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歐洲 歐洲 穿上志工背心 您的苦我們來疼

穿上志工背心 您的苦我們來疼

E-mail 列印
消防局成為發放的場地,是一個有趣的安排。波蘭志工張淑兒表示,「這個全新的場地,可是市政府主動提供給慈濟使用的!」

波蘭時間6月5日上午九時,慈濟志工浩蕩長的隊伍走進Rokiietnica消防局,這是 慈濟在此進行第三次的發放。消防局新建的建築物還未啟用,就先提供給慈濟做為發放的場地,場地負責人Jerzy Maciejewski非常感恩慈濟來到這裡協助難民,並且在使用場地上提供必需的協助。

◎珍惜物資 提供給迫切需要者

「這是電話一通一通打出來的!」因為想要幫助烏克蘭難民,但名單要從哪裡來呢?張淑兒說明,波茲南有十六個MOPES及一些小型社福機構,例如「希望之家」。一通通電話打過去詢問,「不僅僅需要提供難民名單而已,還要確認出最需要受幫助的老幼婦殘!」

因為難民的人數非常的多,NGO團體、物資中長期的援助在哪裡?這是波茲南志工盧卡斯和張淑兒最憂心的地方,更要珍惜每一份物資的取得不易。

地處偏郊的消防局場地,第一次發放只發給了三十位;第二天發放突然增加了一倍,讓志工們一時措手不及!原來烏克蘭難民有私下交流的管道,慈濟發放的現值卡金額比其它NGO高出許多,因此無論資格是否符合,都聚集來了,他們白天守到黑夜,就是為了等到機會可以領到一張價值二千波幣的現值卡。

然而,輿論的壓力及誤解,卻也隨即出現了,因此張淑兒自我提醒要更加用心且尊重自行前來的難民;而為了避免長時間的排隊或爭先搶後,不會固定在一處做發放,會彈性調整每次發放的場地。慈悲與智慧的展現,再再考驗志工悲智雙運的能力。

在Rokiietnica消防局的四場發放,有四個MOPES組織提供難名救助名單,分別為PO(political party)、Mieścisko、PIS、Starosta Poznański;明顯的看出這四個單位提供出來的名單,老者、殘者居多,愁容滿面的老人家,令志工十分不捨!

◎穿起背心 幫助難民改善生活

協助發放的志工各有不同的因緣,楊景德則是接受法國慈濟志工黃行德的邀約前來。1989年,他來到波蘭從商,一開始從事電視相關產品的生產製造,現在轉行做貿易的進出口。楊景德與黃行德、胡光中同為世界臺灣商會的理監事,彼此都很熟識。

楊景德雖然不是慈濟志工,卻受到諸多臺商請託協助購買物資,幫助烏克蘭難民。他在波蘭向來是「有求必應」,代墊貨款、代交貨物……就連素未謀面的臺灣人提出請求他都幫忙;「我只要聽到是臺灣人的聲音就可以了!」

所以這次災難也是因緣巧合,他成為協助烏克難難民的其中一員,藉此結識張淑兒及盧卡斯夫婦,有些來得又急又快的緊急需求,楊景德付出了不少心力。

聽聞黃行德來到波蘭,楊景德為了見上一面來到發放會場,既然來了,穿起背心就跟著做起志工來了。同行的妻子鄧姮琦,恰好協助做翻譯工作。他笑著說:「沒想到妻子那種不算標準的波蘭語,可以派上用場。」

鄧姮琦在現場非常用心地協助大愛臺同仁與波茲南市議員瑪格麗特(WOZNIAK MATGORZATA)溝通及翻譯,並細心地確認大愛臺同仁和人文真善美志工所採訪的內容。兩夫妻待人親切和善,黃行德與曾金華夫妻倆也都期許他們未來能成為波蘭的慈濟種子。

瑪格麗特市議員是民選的議員,第四次來到慈濟的發放現場,穿起志工服親身為難民服務。她非常感謝慈濟遠道而來,幫助在波蘭的烏克蘭人,透過市政府的協助,跟周邊鄉鎮的政府單位,共同協助來尋找最需要幫助的烏克蘭人。她說:「很多的NGO團體來幫忙,都偏向心靈上的聚會,互相分享式的,只有慈濟考量到很務實的難民需求,真正的能幫助難民改善生活。」所以當她穿上慈濟背心成為志工,與有榮焉,真正感受到自己也能付出一分心力去幫助難民。

◎不分彼此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發放過程中,三十九歲的Yuliia帶著二歲女兒領取一張現值卡,領取物資後默默的走向黃行德,「我想送您一個小禮物。」她即從包包中拿出一盒巧克力遞給黃行德,說著「謝謝您們幫助我們,我只有這個小禮物回饋給您們。」

雖然只是一盒巧克力,卻包含了一位難民完整的心意與感謝。在歐洲個人主意為主的社會文化,有一群皮膚顏色不同,信仰不同的人,無私走入他們的生活中,協助他們、關懷他們。這是他們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所以更加地感恩這群不熟識的異鄉陌生人。

穿著志工背心的丹尼爾(Daniel)帶著二個女兒Sofia、Anna一起在發放現場做志工,他們身上都散發著特有的活力,主動樂觀且溫暖。丹尼爾是一間印刷公司的老闆,他免費協助慈濟很多文宣品的印製,只收了紙張的材料錢。

特別的是從俄烏戰爭開始,他默默地跟著一群有心的朋友合作,有的提供金錢、有的提供物資援助烏克蘭人。丹尼爾認為波蘭、烏克蘭邊境相連,沒有分界,而且他的家人的國藉有些也是混合了波蘭、烏克蘭(雙重血統),所以更需要協助烏克蘭,不分彼此,因為都是一家人。

波蘭人個性溫和善良,像丹尼爾一樣,友善友愛不同國藉的朋友佔大多數,只為了對方需要就付出幫忙,這樣的理念跟盧卡斯是很接近的,所以他們互相協助,一起為難民而努力。

烏克蘭文的〈一家人〉讓很多難民流淚,因為戰爭讓他們失去了家人,失去了家園。而面對著未知的未來,走入慈濟後,他們知道從臺灣到波蘭要穿越八千公里,慈濟人帶來的不只是物資及金錢的幫助,更重要的是「我們是一家人」,還擁有慈濟濃濃的愛。

圖左 :Yuliia送了一個盒巧克力給法國志工黃行德,謝謝慈濟來幫助烏克蘭人。[攝影者:張資芳]
圖右 :發放開始前一小時,場外就有許多烏克蘭難民來排隊,慢慢的聚集,愈來愈多人。[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烏克蘭志工協助發放任務,先提供空白表單讓他們填寫。[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Daniel 與他的小孩Sofia及Anna一起穿起志工背心,服務烏克蘭人。[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場地負責人Jerzy Maciejewski非常感恩慈濟來到波蘭協助難民,並且在使用場地上提供必需的協助。[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發放儀式進行中,烏克蘭志工協助將波蘭文翻譯成烏克蘭文,讓鄉親們更了解慈濟的援助行動。[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第二場發放,改在戶外填寫資料。[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黃行德(左二)與曾金華(右二)夫妻倆,與許久不見的老朋友楊景德(左一)夫婦相遇在波蘭。[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烏克蘭志工唱著烏克蘭民謠,透過歌聲溫暖鄉親的心。[攝影者:呂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