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從東京前往東北關懷的志工們,透過茶會與當地志工交流。[攝影者:郭惠珍]](/community/./images/community/502AC1E09D1B11ECA7428FFB5DE60EEE_0.jpg)
張君一而再地聲聲呼喚,請求東京志工前往支援 。如今疫情稍有穩定,才得以成行。四天當中,每天都有鄉親過來相聚,也感受到了張君是多麼努力地在當地結好緣。
◎拉長情 擴大愛
東京志工除了透過茶會與當地志工的交流,更主動關懷身體欠佳的日籍志工奥田先生,以及前往兩年前因病往生的山內先生家裡上香。知道他的父親獨居,於是邀請長者一起過來與大家認識。
去年(2021年)11月9日大家約定一起「竹筒回娘家」,一起數善款,雖都是一些銅板,卻能積沙成塔,力量更大。山內老先生娓娓道來,兩年前兒子往生,現在只剩他一人了,他欣然答應今後的聚會。
要離開東北前的最後一晚,大家才有時間和張君好好地聊聊。除了感恩她的盛情招待,實在是不捨她這麼辛苦打工,還破費為大家準備那麼多菜。
當晚,她也總算有機會,把兩年來深藏在內心的辛酸眼淚,一口氣宣洩出來。
幾天的相處,看到她是多麽努力地在當地付出,得到眾人的認同與支持,又加上堅定的願力,靠自己的一雙手打工賺錢買下的房子,希望能作為慈濟活動的道場。
◎關懷行 得益深
首次到東北的志工譚美寶分享:慈濟的菩薩行,上人的教誨,如何把愛的關懷種子傳播,得益甚深。有位鄉親說,看到慈濟志工穿著的白色褲子,藍色上衣,非常有親切感與安心感。
志工王素蘭也是首次到東北,她看到鄉親們雖然遭遇各種難以言喻的痛,但懂得珍惜,也發揮愛心參加竹筒樂捐助人。張君說:「不是等錢準備好了或看到了希望才做,而是做了,才能漸漸看到希望。」
張君本著證嚴上人的慈悲助人理念,持續默默地耕耘那一大片的福田,是上人的好弟子,也是值得學習的典範。


圖左 :前往日本東北地區關懷法親的志工們,幫忙備餐。(攝影者:譚美寶)[攝影者:郭惠珍]
圖右 :竹筒回娘家,雖然數量不多,但積沙成塔力量大,讓人感受到愛心傳遞暖暖的心意。(攝影者:譚美寶)[攝影者:郭惠珍]


圖左 :睽違兩年,東京志工們終於踏上東北的土地,為僅有的一位在東北努力付出的委員張君(左)加油打氣。(攝影者:譚美寶)[攝影者:郭惠珍]
圖右 :東北志工持續默默地在耕耘那一大片的福田,是上人的好弟子,值得學習的典範。(攝影者:譚美寶)[攝影者:郭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