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日本 日本人文真善美之緣起與回首

日本人文真善美之緣起與回首

E-mail 列印
證嚴上人曾說,「會說話、會寫字,就會寫文章。」鼓勵人人都能為慈濟留下歷史。日本分會成立之初開始,就有一隻不間斷的筆,三十年來記錄也見證每一段歷史,她就是第二任執行長張秀民(慈教)。

◎文宣組化剎那為 永恆

1991年日本分會成立後有文宣組,用如實對話記述口語的方式,還有手邊的相機,留下了初期樣貌。不管是隻字片語、瞬間拍攝下的照片,化剎那為永恆,隨著時間更見珍貴。

此外,志工曾碧雲(慈純)以相機和相片,整理了從草擬章程、第一次會員大會等相本,從零出發的歷史相冊,到今日彌足珍貴。而1997年在三軒茶屋歡送志工回臺茶會,當時還開著餐廳、錄影帶店的林素子(慈皈),以錄影機錄下此日的活動,日本分會第一次有圖像、錄影、文字三合一的紀錄。

1998年臺灣大愛臺開播,林素子回到臺灣取經學習,才知道原來影像要有遠、中、近景。此後好多年間,她以磁帶DV攝影機陸續錄下許多早期活動,卡帶連同紙筆寫好的圖說,用郵寄的方式寄到大愛臺。

在那網路不普遍的時代,遇到重大事件時,透過電話即時連絡,活動後靠著郵寄或是傳真的方式,傳回本地志工的足跡。有時,連同洗好的相片,並寫好圖說,再從日本郵寄回花蓮。

◎喜好文學的正副執行長

2002年時,住在群馬縣的張秀民接任執行長,出版過著作,曾是文學少女的她,才能完全發揮。每次活動之後,在回群馬的三小時電車上快筆寫下文章,到家後立即傳真給會打字的志工。

同樣喜愛文學與寫作的許麗香(明玳)接任副執行長,二人至今仍是文字志工,永遠做最佳的守候與補位,為日本分會寫下一頁頁感人的歷史。日本分會初期志工人數稀少,委員人數也是個位數。三十多年來,二人是日本分會最忠實也是最盡職的人文真善美志工,深入參與了每一步歷史。

慈濟人文志業從2003年開始,推動「人文真善美‧三合一」。但證嚴上人慈示,不只是「文圖影三合一」,更應該「人事理三合一」,要「求真、求善、求美」達到真善美三合一,因此將「文化三合一」正式命名為「人文真善美志工」。

2003年,中文系畢業的陳靜慧因先生外派來日,受邀記錄志工故事,第一次採訪就因感動到流淚不已。同年,新進職工吳惠珍(慈涓),原本就有海報製作、展覽布置經驗,也時常拍照、留紀錄。

張秀民說:「你來了,太好了,這些照片請你看看,整理一下吧!」「好,我知道了!」從那一刻起,二十多年來,她是分會從平面紙本到雲端資料庫的守護人。

◎撐起一片天的精進慈青

隨著慈濟人文紀錄深度化的腳步,本會對文史資料管理與圖片編輯收集、選集、編輯,上傳大藏經之數位圖像基本規格、相片挑選的要點、圖說撰寫的要求、資料管理的默契,有明確的規格要求。

2005年開始,一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力量帶來了新氣象,也快速學習並協助應變。首先是從澳洲來日留學精通電腦的洪晟瑞(Hank),第二年是從美國來日留學,專長資訊與照相的慈青陳仁暉(Michael),二人前後承擔日本人文真善美組長,並且開設課程,從頭教志工們如何照相與錄影。

原本2005年移居異鄉的李淑娟(慈禔),每天去到分會二樓幫忙做事,哪裡有需要就做什麼,也學起照相和錄影。慈青Michael說道,「教師姑們照相,還有建檔的方式,大家才知道檔名要有人、事、時、地、物的概念。Hank教我們怎麼剪接。」也因此,李淑娟開始承擔起照相、錄影,協助資料整理、電子存檔的工作至今。

許多留學日本的慈青投入,年輕的力量帶來軟硬體的整合,並協助將作業模式帶向網路與電子化的時代,只是到2011年前後紛紛學成歸國。

◎大型災難與社區歷史的紀錄

2011年,日本3 · 11地震帶來驚世的大災難,賑災活動與十梯次的「見舞金發放」,單靠日本分會有限的志工,無力完成紀錄的任務。隨著一批批前來採訪的大愛臺記者,與國內資深的人文真善美志工一起前往災區,都是一場場史無前例的震撼教育。

2012年起吳惠珍、陳靜慧有感於需要更多志工投入,也需要專業的學習,才能做好紀錄與文史保存的使命,二人多次透過國內文發處同仁、大愛臺同仁、臺灣人文真善美等的連線協助,深入學習大藏經保存、史料彙整、歷史的角色與功能、出勤編採共修的SOP流程、大型活動的編採企劃書,以及主題人物故事拍攝企劃書等等。

隔年(2013年)4月開始在日本推動人文真善美每月共修,持續了約一年。2015年進一步與外縣市志工共修,帶動社區志工學習,如何更完整地為當區留下歷史紀錄。因為需要,因為必要,有許多志工投入,從零開始學習。

精於廚藝的陳文絲(慈攸)笑說自己從做香積到拿相機,於2005年接觸慈濟時承擔香積志工,卻在2009年時轉為圖像志工。於2011年日本3・11地震時,承擔為兩百位志工準備香積,還要記錄志工在街頭募款,於是開始學拍照、錄影、剪輯,作日誌簡報,一切從不會學到會。

陳雅琴(慮弘)是在2013年加入真善美團隊,當年有好因緣,回臺參加人文真善美十周年研習,與臺灣、世界各地的團隊互相砌磋收穫很多。回日本後,陳雅琴開始正式承擔,也透過鏡頭、文字、圖像、簡報,完整記錄日本分會人文教室以及社區大小活動,見證他人的成長,也成長了自己。

人文真善美志工是「走在最前,做到最後」的典範,當所有人收班回家休息,人文真善美才要開始寫稿、剪接,每項工作耗時、耗神、耗體力,完整的紀錄,除有賴現代科技的運用外,也很需要有人用心,將各方資料作整合與留存,落實為時代作歷史性見證的使命。

做為歷史的記錄者與守護人,從有相機就拍,見什麼寫什麼拍什麼,到現在人手一機的多媒體時代,挑戰仍在持續,持續的歷史腳步,不能間斷。

圖左 :2020年日本分會許多活動,採取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執行長許麗香(拿麥克風者)致詞:「今年是一個非常挑戰的一年,上人也深深地叮嚀大家,面對疫情,只有幾個靈方妙藥,其中就是日日虔誠祈禱、齋戒茹素。」[攝影者:李淑娟]
圖右 :人文真善美志工是「走在最前,做到最後」的典範,當所有人收班回家休息,人文真善美才要開始寫稿、剪接,每項工作耗時、耗神、耗體力,完整的記錄,除有賴現代科技的運用外,也很需要有人用心將各方資料作整合與留存,落實為時代作歷史性見證的使命。[攝影者:吳惠珍]

圖左 :陳靜慧(右二)第一次承擔採訪就因感動到流淚不已。從那一刻起,二十多年來,她是分會從平面紙本到雲端資料庫的守護人。[攝影者:吳惠珍]
圖右 :2013年4月開始,在日本推動人文真善美每月共修,持續約一年。帶動社區志工學習如何更完整的,為當區留下歷史記錄。因為需要,因為必要,有許多志工投入,從零開始學習。[攝影者:吳惠珍]

圖左 :2015年進一步與外縣市志工共修,帶動社區志工學習如何更完整的為當區留下歷史記錄。因為需要,因為必要,有許多志工投入,從零開始學習。[攝影者:劉怡君]
圖右 :2005 年開始,一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力量帶來了新氣象,首先是從澳洲來日留學的洪晟瑞(Hank穿慈青服),第二年是從美國來日留學的陳仁暉(Michael左一),二人前後承擔日本人文真善美的組長。[攝影者:許麗香]

圖左 :留學日本的慈青朱家立,常常幫忙錄攝、剪接慈濟大藏經。[攝影者:吳惠珍]
圖右 :當年還開著餐廳、錄影帶店的林素子(右一),以錄影機採訪此日活動,日本分會第一次有圖像、錄影、文字合一的記錄。[攝影者:吳惠珍]
圖左 :陳雅琴(左二)在2013年加入真善美團隊,當年有好因緣,回臺參加人文真善美十周年研習,與臺灣、世界各地的團隊互相砌磋收穫很多。精於廚藝的陳文絲(右二), 2005年接觸慈濟時承擔香積志工,卻在2009年時轉為圖像志工。[攝影者:吳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