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生活在恩惠中 慈心之家媽媽從付出中體悟

E-mail 列印
「今天跟慈濟到馬弗拉克(Mafraq)發放物資,天氣非常熱,溫度很高,我為他們感到難過,生活在這樣的地方真的很煎熬。」約旦「慈心之家」瑪哈(Maha)曾是敘利亞難民身分,如今將心比心,感受到自己其實生 活在恩惠中,「很感恩慈濟持續幫助他們,希望他們的生活可以改善。」

慈濟志工長期關懷馬弗拉克第一區紮它里(Zaatari)本土貝都因(Bedouin)帳棚區,已經二十年,而在虎威賈村(Huweyja),關懷敘利亞難民自2018開始,也已經四年了。2022年6月10日志工一行十三人,再度踏上關懷之路,此次「慈心之家」單親媽媽透過付出,也一起見證「見苦知福」的精神意涵。

◎烈日當頭 關懷愛灑不缺席

這天(6/10)早上七點三十分,陽光普照,安曼(Amman)三十度,馬弗拉克(Mafraq)三十五度。志工從約旦分會所在的首都安曼出發,歷經二個小時的車程,十點來到距離九十七公里的第一區紮它里本土貝都因帳篷區,對二十八戶的關懷戶進行發放。

他們是約旦籍的貝都因人,因為教育程度低,只能靠打零工來維生。其中一位是志工卡利爾(Khalil Awdeh Almesqi)的大兒子,今年(2022年)二十八歲,已婚育有兩個孩子;他高中沒畢業即在大學裡當清潔工,為賺取生活費養家,一個月薪水一百五十元約幣(約合新臺幣六千元)。

從他童年有記憶以來,就有一群來自臺灣的「藍天白雲」志工,定期來發放食物,甚至幫助他們醫療費用,這是一分他心中永遠忘不了的恩情。

慈濟這次發放提供的食品,含有白米4.5公斤,白糖四公斤,紅茶包一百個,扁豆三公斤,還有可以煮成主食的碎麥子三公斤,食用油三公升,蛋一盤三十個。如果一個六口之家,可以維持二十天的生活,其他十天則可以煮扁豆湯配大餅充飢。

◎柔軟身段 帶給孩子大溫暖

因為貝都因傳統生活方式是游牧,即便到了現代,他們還是習慣住在帳篷裡。必須忍受夏天的酷熱,冬天的嚴寒,有些季節還夾雜著沙塵暴、飛沙走石,及帳篷被吹倒,甚或沙漠中的蛇蠍也會經常爬進帳篷中。

孩子們唸書在國小畢業後,就開始跟著家中長輩打零工,或者撿回收變賣,賺取零用金幫助家計,很少有繼續升學的條件與動力。

每兩個月慈濟會到紮它里這一區來關懷,這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志工媽媽們會帶給他們蛋糕、果汁、棒棒糖,還有氣球、玩具;「慈心之家」媽媽們輕聲細語的柔軟身段,則帶給這些貧困孩子很大的溫暖。

在發放圓滿後,卡利爾邀請志工們到帳篷裡喝茶,「慈心之家」媽媽們看到裡頭簡陋的住處,很驚訝他們過著如此艱苦的生活環境,相較起來,其實自己是幸福的。

◎從小紮根 接受教育的機會

繼第一區的關懷後,十點四十五分志工出發來到第二區虎威賈村(Huweyja),關懷敘利亞難民四十三戶家庭,兩區相距十一公里,車行二十五分鐘。

這一區的居民是敘利亞逃難過來的貝都因人。他們夏天在馬弗拉克當農工,工資是一小時一塊約幣(約合新臺幣四十元)。在大太陽下摘番茄、水果,但工作機會不是天天都有,要看農場的收成而定,生活對他們而言很是艱辛。

冬天的時候,他們會移居到約旦河谷區,因為那一區海拔低,氣候較溫暖,可以全年種植蔬果。所以年輕的男主人會外出打工,卻留下老弱婦孺,繼續住在馬弗拉克的帳篷區。

慈濟在虎威賈村的深耕,除了每兩個月發放食物包,還有以工代賑二十九歲的卡蒂佳(Khadijah)老師,協助照顧孩子們的學習狀況。2020年10月成立了一間圖書室,希望孩子們多念書。2021年8月,慈濟捐贈了一間簡易屋教室,並且聘請一位約旦籍的英文老師,希望難民孩子們也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機會。

「靜思語教學」在每一次發放中,也給關懷戶們帶來慧命的啟發,孩子從小學習靜思語,引導正念正思維,希望善的種子從小紮根,當他們長大後可以行正道,做善事,幫助更多的人。

醫療方面的照顧也不缺席,每一年舉辦兩次義診,邀請安曼的醫生來到帳篷區看診,也鼓勵他們「受苦難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進去」的慈濟仁醫精神。平時若有病患,他們也可以到安曼與慈濟合作的貝雅德醫院(Al Bayadir Hospital)看診取藥,如果有更嚴重的病情,也可以請合作的醫生寫報告,並申請手術許可開刀治療。

◎用心陪伴 感恩尊重傳大愛

「慈心之家」的媽媽參與多次發放後,一舉一動也漸漸具有慈濟的人文,大家同心協力,一起搬物資,感受愛的重量;跟關懷戶的孩子們互動,也不再像六個月前一般陌生與拘謹。

她們眼神中自然流露出母親的關愛,把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呵護。當聆聽關懷戶訴說他們生活的艱辛故事,從志工媽媽眼中流露出的不捨與難過,可以想像同理心與慈悲心,一次又一次在愛灑中已漸漸培養出來。

時間可以成就一切,一次又一次的愛灑發放,不只關懷戶不再餓肚子,「慈心之家」媽媽們體悟到的是「多做多得,利他也是利己」。她們專注的眼神,溫暖的舉動,是約旦廣大福田中一篇篇真善美的詩篇。

當她們從受照顧的難民,搖身變成身體力行去照顧貧戶的志工,慈濟善行對她們的心理療癒是無價之寶,漸漸匯集成一股善的力量,利益群生的志業,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向前行。

圖左 :2022年6月10日早上十點,到馬弗拉克(Mafraq)第一區——紮它里(Zaatari)本土貝都因(Bedouin)帳篷區,進行二十八戶的食物品發放。[攝影者:林綠卿]
圖右 :馬弗拉克第一區紮它里本土貝都因帳篷區。見習培訓志工如思 (Mohammad Alroz,左)跟關懷戶的孩子互動。[攝影者:林綠卿]

圖左 :馬弗拉克第一區紮它里本土貝都因帳篷區,簡單的海綿蛋糕,在貧困地區孩子眼中是無比的美味。[攝影者:林綠卿]
圖右 :2022年6月10日 馬弗拉克第一區紮它里本土貝都因帳篷區。慈心之家媽媽 法蒂瑪(Fatima)以身作則,教孩子要保持環境整潔。[攝影者:林綠卿]

圖左 :志工到第一區紮它里本土貝都因帳篷區,到以工代賑志工卡利爾(Khalil Awdeh Almesqi)先生家訪。[攝影者:陳秋華]
圖右 :慈濟這次發放提供的食物品含白米4.5公斤,白糖四公斤,紅茶包一百個,扁豆三公斤,碎麥子三公斤,食用油三公升,蛋一盤三十個。[攝影者:陳秋華]

圖左 :志工來到第二區虎威賈村(Huweyja)敘利亞難民帳篷區有四十三戶的關懷戶們,正等待發放。[攝影者:陳秋華]
圖右 :在第二區虎威賈村敘利亞難民帳篷區,約旦分會執行長陳秋華(濟暉)向每一位關懷戶送上祝福。[攝影者:林綠卿]
圖左 :在第二區虎威賈村敘利亞難民帳篷區,孩子展現的笑容,就是志工最大的收穫。[攝影者:林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