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歐洲 歐洲 胡光中以愛之名 跨宗教援烏克蘭

胡光中以愛之名 跨宗教援烏克蘭

E-mail 列印
「你見過天主教堂設有『慈濟部』嗎?」什麼?如果在靜思堂有慈濟部不足為奇,但是在教堂裡面出現慈濟部,這是怎麼回事?讓我們瞧瞧去。

◎天主教堂的慈濟部

走進自1931年交由慈幼會管理,隸屬於華沙Naj świętszego Serca Jezusowego教堂的演說劇院(Oratorium Im. Sw. Jana Bosko)一樓,左邊廊道,慈濟旗大幅展開。再往裡走,孩子們正在桌球桌前你來我往的對戰著,「咻!一個殺球飛過來!」還好,閃得快。

左邊是給兒童和青少年上課、做活動的房間,兩側和前方刷白的牆壁上,圓拱形的設計自然地讓人與教會產生連結。再仔細看看周圍,二個小白板上有中文寫的日期和重要記事,黃藍色的小旗子立在桌上。舉目望去,證嚴上人的法像恭放在列表機旁的櫃子上,窗邊上人的慰問信、祝福吊飾擺滿平臺,窗外的天光柔和又明亮。

長方形的空間既有烏克蘭的象徵又有慈濟的元素,是慈濟在華沙援助烏克蘭鄉親的重要據點,有家的感覺,志工暱稱這裡是慈濟部,這樣您瞭解了嗎!

◎大愛博愛都是愛

俄烏戰爭爆發,波蘭大力接納同為「斯拉夫兄弟」的烏克蘭公民,官方雖然提供交通、就學和就醫免費的福利,但如何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度生活下來仍有許多難題待克服。就如三月雖已是初春,但今年的回暖似乎來得特別慢,倉促逃難先求人平安,能簡單就簡單,遇上寒流,只能緊縮著出門時穿著的衣物。一週、二週過去,戰事依然膠著,遠望東方,有家,一時卻是歸不得,無語問蒼天,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看到了烏克蘭人的困境,能說流利中文的波蘭人白曉悅聯繫上慈濟,和前勘團約在慈幼會見面,商談如何援助烏克蘭。在此之前,慈幼會負責人斯瓦沃米爾•什佐德羅夫斯基(Sławomir Szczodrowski)神父已伸出援手,提供免費熱食並收留部分難民,眼見人數越來越多,已超出所能負擔的。慈濟的到來恰如荒漠甘泉,神父十分認同慈濟的人道救援,慈悲地提供空間讓志工在此運作,劇院的演藝廳也無條件讓志工辦理一場又一場的愛灑和感恩音樂會。

而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的到來,引領以工代賑烏克蘭志工,合和互協地進行小瓢蟲購物卡和毛毯的發放,更扮演了慈濟與慈幼會合作的靈魂人物。

2011年,受阿拉伯之春事件影響所導致的敘利亞內戰,一發不可收拾,數百萬無辜百姓成了難民,如潮水般湧入土耳其。在當地的胡光中獲得本會支持,開始了一連串的援助,從急難發放到開辦滿納海國際學校,難行能行。

一波波烏克蘭公民向外國逃難,人在橫跨歐亞地理位置的土耳其,胡光中很快感受到,他們必然需要幫助,但要如何援助,需要更深入情勢。三月初,開著車,他和太太周如意,從土耳其一路向北,途經歐洲多國勘查,並在與上人連線時回報概況。

4月15日,這對賢伉儷再度從土耳其出發,前進波蘭,與多國慈濟援烏團隊展開一連串的發放。一場、二場,發放持續進行,直到6月2日晚上,胡光中因國際學校的事務,必須返回土耳其的前夕,總計進行了三十八場(與三十九場合併)。

胡光中感性地說:「沒有一場發放我沒有哭!」高壯的男兒落下的是不捨烏克蘭人倉皇逃難、離鄉背井、天涯淪落,他感同身受的眼淚。烏克蘭鄉親領取上人慰問信及購物卡後,常展開雙臂和他來個感謝的擁抱。把握上臺,抓緊有限時間跟他合影的鏡頭一再出現。他總是來者不拒,還要說上幾句剛學會的烏克蘭語,親切溫暖的膚慰著漂泊不安的心。

◎殊途同歸為眾生

「我在十六歲的時候聽到了炸彈聲,從那以後大概兩年的時間我怕打雷……人在經過了戰爭之後,其實很多人心裡是會有陰影的,我經過了三十年、四十年都還會有陰影。」有過身歷其境,他深知戰爭對孩童所帶來的傷害。三、四月間正是春雷乍響時期,許多烏克蘭媽媽都說,孩子聽到打雷聲,都以為是炮彈又打過來了,嚇得難以入眠。

遠方來的陌生人願意無條件提供豐厚的援助,有人抱持懷疑態度。「他覺得我跟你無親無故,為什麼你要來幫助我?這個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跟我沒有關係,可是我還是去幫助你,只要是慈濟人應該都理解,都能夠了解這種精神。」慈濟人懂,跨國救援沒有任何世俗的功利目的,就只是想把愛傳出去,「但願眾生得離苦」而已。

「我覺得經歷過戰爭之後,這些人開始對人的不信任,可是遇到慈濟之後,看到了全世界的慈濟人為他們所做的,看到上人的法像,知道這個人是要幫助我的,那個感動是很難形容的,沒有在現場很難去形容的。」上人一直希望用愛來化解仇恨,不希望逃難的人在心中埋下仇恨的種子。無論是對敘利亞或烏克蘭鄉親,始終一本初衷,胡光中帶著使命而來,他也真的做到了。

◎大愛博愛都是愛

神父欣然將場地提供慈濟使用,胡光中很有智慧地邀請神父來帶領大家祈禱,「他一開始有點不好意思,後來我們跟他說很希望他在這一段時間裡,能夠帶領這一些烏克蘭難民一起來祈禱,幫他們祈福祈求平安,我覺得那是很好的,結果後來他幾乎每一場都到。」

祈禱後也介紹慈濟的「行願半世紀」、竹筒歲月、毛毯,也藉由以烏克蘭語唱出的〈一家人〉手語來讓他們理解,不管白人黑人黃種人、無論亞洲非洲或歐洲,我們都是一家人,彼此互相扶持、互相分享。「真正到這邊來,沒有不感動的,因為那是人內心裡的一種渴望,渴望愛的那種感覺,一旦是被激發出來的時候,我想任何人都不會去分彼此、分宗教。只要有那種渴望的感覺的時候,他們會知道所有的宗教講的都是一個本質、一個意義。」

「比起跟敘利亞鄉親的溝通,這邊要容易很多,大概是在那邊三、四年以後才有的程度,這裡一個月就可以達到這樣的程度,所以,很感恩敘利亞的家人給我很多的經驗,至少讓我知道要怎麼樣讓他們慢慢了解。在波蘭這個地方,我覺得他們是非常理解不同的宗教,必須要有一個精神本質,那就是愛的本質。」

就如同教堂外的雕像所展現的:「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到他們的雕像,他就是一個得自於上天,然後底下有兩個窮苦的人在請求,可能是需要幫助他們,看那個雕像就可以知道,整個慈幼會他們的基本的意義。」

慈幼會與慈濟的結合推動行善並不是現在才開始,已皈依上人的海地如濟神父,也隸屬慈幼會。他三步一跪五步一拜的朝山身影,還有向海地同胞介紹上人的畫面,深印人心。

從胡光中身上,可以看到宗教融合所能發揮的效益。他是穆斯林,神父是天主教,烏克蘭人則大多信仰基督教派中的東正教,慈濟則是佛教團體。胡光中說中文、英文和土耳其語,神父說波蘭語,語言不同,卻沒有隔閡,因為共同有「愛」的信念,彼此尊重。神愛世人,菩薩悲憫眾生,都是慈悲喜捨,沒有差別。

◎神父授勳 慈濟精神被肯定

胡光中讚歎神父是宗教家,對慈濟人非常友善。發放期間,正逢神父擔任神職二十五周年,許多人前來送花且有盛大的慶祝活動,顯見他的受推崇。

這一天,斯瓦沃米爾神父問胡光中:「你待會會不會在?」「會在。」「好,七分鐘之後我會回來。」

胡光中納悶著,為什麼是七分鐘。沒去想太多,他先送一批志工的車離開。回到教堂,一位小孩子進來了,然後是教會的志工、工作人員和神父魚貫進來,神父拿出徽章為他套上。旁邊邀來一位烏克蘭手風琴手伴奏,一連演奏了好幾首歌。

胡光中恍然大悟,神父是在為他「授勳」,這是何等榮耀的事!

意想不到的插曲,令胡光中難忘,他謙遜表示:「那天其實整個感覺,當然我不認為那是我個人的榮耀,我認為是慈濟的榮耀,因為慈濟在這邊所做的事情被他們所認可,被所有在這裡的人認可,被這些志工認可,被教會、被神父認可,這是我們感覺到最欣慰的地方。」

「這個徽章我回臺灣會送給上人的,這個徽章應該是屬於慈濟、屬於上人的,不是屬於我個人的,所以我會好好把它保留下來,因為這代表的是一個宗教的融合,代表的是一個為了愛,然後願意付出所有的一個標幟,我覺得那就是慈濟的精神和上人的理念。」

◎筵席無不散 期待再相會

發放圓滿,慈濟部裡還有清點工作,胡光中一會兒了解進度,一會兒跟以工代賑志工加臉書。志工凱琳(Karima Romaniv)走了進來,送來一個天使吊飾給他,光中欣喜地把它掛在胸前的烏克蘭之心上。她說以前總覺得天使是在天上,但在人間有一群穿著同樣服裝的天使,來到這裡幫助他們,為他們建立了一個家,胡光中是天使的代表,如師如父,既嚴格又不失溫暖。把握道別前的時刻,彼此大大的擁抱,志工們鼓掌感謝他,離情依依,期待不久的將來再相會,或許在波蘭,或許在烏克蘭。

回到下榻的飯店,已經接近晚上十點,胡光中還沒有用晚餐。透過視訊,他和因確診在房間隔離的慈濟家人一一話別。明天一早,他就要一個人開著車南下回返土耳其。彼此祝福的話說不完,不僅敘利亞鄉親、烏克蘭鄉親很愛他,這位上人貼心的好弟子,是全球慈濟人的典範,大家都很愛很愛很愛他,讚歎他,隨喜他。

6月5日一早群組裡,胡光中傳來報平安的訊息:

「各位敬愛的師兄師姐師姑師伯,我昨天平安回到家了,感恩各位對我的關心!

前天(6/3) 華沙時間早上五點鐘從旅館出門,昨天(6/4)華沙時間晚上八點三十分到家,三十九個半小時共開了二千二百二十公里的車,中間(晚上)睡了六個小時,白天停下來五、六次休息總共大約三個小時,開車時間總共三十個小時,途經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進入土耳其,沿途並經過奧地利邊界以及塞爾維亞邊界,繞著邊界走,沿著多瑙河邊,謹遵從上人叮嚀,不要開快車,放鬆心情,看盡美景,感恩上人的祝福,給我一個照相的任務,欣賞美景的任務,這樣我開車就開不快了,就非常安全了!

再次感恩大家這段時間給我的照顧,後會有期~」

即使回到土耳其,胡光中還是牽掛著在華沙的慈濟家人,群組上他不斷為大家打氣,暖心的祝福讓大家倍感溫馨。「慈濟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慈濟來,收穫特別多。」雖然慈濟人總在與苦難打交道,但就像胡光中說的:「我就是盡力做好自己的角色,互相扶持幫助,讓他們感覺到愛,並將這份愛帶回烏克蘭。」他覺得自己做了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人生因夢想而偉大,但因慈濟而無憾。

圖左 :「這個徽章我回臺灣會送給上人的,這個徽章應該是屬於慈濟、屬於上人的,不是屬於我個人的,所以我會好好把它保留下來。」胡光中真誠地說。[攝影者:彭晶彥]
圖右 :胡光中(左二)將回返土耳其,烏克蘭以工代賑志工用熱烈掌聲,感謝他這段時間的帶領。[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烏克蘭小女孩也懂得付出愛心,響應竹筒歲月,胡光中給她鼓勵。[攝影者:彭晶彥]
圖右 :華沙Najświętszego Serca Jezusowego教堂的演說劇院(Oratorium Im. Sw. Jana Bosko)。[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烏克蘭鄉親領取上人慰問信及購物卡後,常展開雙臂和他來個感謝的擁抱。把握上臺,抓緊有限時間跟胡光中(左)合影的鏡頭一再出現。[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烏克蘭以工代賑志工凱琳(Karima Romaniv,左),送來一個天使吊飾給胡光中,他欣喜地把它掛在胸前的烏克蘭之心上。[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透過視訊,胡光中(左)和因確診在房間隔離的慈濟家人一一話別。[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6月2日發放圓滿,斯拉維克神父協助整理裝毛毯的紙箱,與慈濟人及以工代賑志工合影。[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慈幼會主持斯拉維克(Sławomir Szczodrowski)神父擔任神職二十五周年,很受推崇。[攝影者:朱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