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南投 萬粽一心 情牽烏克蘭

萬粽一心 情牽烏克蘭

E-mail 列印
「情牽萬里 援烏義賣粽子」活動,共出動近百人參與共耕福田,其中最小年紀十一歲,最大年紀八十六歲,香積團隊除了負責包粽子外,還要打理當天志工午齋、茶水,福氣滿滿。

◎前置作業規劃用心

志工吳美曆表示 ,一個星期前和先生張明安一起規劃,從食材進貨,在家裡先行準備餡料,如素羊肉、茶鵝切丁冰凍備用等。5月28日,志工利用兒童疫苗施打空檔,修剪粽葉蒂頭、洗鍋子……人人發揮一己之力,把握付出機會。

29日清晨五點,吳美曆就來到南投聯絡處廚房開始洗米、浸泡。早上六點志工就來洗粽葉,七點就要上陣綁粽子,因疫情關係,今年只做五穀粽口味,作業較單純。

廚房熱鬧起來了,大鍋大鏟,此起彼落炒餡料聲,香氣四溢。吳美曆開始雙手俐落攪拌五穀米,加入米豆、鷹嘴豆、鹽、調味料等佐料,一鍋約一斗多,看起來很吃力,但她卻是滿臉歡喜。吳理、張東蓁兩人負責淘洗五穀米,這與平時煮飯大不相同,大盆鍋子的五榖米需四遍才能洗乾淨,又不能讓黑米花青素流失,接著浸泡四小時,總共五石多五穀米給吳美曆攪拌佐料,確保品質統一。廚房外面志工洗粽葉,水聲、竹葉窸窣聲、開心問候聲,也是幅美麗圖畫。不僅是洗粽葉,連綁粽子的棉線也要清洗乾淨,顯見志工的用心。

因為疫情嚴峻,有多位資深高手沒來,法親知道大愛無國界,此次義賣所得要援助烏克蘭難民,所以踴躍訂購,共襄盛舉,數量特別多,實在是很大的挑戰。陳趙金負責炒餡料,一鏟一鏟攪拌,汗流浹背不說辛苦,大家都說幸福,一鍋一鍋餡料由志工分送到包粽區補貨,所有流程順暢,這都是經驗累積,從不會學到會,誠如上人說的:「用心就是專業。」

◎包粽區有稜有角 甘願做歡喜受

這次包粽子的崗位上,共有二十五位師姊連番上陣,其中八十歲以上的有三位,七十歲以上的有十一位,六十歲以上的十一位。簡秀員計算過,二十五位綁五千個粽子,一串二十個,平均一個人要綁二十串,大家都要很努力,所以她自己在廚房一角設個人包粽區,希望可以突破二十串。齋堂包粽區志工懷抱著歡喜心幫助烏克蘭,志工許彩雲表示有信心,一起合和互協就可以完成使命。

中寮鄕的資深志工八十二歲陳英美每年都來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而且邀請志工林佳慧一起來包粽子,佳慧帶著十一歲的孫子劉晏慈一起來洗粽葉。陳英美表示,晏慈就讀廣福國小三年級,很乖巧,自從來過南投聯絡處學習洗粽葉之後,回家也會主動幫忙洗粽葉。

八十六歲的志工陳秀雲是高手,她每一年都來包粽子,因為年歲已高再加上疫情,家人有些擔心,但她仍是義無反顧地前來付出,而且一馬當先,速度不輸年輕人。八十二歲的吳敏說:「很怕沒有來。」有志工開玩笑地問:「妳怕被組隊長罵嗎?」吳敏說:「不是啦,是怕沒有做到!」雖是八十多歲的高齡仍是樂於付出傳承,這就是慈濟精神:「甘願做,歡喜受」,年紀不是問題。

周秀精表示,會綁粽子的多半是七、八十歲的志工,由她們來指導年輕的志工,那以後就有更多人會綁,才能傳承下去。今年粽子義賣援助烏克蘭,南投慈濟人大愛傳香,真的很感恩,也很疼惜老菩薩一天下來,腰痠背疼,但是大家都因能參與國際賑災、大愛共善而法喜。

◎對的事 做就對了

煮粽子的工作,由十多位男眾志工負責。志工林志洋指出,烹煮過程是先將冷水煮開,再放粽子進去煮,需要九十分鐘才煮熟,整個時間加起來,一次下鍋起碼要二小時的時間,最大鍋容量二百四十顆粽子,最小鍋是一百顆,一回合是七個鍋一起煮,共可以完成約一千一百顆,因為需要煮五千顆粽子,今天至少需要四至五回合的烹煮。煮粽旁的白板,是志工黃聰易設計的,已用了八年,今年只做五穀粽單一口味,只要逐一記錄數量、下鍋時間,起鍋時間即可。男眾照顧爐火,溫度高,汗流浹背都無怨言。熱騰騰的粽子出爐後,放涼,再送到品管區,仔細檢查、束緊,才能義賣,每個過程都不能馬虎。

拿到美味粽子的大愛媽媽張翠娟感恩慈濟師兄師姊承擔,「萬粽」一心,情牽烏克蘭的團隊,在合和互協下,把愛與關懷包進最好吃的粽子。這就是慈濟人的信念:「對的事,做就對了!」

◎包粽慰勞前線醫療人員

和氣組長周秀精感恩香積團隊與所有師兄師姊,真的「萬粽一心」、合和互協,法喜充滿的圓滿願行,共包了五千五百五十顆粽子。其中七百顆在端午節前送往臺中慈院心臟科、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南投市衛生所、名間鄉衛生所、中寮鄉衛生所醫護人員,感恩醫護團隊為了打疫苗、做疫調,守護人民健康的辛勞付出。

和氣隊長楊展榮分享:「這一波疫情,我們都無法到第一線協助,唯有做為醫療人員的後盾,預計在5月30日送粽子到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和衛生所前線的人員。南投志工大約八年前就開始有綁粽子的義賣活動,所得援助國際救災,這一次就會把義賣所得全數捐助烏克蘭。」

◎堅持到最後的幕後功臣

志工們出錢出力,葉素琴每年捐助包粽活動五萬元,莊張翠霜、吳理、卓愛美三位志工發心捐助五穀米,以及周秀精、吳美曆、吳碧琴、張鳳嬌、黃秀花、曹貴足、吳美藝、劉安隆、賣菇大德等人發心贊助買材料,義賣所得十五萬六千五百元援助烏克蘭。

傍晚,志工莊張翠霜一人在廚房外掃落葉,表示今天有事無法協助包粽,但心意都落在捐助的大米中了。另外還有持續等候鍋中粽子全熟的師兄們、善後的洗鍋周素真、曾雯瑜。組隊長楊展榮、周秀精帶著一百多位志工從早上五、六點到晚上八點多,堅持到最後的善後工作結束,眾志成城、合和互協,完成一大共善任務。

圖左 :志工們洗粽葉,連綁粽子的棉線也清洗乾淨,顯見志工的用心。林佳慧(左二)帶著十一歲的孫子劉晏慈(左三)一起來洗粽葉。[攝影者:陳建昌]
圖右 :八十六歲的志工陳秀雲是包粽子高手,年年都來包粽子,雖然年歲已高再加上疫情,但她仍是義無反顧地前來包粽,速度不輸年輕人。[攝影者:陳建昌]

圖左 :鄒粟(左一)帶著年輕的志工一起包粽子,彼此鼓勵,歡喜傳承。[攝影者:陳建昌]
圖右 :年逾七十的陳趙金(前)、蔡柳(後)兩位志工炒完餡料,接著又去包粽子,可謂老當益壯。[攝影者:陳建昌]

圖左 :熱騰騰的粽出爐後,放涼,再送到品管區,志工仔細檢查、束緊,才能義賣,每一關都不能馬虎。[攝影者:陳建昌]
圖右 :男眾志工照顧爐火,溫度高,歡喜付出,無怨言。[攝影者:賴聖方]

圖左 :張東蓁穿上護腰淘洗五穀米,五榖米需洗四遍才能洗乾淨,但黑米不能洗太多遍,以免花青素流失。[攝影者:賴聖方]
圖右 :在一百多位志工的和合互協下,五千五百多個粽子出爐,香味四溢。[攝影者:陳建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