劉素方)[攝影者:楊淑元]

圖左 :陳清水生前忍著身體的病痛,虔誠用筆一字一字抄寫《心經》。(攝/ 陳蘇姍)[攝影者:楊淑元]
圖右 :慈濟志工親臨治喪處向陳清水致意,祝福他早日乘願再來。[攝影者:潘寶通]
圖左 :遠在臺灣花蓮靜思精舍的釋德格師父(中),線上上追思會分享從前在牛車水舊會所和陳清水相處的點滴。(螢幕截屏/ 曾美珍)[攝影者:曾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