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歐洲 歐洲 不一樣的人生 留學生Jeff愛灑盧布林

不一樣的人生 留學生Jeff愛灑盧布林

E-mail 列印
「他這是典型的運動神經元受損,你看他兩手蜷曲,鼻子上插的是給鼻胃管灌食用的……」說話的人是Jeff,來自臺灣鹿港的留學生。輕輕觸碰著推車上孩子的腳底板,跟旁邊的慈濟奧地利志工游月英、蔡麗娜說明他觀察到 的情形。

高中畢業後,朋友跟他說波蘭的學醫環境不錯,在父親支持下他遠渡重洋,「我從小就想要當醫生,高中的時候都會有性向測驗,測驗出來就是推薦我往醫學相關的行業。」六年留學生活,他順利通過全英文式的課業,也學到波蘭語,並認識西方國家不同文化,增長了見聞。

◎加入援烏 愛心不落人後

從在醫院同部門實習的學弟Joey處,得知慈濟要在盧布林發放,需要志工,「我在臺灣也有在做善事,來到波蘭都只是捐錢,沒有實際參與救災的活動,慈濟在找人去現場幫忙,我又剛好有認識的烏克蘭人,也想要去見識,我就過來了。」

來了果真沒有讓他後悔,「慈濟真的有在做事,不帶任何利益色彩。很幸運就認識了乾媽(德國志工陳樹微),然後認識了我的乾阿嬤(游月英),她們待我非常好。」Jeff跟著大家一起茹素,也很習慣,「我阿嬤吃早齋,覺得吃素相對比較清淡。」

6月9日省文化中心「友誼之家」啟用空檔,他牽著游月英的手,跟著明愛會志工上到二樓參觀。明愛會志工指出,「友誼之家」除了有為烏克蘭鄉親提供就業諮詢,旁邊房間還有律師的法律服務,另外也有心理的諮商。明愛會設想周到,希望烏克蘭鄉親在盧布林獲得未來生活更穩定的協助。Jeff幫忙居中翻譯讓游月英更了解,也深入社工服務的項目。

有乾媽、乾阿嬤的疼惜,他的孝順也讓她們讚不絕口。忙完啟用準備,游月英剛坐下來,Jeff走到她的身後說:「阿嬤,我幫你『抓龍(按摩)。」「你怎麼對阿嬤這麼好?」「阿嬤年紀這麼大,還來做志工,還做包子、紅龜粿和茶葉蛋來給我們吃,我幫她按摩是應該的。」他念念不忘五月初,游月英特地帶來跟參加浴佛者,結緣的好滋味。

「很感恩給我們年輕人機會。」Jeff謙說自己就是跑跑腿,反過來要感恩有這千載難逢的因緣。從四月初的第一場發放到現在,唯一讓他「卡卡的」是與烏克蘭鄉親的語言溝通,「烏克蘭語聽得很勉強,要翻譯也都是很勉強,所以就讓我想要學習更多語言和不同文化。」

◎信人有愛 大愛無國界

說起發放帶給他的感動,Jeff一連串說了好多讓他印象深刻的例子。

「有一個十三歲的妹妹,她是完全不要我們的補助,我跟她說有這個機會。她說,我完全不想要。她說,我願意來當志工,我想要用以工代賑的錢來學習中國的文化,就是臺灣的佛教文化,還有臺灣的文字。」他很感動女孩不是用來滿足個人的吃喝,而是想多認識臺灣和佛教精髓,「她很感動,因為她覺得我們是一個亞洲國家,怎麼突然的就過來這裡幫助他們。」

他不曾聽過中文版的〈一家人〉,「但是我覺得,我們能夠跟烏克蘭人凝聚一個心的感覺,這是很重要的,就是我們要讓他們覺得,不需要很艱深的言語或是辭彙去讓烏克蘭人感動。最重要的,就是讓他知道,我們是打從心裡的來幫助你,我們是一家人。」

Jeff看到很多人聽到歌聲時都忍不住激動落淚,「連發放中有一個城市的市長都跑過來跟我說,有感受到臺灣人的熱情,就是能感受到從心而發的感動。」

不只在會場,場外他也有巧遇,「我去拿午餐的時候,走在路上,就遇到了兩三個我們之前曾經幫助過的烏克蘭人,跑來一直用烏克蘭語跟我說『謝謝!』剛好路邊有一個高中生,他跑來幫忙翻譯,跟我說很謝謝我們的幫助。」

這位高中生沒有奢望過會有一群人來給予他溫暖,他反而希望「我們都身體健康。」他有看到上人《行願半世紀》的影片,也希望上人身體健康。Jeff覺得很幸運,來慈濟幫忙發放,無形中也學到很多。

「竹筒歲月」讓他想起了小時候的小豬撲滿,存滿了,拿去捐給慈善機構,都是在付出愛心,這讓Jeff回憶起童年最初的感動,找回童年最無怨無悔付出的感覺。「就是一塊錢、一角,積少成多,就可以拯救一個家庭;也就是因為你的付出去拯救一個家庭,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在臺上,Jeff跟鄉親說明著其中的意義,大家也紛紛響應。

雖然沒有很深入寶特瓶回收,再製造環保毛毯的過程,但是他覺得整個過程很特別,而烏克蘭人拿到毛毯,也都蠻喜歡的。有烏克蘭人特別寫信或者是跑來跟他說,「環保毛毯很舒服,後來把它拿去給在烏克蘭的親友。因為烏克蘭親友可能從馬里波撤過來,也是流離失所,他就給了親友,讓他有暫時的溫暖,不至於在外面或是睡在路邊受凍。」其實聽來都讓他滿感動的。

「不是只有臺灣人有這分愛心,全世界的人其實都是有這種愛心的,也希望可以讓這些愛能夠延續很久。」Jeff肯定的說,因為這是他在盧布林親身見證的大愛。

◎錢是有限 臺灣愛心無限

從小家庭幸福,不曾有過生活上的擔憂,但在盧布林Jeff看到烏克蘭媽媽們,一個人要帶小孩,小孩子要自己學會生活,學會堅強。「比如有一位十七歲的孩子,他的爸爸去打戰,媽媽是護士,就得自己一個人逃來波蘭。」

「我學會了同理別人的心,不再侷限在自己的生活圈裡,而是更大的去包容所有的人,更大的去接受或學習所有的人事物,虛心地去求教。」Jeff在發放中學到人生中重要的一個課題。

他在盧布林的一切,臺灣家人都知悉,「乾媽都會幫我拍照,我爸爸很支持我來做這些事,他就覺得人要學著長大,不再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再是以讀書為主,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父親更希望他能身體力行去助人。

Jeff的父親也是一名醫生,他小時候就曾接受過獎助學金的幫助,很感念這分恩情,長大後用他自己的愛心去回饋這個社會。在Jeff就讀的國小,父親多年持續行善,捐助清寒學生,提供營養午餐。父親的典範身影深烙在他的腦海中,「我爸爸其實做了很多回饋社會的事,從小到大,我就是覺得臺灣的愛心是無遠無盡,雖然大家的錢是有限的,但是愛無限。」

將來回到臺灣之後,Jeff想要去幫助更多人,他也想讓患者或是親友知道,他在波蘭不同的人生,因為慈濟援助烏克蘭,讓他人生增添了很不一樣且豐富的色彩。

圖左 :臺灣留學生Jeff(右)協助「乾媽」德國慈濟志工陳樹微用藍芽連線愛灑要用的音樂。[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英文流利的Jeff(右)與志工陳樹微、明愛會志工團團長Anastasiia討論發放的細節。[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明愛會志工指出,「友誼之家」除了有她為烏克蘭鄉親做就業諮詢,旁邊房間有律師提供法律協助,另外也有心理諮商的服務。[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忙完啟用,游月英剛坐下來,Jeff走到她的身後說:「阿嬤,我幫你『抓龍(按摩)。」[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Jeff(左)和學弟Joey一起協助6月10日盧布林友誼之家發放前的投影設備。[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Jeff(右)和「乾阿嬤」游月英(左)及以工代賑烏克蘭志工一起在臺上比〈一家人〉手語。[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臺灣留學生Jeff輕輕觸碰著推車上孩子的腳板,跟旁邊的慈濟志工游月英、蔡麗娜說明他觀察到的情形。[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Jeff(左)協助烏克蘭鄉親填寫領取購物卡需要的資料。[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住在盧布林The little prince兒童臨終關懷中心的烏克蘭婦女Korniievska,一歲女兒罹患重病,Jeff(右)陪同志工前去了解她的需求。[攝影者:朱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