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歐洲 歐洲 女中豪傑陳樹微 坐鎮盧布林援烏

女中豪傑陳樹微 坐鎮盧布林援烏

E-mail 列印
「上人,這是我們在盧布林與明愛會志工共用的辦公室,我可以在這裡安安靜靜地跟您連線說話……」6月17日波蘭早上時間,與靜思精舍連線做援烏報告時,德國慈濟志工陳樹微(慮暉)如是開場。

她所在的位置是盧布 林省文化中心「友誼之家」二樓的一間寬敞辦公室,對面還有一間小型會議室,可以給雙方志工休息用。這一切,得來不易,全賴她自3月29日抵達盧布林後,與「明愛會」攜手為烏克蘭鄉親的努力被肯定,讓慈濟有固定的場所,在當地經營國際賑災工作。

◎從左手到右手 國際賑災不畏難

「兩年前范德祿師兄往生的時候,上人就說:『現在范居士給妳右手,我給妳左手,中間做妳自己想做的事。』」說起近三個多月來的心路歷程,陳樹微剛開始有很多事做得不是很順,有一點煩惱心。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呂宗翰過來陪伴,陳樹微跟他開玩笑,可能上人給我左手,左手做起來就卡卡的。連線時,呂宗翰請示上人,上人就說,「你現在跟她講,我叫她換右手,這樣做比較順,她就用右手全心去做。」

經上人指示後,加上靜思精舍師父持續關懷,和波蘭前線團隊相互鼓勵,她展現「信心、毅力、勇氣」,許多事真的迎刃而解,做得令波蘭人佩服,願意與慈濟合作。

一群波蘭留學生也對她心服口服,親暱尊稱她「乾媽」、「阿母」,他們跟前跟後一起奔波,勞心勞力;還有奧坡雷(Opole)實業家和市長也歡喜攜手,共同做出斐然的成果;最重要的是有成千上萬的烏克蘭鄉親和他們的家人,因為慈濟的雪中送炭,得以溫飽,有了等待戰爭露出曙光的力量。。

◎彼此相知相惜 穩健踏出每一步

「波蘭開始援烏的時候,上人就說,『樹微妳行李準備準備,去那邊坐陣!』」想到上人的期望,陳樹微二話不說,背起行囊來到波蘭。來了以後,不曾有過的考驗卻不斷出現。

一開始與有心的臺灣留學生一起援烏,她調整心態,只為使命必達。「因為不曾和如此年輕的慈濟人在一起,當然也要『返老還童』啊,有時候他們在講年輕人的事,我也要『摻一腳』,跟他們互動。」

陳樹微了解,這群優秀的年輕學子,有愛心也有耐心,但要跟他們共事,有時候也要順著他們;有時候因為他們不太了解慈濟,也要讓他邊做邊調整。

隨著歐洲慈濟人陸續前來,他們帶入上人的理念,引領留學生融入慈濟人文,互動起來也更加順暢。「我希望這一些留學生回去以後,都是我們的大醫王,我們的慈誠,這是最讓我歡喜的事。」陳樹微視學子們如己出,關懷備至。

從2012年受證成為慈濟人,不過十年光景,她卻已經走過多國的國際賑災。第一次歐洲海外賑災,就是由她和德國夫婿范德祿帶著慈濟人前往義大利勘災,還有波士尼亞、塞爾維亞、德國等地,如今來到波蘭。她穩健地踏出每一步,運籌帷幄,許多歐洲慈濟人跟她建立起賑災的革命情感,彼此相知相惜。

◎種下愛的希望 不只發放購物卡

來到盧布林接觸NGO團體,陳樹微感覺和明愛會團體理念相近,彼此較有默契,雙方建立共同的信念「不僅僅發放購物卡,還要給予愛與關懷,在他們心裡種下愛的希望,相信人間有愛,不會因為戰爭產生仇恨或不平衡。」

「提供兩千塊波幣的購物卡,兩三個月很快就用完了。」陳樹微知道給予愛與關懷,他會永遠印記在心裡,可能長達一輩子。

新的問題來了,有些住在邊界的烏克蘭人,坐車來領卡,卻失望而回,因為物資是有限的,是要給真正有需要的人,發放只好暫時喊停。剛好明愛會跟市政府簽約,利用省文化中心這棟建築,做為幫助烏克蘭人的活動中心,規劃提供托兒、心理諮商、波蘭語教學和社會福利服務等,也提供其他NGO單位進駐。

歷史悠久的文化中心,因空間先前並未全數使用,整個房間暗暗的,有一點點霉味,但是經過志工合作打掃後,變得很明亮。打掃完成,陳樹微和奧地利志工游月英、英國志工蔡麗娜,還特地到城區尋找合適的盆栽來裝飾,搭配從德國帶來的宇宙大覺者、慈濟基金會布條,讓會場更有慈濟人文。

目前明愛會跟政府先簽三個月的合作契約,陳樹微表示,明愛會也是志工制,約有一百多位烏克蘭志工,他們啟動懂得波蘭語的烏克蘭志工來管理。明愛會志工團團長安納斯塔西婭(Anastasiia)很高興與慈濟人一起共事,因為不是只是給,還有愛與關懷,。

烏克蘭人安納斯塔西婭,移民波蘭已八九年,目前經營美甲沙龍,因為深愛自己國家,就這樣放下店面,把時間都付出在天主教明愛會,伸出援手和慈濟援助盧布林的烏克蘭鄉親。

◎被迫離鄉背景 不捨殘障的孩童

陳樹微觀察到,這一次烏克蘭的難民,和五年前的敘利亞難民,和阿富汗、伊拉克,完全不一樣。因為烏克蘭的文化水平還有教育完全不一樣,而且歐盟對他們是蠻優待的,把他們當作一家人,沒有把他們當做是難民。

然而烏克蘭人民大量湧進波蘭,最基本的食衣住行都會形成考驗。她認為假以時日他們還是會回到烏克蘭,因為那裡才是他們所愛的國,更有他們的家。

「烏克蘭的難民會跟著我們合十,跟著我們進行儀式,一起祈禱、許願,他們都可以接受。」烏克蘭鄉親願與慈濟人一起為天下無災無難祈禱,陳樹微感到很欣慰。

但令她更心疼不捨的是殘障的孩童和行動不方便的鄉親,被迫離鄉背景,景況堪憂。「救急不救窮。如果繼續下去,一段時間就要另外的方式來陪伴,不是給他們現值卡,就可以解決的困難。」

◎會是人間佳話 一起行慈悲喜捨

6月9日省文化中心啟用,盧布林教區總主教開幕時稱此為「友誼之家」,隨同他前來的副執事保羅神父(Paweł Zdybel)、盧布林省副省長Zbigniew Wojciechowski和志工團團長安納斯塔西婭抽空到慈濟發放場地致意,讓慈濟人有蓬蓽生輝的歡喜。

陳樹微進退有據的接待,她不僅是慈濟在盧布林的總指揮,還身兼場布、總務、財務、機動和真善美等,隨時將前線概況的圖文影傳會群組,讓慈濟家人知悉。

6月20日盧布林新一波的發放開始,也有了新氣象。她放手讓烏克蘭以工代賑的志工承擔,全埸從介紹慈濟到發放都井然有序,「太感動了!」

一位烏克蘭婦女Liudmyla女士流著眼淚找烏克蘭志工協助翻譯,她告訴陳樹微:「我在電視上看到慈濟、很榮幸今天真的可以拿到慈濟的物資,感動也感恩。」陳樹微與她合影,也祝福她生活能安頓,期待有緣再相見。

陳樹微欣喜有烏克蘭志工,還有已經在波蘭生根的烏克蘭人,一起成為未來的種子。日後不論在波蘭或是烏克蘭,有更多在地力量和慈濟一起行慈悲喜捨、濟世救人的工作,會是人間佳話。

每當想起上人肩上扛著天下救苦救難重責,陳樹微不敢喊累,「視訊的時候,上人問我,妳累不累?我不敢說累。不過上人還說,『我知道很累。其實要促成一大事圓滿,每一個人心理跟身體都會累。』」

「有因緣我們就要把握,感恩有機會跟年輕人在一起,在他們身上,其實也學習蠻多的。」她謹記上人慈示,妳去做事不是為我做,是為妳自己做。是啊!「心想也是為自己承擔,可以多做就是多做,現在已經六十幾歲了,可以再做幾年?」

圖左 :三位加起來年紀超過二百歲的歐洲慈濟志工,左起依序為陳樹微(慮暉左)、奧地利游月英和荷蘭鄭慈璐,是國際賑災的好夥伴,在奧坡雷發放結束後歡喜合影。[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一家老人院收容了五位年長烏克蘭難民,院方代表傑克先生前來參與發放,感恩慈濟的大愛,與慈濟志工陳樹微合影。(照片:慈濟基金會提供)[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5月16日起,慈濟與明愛會合作,由陳樹微(右一)帶領志工一連五天在盧布林的明愛會發放購物卡與環保毛毯。(照片:慈濟基金會提供)[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在友誼之家二樓的辦公室,配備有傳真機、桌椅和櫃子可供志工使用,陳樹微正在布置現場。[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陳樹微(右)指揮若定,告知以工代賑志工如何向前來的鄉親說明。[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在波蘭盧布林地區舉辦浴佛祈福活動暨購物卡發放,帶領眾人共聚善念,一同祈福。善心匯聚,陳樹微(左)分享竹筒歲月,從志工到難民朋友,紛紛響應。(照片:慈濟基金會提供)[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奧坡雷(Opole)發放,陳樹微(中)與當地實業家夫人陳惠如(左)帶動氣氛。[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奧坡雷市長阿爾卡迪烏什•維希涅夫斯基(Arkadiusz Wiśniewski,左四)非常感謝慈濟帶給烏克蘭鄉親和市政府很大的協助,6月14日發放結束後,宴請實業家安德克夫婦和慈濟志工。(照片:陳樹微提供)[攝影者:陳樹微]
圖左 :發放時懸掛的基金會布條是陳樹微(右)從德國帶來的,她有一定的摺法,才能使布條平整,不會皺巴巴。6月15日奧坡雷發放結束,協助她收布條的是基金會同仁呂宗翰。[攝影者:呂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