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歐洲 歐洲 烏克蘭志工培訓 慈濟故事聽得津津有味

烏克蘭志工培訓 慈濟故事聽得津津有味

E-mail 列印
「扣扣扣!早餐來了。」輕輕敲著門,門開了一個小縫隙,伸出一隻手來,那是這次慈濟前來波蘭援助烏克蘭人的團員,因為快篩陽性,必須待在房間隔離。所以高薇琍和凃君曄兩人,早上跟居住旅館的餐廳要來盛裝的餐盒,依 據他們的喜好,幫他們打了早餐送過來。

這一次來到波蘭援助,一些戴緊戴好口罩的多國志工和不戴口罩、又沒有快篩的在地人接觸,似乎有些「水土不合」,陸續新冠疫情確診。為了大家的健康,還是比照國內的標準,要在房間隔離且快篩陰性後才能「出關」。

幸好,大家都只是輕症,陸續解隔。期間團員彼此補位,該做的事沒有因隔離而耽擱,反而更加關照彼此。昨晚(6/6)收到此刻在盧布林進行發放的德國慈濟志工陳樹微託辦事處,送來又大又甜的蘋果和草莓慰勞大家,令大家驚喜不已。

◎一棒接一棒 棒棒強棒

6月7日這天,華沙團隊要進行烏克蘭「以工代賑」志工的培訓課程,因此,打點好團員的早餐後,拿好要帶出門的二個行李箱、一大包印刷品又背著好幾袋,高薇琍和凃君曄以及美國慈濟志工陳濟弘、文史處同仁賴睿伶搭上Uber,前往慈幼會教堂(Oratorium Im. Sw. Jana Bosko)準備展開一連串的工作。

排好上課桌椅,志工們各就各位。來自紐西蘭,目前是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全球合作事務發展室助理專員的凃君曄就課程簡報,以英文逐一跟上週新加入的烏克蘭以工代賑志工Olena說明,之後由她翻譯成烏克蘭語讓其他志工了解。

陳濟弘在旁補充並確認他要說明的簡報部分,賴睿伶則架好錄影機準備課程錄影。高薇琍則是忙進忙出的擺茶點、洗水果,還有很重要的沖泡本草飲,生活組的功能全靠她了。

不只這些,抱著沉甸甸的銅板,她得出門一趟,目的是要換匯。因為慈濟的每一場發放都會帶動前來領取購物卡的烏克蘭鄉親,發揮「竹筒歲月」的精神,累積了前面三十八場發放的銅板,要設法換成大鈔。另外則要將歐元換成波蘭幣,發代賑金給烏克蘭志工。

鎖定的第一家換匯所匯率不理想,走了幾條街,她步行到波蘭國家銀行,但機器竟壞了,行員告知最快要星期三才能修好,且一次最多只能換二千波幣,只好等明天有空檔再來。尋尋覓覓來到另一家換匯所,看到那麼多銅板,換匯員搖搖頭表示他們不接受,幸好匯率還不錯,順利將歐元轉為波幣。繼續走到被暱稱為小青蛙(Żabka)的超商,除了網路開卡還要看看有沒有其他價格合理的網卡。

承擔起這些工作,是因為高薇琍在西班牙住了十多年,熟悉歐洲文化和生活方式,可以幫團員解決大小事。譬如飯店不提供午晚餐,原來負責的志工先回國了,群組上換她來調查大家的需求,以及飯店客滿必須找新的住宿點等等。她不厭其煩處理大小瑣碎事宜,有求必應。

這不是高薇琍第一次參與國際賑災,她的第一次是前往因強震嚴重受災的墨西哥,她的西班牙語流利,媽媽是資深慈濟志工,鼓勵她前往支援。此次,面對不熟悉的波蘭語和烏克蘭語,有些新考驗,她努力克服各種突發狀況,發放用的購物卡及銅板更是扛來扛去,深恐有失。

與前來領取發放的烏克蘭鄉親接觸這段時間,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艱辛的逃難過程。「感恩先來的樹微師姊和胡光中師兄,幫這邊打下很好的基礎,把他們帶得很好。」以工代賑志工溫和好相處且各個都有不同專長,因為前人的引領,凝聚了很好的默契,讓她順利接手,她無比感恩。

◎聚沙成塔 聚愛行善

「慈濟的故事讓你聯想到什麼?你最喜歡故事中的哪一部分?」沒有長篇大論,只有慈濟五十六年來,證嚴上人如何從花蓮的小木屋,受到三位修女的啟發;加上一灘血的事件,帶著三十位家庭主婦日存五毛錢到竹筒中,開始做慈善。到建醫院、蓋學校、國際賑災、骨髓捐贈,還有緬甸烏丁屯的一把米、精舍師父「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等等小故事,烏克蘭以工代賑志工們聽得津津有味,更覺得不可思議!

「我們就是希望讓他們了解到,發揮愛心不見得是有錢人的權利,人人只要願意去付出,匯聚小善也能成大愛。」陳濟弘觀察到這些志工深受故事的感動,認真思考自己該如何去做幫助人的事,因為唯有愛才能讓世界更美好。

協助翻譯的Olena原本服務於律師事務所,戰火迫使她和媽媽及四個弟弟輾轉來到華沙,她的父親因腿斷了,只好留在基輔。即將滿二十五歲的她,不得不肩負起照顧家人的責任。她逃難過程中,一路上受到很多好人的幫助,「很感謝你們在這一刻來到這裡幫助烏克蘭人。」因較晚得到發放訊息,還沒有領到購物卡的她,期待著這份珍貴的禮物。

陳濟弘很讚歎今天參加培訓的唯一男眾Andrey,因為需要出力的事少不了他,他都是盡心盡力。「能夠遇見你們這麼好的人,你們就像我的親人,讓我感到溫暖、平靜及和平。你們是如此之好,真的很罕見。」負責毛毯發放的他,對於用回收寶特瓶做成的毛毯,背後有著對生態環境的重視,深具意涵,希望能加以推廣。

故事說完了,陳濟弘和凃君曄坐下來和志工們「圓桌會議」,討論烏克蘭鄉親在波蘭還有哪些需求。以工代賑志工們熱烈提出看法,包括醫療、波蘭語和英語的學習等。尤其暑假就快到了,孩子們需要提早做安排,以免因無事可做而遊蕩街頭。對於俄烏二國戰事,他們已經做了可能要到秋天甚至明年初的心理準備,還有大半年要在波蘭生活,無論是大人或小孩,日子都不應該空過。

下課了,用過午餐後,因為本週三、四將有每天三場,每場次二百五十人次的發放,已經很清楚發放前要做的準備事項,他們立即展開上人慰問信的摺疊,並放入方便鄉親後續有需要可以跟慈濟聯繫的小卡。來到這裡的慈濟志工共同的感覺就是「這是一群很優質的志工,都很自動自發;看他們做事,真的很令人放心。」

「能為別人服務,比被人服務更有福。」這是課程開始前,志工阿納斯塔西婭(黛西)抽到的靜思語,能夠幫助自己的同胞,是很快樂、很幸福的事。陳濟弘感恩他們不計較之前的發放一天四場,晚上七點結束後還要清點,早已超過基本工時。今天剛好是發代賑金的日子,陳濟弘向志工們深深一鞠躬,送上寫有感恩語並貼有愛心的信封,施者和受者歡喜大合照,紀念這特殊的緣分。

營本部的白板上寫著「固守陣地,提振士氣;增強體力,使命必達,上人與我們同在」的激勵語句,上人心心念念,日日都要提起烏克蘭,有團員們做前鋒,未來無論是在波蘭或是烏克蘭,慈濟愛的種子,必能生根發芽,蓬勃成長。

圖左 :今天剛好是發代賑金的日子,陳濟弘向志工們深深一鞠躬,送上寫有感恩語並貼有愛心的信封,施者和受者歡喜大合照,紀念這特殊的緣分。[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西班牙慈濟志工高薇琍(右一)和凃君曄(右二)為隔離中的團員,依據他們的喜好,準備早餐。[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慈濟志工移動沙發,合作排好今天培訓課的桌椅。[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翻譯的Olena逃來波蘭的一路上受到很多好人的幫助,她也謝謝慈濟,「很感謝你們在這一刻來到這裡幫助烏克蘭人。」[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阿納斯塔西婭(黛西,左)抽到「能為別人服務,比被人服務更有福。」這句靜思語,她很喜歡。[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Andrey(中)說:「能夠遇見你們這麼好的人,你們就像我的親人,讓我感到溫暖、平靜及和平。你們是如此之好,真的很罕見。」[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凃君曄向參加培訓的烏克蘭以工代賑志工,介紹慈濟的國際賑災。[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陳濟弘和凃君曄坐下來和志工們進行「圓桌會議」,討論烏克蘭鄉親在波蘭還有哪些需求,以工代賑志工們熱烈提出看法。[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烏克蘭以工代賑志工為本週發放做前置的準備,摺疊上人慰問信。[攝影者:朱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