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歐洲 歐洲 企業家夫婦牽引 與奧坡雷市政府援烏

企業家夫婦牽引 與奧坡雷市政府援烏

E-mail 列印
你聽過「奧坡雷(Opole)」這個城市嗎?想不想跟著慈濟人一起前進這個位於波蘭西南部奧得河(波蘭語:Odra)畔的城市,看一看在這裡發生的感人故事呢?相信你一定很想知道,走吧!讓我們瞧瞧去。

◎企業 家發心 市政府力挺

6月12日,已經在盧布林打點援助烏克蘭發放歷經三、四、五月的德國慈濟志工陳樹微,帶著來自奧地利、英國、荷蘭、臺灣以及烏克蘭的志工團隊,分別以開車、搭乘火車方式,前往距離盧布林五百公里外、行車時間要五、六小時的奧坡雷,一行九人抵達時已近晚上十點。

奧坡雷,十世紀後是斯拉夫人的中心都市,曾先後被奧地利和普魯士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屬於波蘭,面積將近一百四十九平方公里,人口不到十三萬,都跟金門差不多。古老的城堡、歷史的教堂、多元的博物館,加上舒適的氣候,是一個宜居城市。

之所以有因緣來到此地,係因當地一對企業家夫妻安德克(Radoslaw Atlas)和夫人陳惠如非常有心,得知慈濟援助烏克蘭,奧坡雷正好也有許多鄉親落難至此,希望能與慈濟合作幫助他們。

他們夫婦都是很有愛心的人,事業有成後回饋社會,每年提供獎助學金給需要的學生,並與市政府的關係良好,市長阿爾卡迪烏什•維希涅夫斯基(Arkadiusz Wiśniewski)十分欣喜能與慈濟共善,因此促成了三方合作。

將於6月14、15日,每天各三場的大型發放,由市政府提供發放場地和名單,市府也派員工支援;發放的電腦、當地烏克蘭志工以工代賑的費用是市政府和安德克一起準備的;毛毯要從華沙運到這裡,安德克啟動公司的卡車和員工跟市政府一起幫忙載過來。連這幾天的蔬食餐也都是夫妻發心結緣,還事先拍照做成檔案,賞心悅目,令慈濟志工看得食指大動。

◎臺灣女兒 愛在他鄉

陳惠如因採購工作與安德克相識,問她願不願意至外國工作,她首肯後於1994年來到波蘭。二人後來於2000年結婚,育有二個女兒,一位二十歲,在華沙念大學,小女兒念高二,家庭幸福美滿。

13日中午,團隊前往發放場地準備,他們夫妻也已到場,跟慈濟人碰面,兩人很自然拿起慈濟志工背心穿上,完全沒有架子且親力親為。團隊仔細地布置佛教旗、慈濟旗和基金會布條,也架起證嚴上人法照。陳惠如左看右看,擔心來領物資的烏克蘭鄉親看不到上人法照,請員工特別在上方多加裝一盞燈,以讓來眾看得更清楚。

14日正式發放前,她歡喜地在上人法照前留下倩影。彷彿早已與慈濟結緣,慈濟人一見到她很自然地就稱她為師姊,她欣然接受,毫無違和感。她說:「我已經住波蘭二十八年了,非常高興這次可以配合慈濟一起來幫助烏克蘭,希望發放可以圓滿成功。」

見鄉親進到體育館內,她向前關心,溫言暖語地與他們互動,如春風雨露,滋潤人心。陳樹微希望未來他們能成為奧坡雷的菩提種子,更希望能啟動當地的企業家一起來,接引更多有心有力的菩薩投入。

作為此次發放場地的奧坡雷體育館(Opole Stegu Arena)是一座兼具體育館、競技場和運動休閒場的大型場館。市府早已在中央排放了二百多張椅子,四周也都備好桌椅、電腦和音響。

慈濟的團隊多加了三位成員,他們是來自荷蘭的鄭慈璐和英國倫敦的林正中、馬君臺。鄭慈璐將擔任活動音控,林正中和馬君臺則與烏克蘭青年志工Yaroslavl以中英烏語為愛灑進行做介紹及翻譯,一支好棒的生力軍。

◎貼心設想 盡善發放

發放時刻即將啟動,阿爾卡迪烏什市長在安德克陪同下視察場地,此次發放受到當地媒體的重視,包括電視臺和平面媒體也都來了。除了他們二位受訪,也訪問了陳樹微。

媒體問到,慈濟為什麼選擇來Opole及有關烏克蘭戰爭的感想。陳樹微告訴他們:「我們是佛教團體,我們不分宗教,也不參與政治,我們是帶著上人愛與關懷的理念而來。」她向其中一家tvn24記者介紹慈濟,分享靜思語和慈濟五十五年英文特刊,同時也邀請他來當慈濟志工,他笑著回答說:「可能性很高。」彼此磁場相近,相談甚歡。

場內響起〈大地和風〉輕柔的樂音,以當地烏克蘭志工和市府同仁組成的服務人員也已就定位,要提供給今日(6/14)到場者的礦泉水以及購物卡、毛毯等也一一就定位。場外,等待進場的烏克蘭鄉親也已排起長龍,社會局和保全人員把守第一關在門口確認名單。

事關社會福利,市府家庭援助中心主任Małgorzata Kozak、福利中心主任Anna Radlak和社會活動中心協調員Agnieszka Lukasińsko不敢大意,發放前一日即來勘查,今日更加入服務行列,務使活動進行順利。

考慮大多帶有幼兒的媽媽要核對、填寫資料等需花去一些時間,市府貼心規劃了兒童照顧區,讓孩子們可以在那裡畫畫圖,志工充當起保母,幫忙抱孩子,跟他們互動,好讓家長可以心無旁鶩的完成登記。

由於還是有人來到現場,發現自己並不在名單內。現場也有排除區,有專人為他們解說,確認符合資格但不在此次發放對象者,則請其留下聯絡資訊,待下次有發放物資時再行聯繫。用心服務,由此可見。

◎緣起不滅 道心相續

在烏克蘭愛國民歌〈烏克蘭的榮耀〉〈Ukrainian patrotic folk song〉的音樂聲中,愛灑揭開了序幕。螢幕上烏克蘭國旗上一隻銜著橄欖枝的和平鴿振翅飛翔,「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的盼望,觸動著每個人的心弦。

隨著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回收再利用的影片,毛毯來自回收寶特瓶的循環再利用,以及《行願半世紀》的播放,烏克蘭鄉親觀賞時都非常投入。隨著〈一家人〉的手語,大家站起來跟著比手語,雖然很生疏,但用烏克蘭鄉音唱出的歌聲卻是那般純真。有人納悶:「我怎麼不曾在烏克蘭聽過這首歌呢?」原來那是華沙的志工特地進錄音室錄製的,要用一家人的溫情,化解鄉愁。

「竹筒歲月」的時刻到來,鄉親慷慨解囊,很多人直接就投入二十元波蘭幣(約合新臺幣一百三十元),現在處境的他們來說,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金額。入場時曾跟馬君臺透過手機翻譯軟體互動,行走需要助步器的八十七歲老婦人,投完後,歡喜地與奧地利志工游慈直合影。雖然語言有隔閡,但心意相通。三場發放募到的金額,將捐給市政府做急難救助之用。

發放的時刻到來,志工九十度彎腰送上購物卡和毛毯。有對夫妻孩子因孩子生病了需就醫,來不及參加完活動,一路從盧布林跟著來協助的留學生Joey確認資料正確,決定發給他們,好讓他們先帶孩子去醫院。

三場發放下來,共計送出四百五十九張購物卡,三百四十五條毛毯,明天(6/15)同樣有三場要進行。

散場時,有位烏克蘭婦女前去向英國志工林正中請教,如何從網路上找到〈一家人〉,因她女兒很喜歡這首歌;另一位女士在領到毛毯後,不斷向臺灣人道謝。「我們也要謝謝你,給我們機會呢!」有二家人願意多跟志工分享他們如何從烏克蘭逃至此地的過程,如同其他七百多萬同胞,一樣的顛沛驚險,一樣的令人心酸!

烽火連月,兵戈未息,來到烏克蘭,慈濟人見證了戰爭帶來的悲情,令人唏噓;也看到了波蘭人的愛,雪中送炭。「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因此行得識安德克夫婦,牽起大愛的善緣,「無情荒地有情天」願此緣緣起不滅,菩提道上永相續。

圖左 :企業家夫人陳惠如(左)見鄉親進到體育館內,她向前關心,溫言暖語地與他們互動,如春風雨露,滋潤人心。[攝影者:陳樹微]
圖右 :市府家庭援助中心主任Małgorzata Kozak、福利中心主任Anna Radlak和社會活動中心協調員Agnieszka Lukasińsko(由右至左)不敢大意,發放前一日即來勘查,今日更加入服務行列。[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陳惠如請員工在上人法照上方多加裝一盞燈,以讓來眾看得更清楚,她也在法照旁留下倩影。[攝影者:陳樹微]
圖右 :德國慈濟志工陳樹微(右二)接受當地媒體訪問,轉達慈濟是佛教團體,不分宗教,也不參與政治,是帶著上人愛舆關懷的理念而來。[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發放開始前,奧波雷體育外烏克蘭鄉親已排成長龍,等待入場。[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有對夫妻孩子因孩子生病了需就醫,來不及參加完活動,一路從盧布林跟著來協助的留學生Joey(右)確認資料正確,決定發給他們,好讓他們先帶孩子去醫院。[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行走需要助步器的八十七歲老婦人,投完後,歡喜地與奧地利志工游慈直合影。[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市府貼心規劃了兒童照顧區,好讓家長可以心無旁鶩的完成登記。[攝影者:陳樹微]
圖左 :播放《行願半世紀》,烏克蘭鄉親觀賞時都非常投入。[攝影者:陳樹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