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志工林文成(左)在花蓮靜思精舍菜園澆灌有機液。[攝影者:巫勇達]](/community/./images/community/816C3B00BD2B11EC8CAF5B8FDC1295FC_0.jpg)
體驗型的旅遊景點,我們回到精舍的工作,除草、拖地、洗淨房、撿五葉松、剪香矛、擦高的窗戶、澆有機液、施肥……還有喝「卡布奇諾」。
這分體驗,自然迥異於,之前需要超級燒腦、傷神,一梯次六天在主堂樓下七葉窟的結集法華。
身體力行,去拖、去洗、去擦……去體驗之後,對原本就熟悉的精舍一切,如菩提區、裡外二間公共淨房、廣闊菜園、協力工廠等,當再次見到,或使用它,似乎就有了不同的感受。
就像下午,使用外淨房時,看到地上一攤水,自然而然的,就去把被雨水滴溼的地板拖乾淨。原來,這就是自己的家。原來,乾淨舒服、清淨莊嚴的道場背後,是師父們辛苦默默、日日點滴,堆疊而成。
而我們所做的,不過是整整一大片精舍拼圖當中小小的一塊;尤其,不過是體驗一下下而已,並不是常住師父們的天天辛苦,幾十年如一日。
常住師父貼心、慈悲地説:「苗栗福田那麼大片了,你們還回來出坡。」接著又善解地説:「但是,回來親近上人,也很重要,也要把握因緣。」
是呀!是需要、值得、更應該把握親近上人的因緣啊!多回家。
本來要做晚課,結果在知客室後面與慈濟小學前校長楊月鳳(暱稱:白開水校長)相遇,相談六十分鐘,就代替了我的晚課。楊校長已經八十八歲了,也是清修士,一輩子只喝白開水,不喝任何飲料,簡單、單純,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真實修行。
師父們安排工作、使用工具,井然有序,按部就班,少有意外驚喜的變動或改變。在洗淨房時心中想:洗厠所、設計建築,這二件事,一樣嗎?
答案:不一樣,也一樣。
事,當然不一樣;但,理,修行,是一樣。
原來,修行就是這麽的簡單、單純、不變。
本來,修行就是這麽的日日、點滴,簡單、單純、不變的把握當下!
感恩!感恩!感恩呀!


圖左 :慈濟志工林文成(左)與巫勇達(右)在花蓮靜思精舍藥草園出坡。[攝影者:洪燕婷]
圖右 :早齋結束,把握志工早會之前打掃環境,之後,大家合影留念。[攝影者:林文成]


圖左 :志工林文成(左)與巫勇達(右)在菩提區邁力拖地。[攝影者:巫勇達]
圖右 :志工林文成擦拭菩提區的紗窗。[攝影者:洪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