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1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加拿大 慈濟援助烏克蘭裔新住民 牧師很放心

慈濟援助烏克蘭裔新住民 牧師很放心

E-mail 列印
加拿大擁有烏克蘭裔移民是世界第二多,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一爆發,加拿大政府就優先處理烏克蘭人的難民庇護申請,這些難民將獲得三年的工作簽證,一入境就享有健保醫療及孩子的教育等福利。

慈濟北多倫 多聯絡點所在地列治文山市市議員陳志輝,主動聯繫慈濟志工黃淑珍(慮讓),告知在社區內的烏克蘭教堂,即將接納烏克蘭難民家庭,希望慈濟可以協助捐贈生活物資。

◎線上討論 援助新住民

陳議員平時與慈濟志工互動良好,熟知志工們在社區裡的慈善足跡,如長期護持食物銀行、家暴中心等機構。4月13日陳議員、烏克蘭裔教會牧師亞特·蘭伯特(Rev. Art Lambert)與志工舉行線上會議,討論如何援助烏克蘭難民。

烏克蘭裔教會(Nativity of the Mother of God Orthodox Church)所在地點距離北多倫多聯絡點只有三公里。蘭伯特牧師本身也是一位執業的律師,專攻的領域是家事法、房地產法與移民法。他也會用他的專業協助這些家庭申請永久居留權。

「目前已接到四十個難民家庭。」牧師表示,這些婦女、孩子與長者來到時,只有穿在身上的衣物和護照。所以小到牙膏、牙刷、衣物、鞋襪、食物,大到家具等,都需要幫助。

會議中,牧師分享上個星期教會志工整理民眾捐贈的衣物,發現超過百分之八十都無法使用,只能當垃圾處理,因此期待慈濟的捐贈可以很實用。

志工隨即向牧師分享證嚴上人的理念,「自己會用的東西,才能夠捐贈給別人。」而且志工們在當地捐贈給食物銀行、街友中心、家暴中心的物資,都是以全新或八成新為主,請牧師放心。

◎齊聲祝福 唱生日快樂

慈濟加東分會執行長鄭楊河(濟寯)在會議後很明確的指示,將儘快協助這些加拿大的烏克蘭裔新住民。預計第一批捐贈將會以購物卡為主,方便每個家庭採購他們所需的衣物與生活必需品。

感受到新住民的急迫,志工在4月21日第二次線上會議後,決定四天後(4/25)進行第一次的發放,當天總共有五戶家庭,計二十人受惠。每一戶家庭除了可以領到購物卡,和他們個別提出的需求物資外,也準備了一個發放袋,袋中裝有環保毛毯、乾洗手液和口罩。

發放當天傍晚六點鐘,志工們準時抵達教堂,在大雨中將備好的物資搬進教堂。志工們在搬運物資時,黃淑珍特別把握因緣向蘭伯特牧師介紹慈濟,並結緣四國語言《靜思語》,牧師甚表欣喜。

發放捐贈儀式開始,由蘭伯特牧師先用英文、再用烏克蘭語開場。除了感恩慈濟志工迅速提供援助之外,在得知發放前一天(4/24),是慈濟五十六周年慶,也是上人的生日後,致詞中牧師突然和烏克蘭裔新住民一起站起來唱起了〈生日快樂歌〉,祝福上人也祝福慈濟,一陣嘹亮雄厚的歌聲帶給志工們很大的驚喜,甚為感動!

◎全新禮物 笑得好開心

發放過程,執行長鄭楊河表達上人對受苦難民眾的慰問,更傳達全球慈濟人的祝福,希望戰爭早日結束。志工們兩兩一組九十度鞠躬,將捐贈物資恭敬地遞給烏克蘭裔新住民。當下情景,著實讓靜靜站在一旁的牧師,對慈濟人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領取物資的一位懷孕九個月的媽媽凱珊妮雅(Ksenia),因為快生產了,希望能夠獲得嬰幼兒推車和汽車嬰兒座椅。因為在加拿大,嬰兒在醫院出生後,如果不能拿出汽車嬰兒座椅,醫院是不准出院的。

為此,志工特別採購全新的二合一的嬰幼兒推車與汽車座椅。凱珊妮雅帶著靦腆的笑容觸摸著志工向她介紹的,印有慈濟logo的環保毛毯,且在得知今天(4/25)能夠領到嬰兒的座椅,笑得好開心!志工們還貼心地幫她搬上汽車。

還有一位女士Sobol Raisa在整個發放儀式中都很少說話,志工想主動和她聊天,可是她完全不會英文。透過蘭伯特牧師的翻譯,志工們得知她的家鄉就在馬里烏波爾(Mariupol),也是這一次戰爭中受創很嚴重的地方。

「除了衣服、鞋襪,我也希望能有一套炊具和餐具。」透過翻譯,Raisa提出需求。她抵達加拿大已快兩個月了,這些物資都是每個人生活的必需品,卻仍遙不可及,需要別人伸出援手,聽在志工耳裡很是不捨。

◎互相幫忙 雖是不同種

還有一位歐佳(Olga Bykova)帶著自己年邁的雙親來到教堂,她和志工分享自己是住在烏東地區。

2月25日早上,她的爸爸還看到飛彈從他們的公寓前面飛過。所以,他們一家人就在家裡地下室住了十多天。因為她的兒子在安大略省倫敦市讀書,所以她很快地就決定帶父母來到加拿大。可是孩子自己也在半工半讀,一家人無法前去投靠。

歐佳希望自己可以儘快學好英文,找到一份工作,把生活穩定下來。收到來自慈濟的禮物現值卡,覺得很感動,「在異鄉,不認識、不同文、不同種的人,可以這樣的互相幫忙。」

由於語言不同,歐佳與黃淑珍互動時,透過手機用谷歌翻譯。她表示爸爸是俄羅斯人,媽媽是烏克蘭人,逃難過程中沒有受到傷害,但很無奈地發生了戰爭。而透過手機照片,知道他們住在俄烏邊境附近的哈爾科夫(Харків),住家附近的公寓已被導彈擊中,殘破不堪!

◎感到放心 慈濟做後盾

在整個發放捐贈儀式結束後,牧師又一次給所有的志工很大的驚喜。他邀請所有的人到教堂的地下室,地下室裡擺著長桌,可以坐上二十人左右,他請志工們坐下來跟這些新住民們聊天。

現場除了準備了豐富的點心、咖啡、茶水、餅乾之外,蘭伯特牧師還親手幫志工們現煮咖啡。志工說:「讓我們來端好不好?」牧師說:「No!No!我一定要為你們服務。我真的很感謝你們,能夠幫助我國家的人。」

蘭伯特牧師向大家誠懇地表示,現在很多申請新住民的文件都卡在移民局,應該很快就會審核一大批的難民入境,原本很擔心教會無法照應這麼多難民,但幸好有慈濟,「感恩有慈濟做後盾,讓我可以很放心!」

整個過程,就像是參加「慈濟茶會」一樣,只是這一次志工是被服務的對象,雖然和烏克蘭裔新住民們語言不通,但是微笑是最好的語言。沒有預期的茶會,在溫馨的氣氛中結束,為在加拿大第一場的烏克蘭裔新住民發放,畫下最完美的句點。

(註:黃淑芳口述,來自加拿大連線)

圖左 :發放過程,加東分會執行長鄭楊河(右,濟寯)表達上人對受苦難民眾的慰問,更傳達全球慈濟人的祝福,希望戰爭早日結束。[攝影者:梁延康]
圖右 :陳志輝市議員、亞特·蘭伯特牧師與慈濟志工,舉行第一次線上會議,討論如何援助烏克蘭難民。[攝影者:甄月群]

圖左 :每位烏克蘭裔原住民可以領到購物卡,方便每個家庭採購他們所需的衣物與生活必需品。[攝影者:梁延康]
圖右 :烏克蘭教會(Nativity of the Mother of God Orthodox Church)所在地點距離北多倫多聯絡點只有三公里。[攝影者:梁延康]

圖左 :「除了衣服、鞋襪,我也希望能有一套炊具和餐具。」透過翻譯,Sobol Raisa(中)提出需求。她抵達加拿大已快兩個月了,這些物資都是每個人生活的必需品,卻仍遙不可及,需要別人伸出援手,聽在志工耳裡很是不捨。[攝影者:甄月群]
圖右 :由於語言不同,Olga Bykova(右二)與志工黃淑珍(右一)互動時,透過手機用谷歌翻譯。她表示爸爸是俄羅斯人,媽媽是烏克蘭人,逃難過程中沒有受到傷害,但很無奈地發生了戰爭。[攝影者:梁延康]

圖左 :孕婦媽媽凱珊妮雅(Ksenia,右)帶著靦腆的笑容觸摸著志工向她介紹的,印有慈濟logo的環保毛毯。[攝影者:甄月群]
圖右 :慈濟志工彎腰九十度,恭敬地伸出雙手將物資遞給烏克蘭難民。[攝影者:甄月群]
圖左 :發放當天,志工們還貼心地幫孕婦媽媽Ksenia,將全新的嬰兒汽車座椅搬上汽車。[攝影者:甄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