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當慈濟理念融入企業文化

當慈濟理念融入企業文化

E-mail 列印
一進入大型專業的Zero Spot洗衣工廠,空地一隅整齊堆放著塑膠桶,它們已被分類好,等待被回收。大堂顯眼的位置,擺滿慈善機構感謝狀、紀念牌,以及支持政府主推綠色活動的參與證書。

「取之於社會,用之 於社會。」堅信綠色企業理念的張秀玲,在事業上拼搏,也用心投入慈濟志業回饋社會,讓企業善盡社會責任。她還鼓勵員工參與慈濟活動,響應竹筒歲月「小錢行大善」的精神。

◎企業家帶頭做

2022年6月7日,新加坡慈濟實業家團隊又一次走進Zero Spot公司,向受邀實業家和員工分享,愛地球、護生態和慈濟大愛足跡。

在公司大堂臨時布置的講堂裡,資深財務職員陳弋和志工互打招呼,神態熱絡。任職十餘年的陳弋說:「(慈濟志工)經常來,我們都認識了,是好朋友。」

從陳弋口中瞭解到,在老闆張秀玲長年宣導下,環保實踐、蔬食推廣,這些綠色理念已融入企業文化,並為員工所認同。大家除了積極做回收,在疫情以前,也回應每週一餐素,以素食護生。

員工都十分認同慈濟大愛濟世的理念,現在公司幾乎每位職員桌上都有一個竹筒,一些職員也隨張秀玲參與浴佛典禮、2013年《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經藏演繹等慈濟大型活動。有的職員甚至加入慈濟,成為志工隊伍的一份子。

◎匯聚愛的力量

在環保袋還未普及的2008年,張秀玲已開始回收酒店報廢的床單,縫製成環保購物袋做義賣。長年推動環保的張秀玲分享:「開始接觸佛法後,做生意的心態改變,這些年一直思考如何能夠利益社會,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

張秀玲也略帶傷感地提及,實業家前輩沈喜洲志工在去年6月6日驟逝,希望將他的愛延續。

「付出無所求的愛,我在喜洲師兄身上、在慈濟這裡見到了。人生最可貴的,是我們的『心』,我找了好久,漸漸在慈濟找到答案。希望大家也都能找到內心想要的答案,讓生命活得更有價值。」

張秀玲亦提及,自家外甥參與慈濟教育活動期間,讓她深入見證慈濟的教育人文。

從親子班到慈少班,張秀玲的外甥徐靖彥小小年紀,卻已是第十一年參加慈濟。這五年來,徐靖彥主動把所有收到的紅包悉數捐出,因為他希望把所有人給他的祝福,轉贈其他人。

略帶靦腆的慈少徐靖彥說:「如果能分清楚『想要』和『需要』,就能完成很多事,無論是利用自己的力氣或金錢來幫助別人。有時我也會想,要怎麼利用(紅包錢)呢?但進一步思考就會發現,只要能幫助別人,自己就會開心。」

從前輩沈喜洲身上看到實業家為社會樹立的最佳典範,又從外甥徐靖彥身上看到慈濟教育志業成功培養的品格教育。

透過一老一少行善的實踐、對善良的認知,多年的親身參與和見證,讓張秀玲信念更堅定,認識到捐款固然是一種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在企業裡推動慈濟的理念。

「讓我們一起匯聚愛的力量。」張秀玲向臺下呼籲,眾人也熱烈鼓掌回應。

◎用愛灑下善種

「感恩大家放下繁忙的事業,來瞭解慈濟志業。」從三十個家庭主婦的「竹筒歲月」緣起,到現在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四大志業。志工林志偉和林偉慶向眾人介紹慈濟的緣起和理念,以及慈濟人在全球的大愛足跡。

進入答疑解惑環節,聽眾踴躍提問,現場氣氛熱烈。有職員在張秀玲帶動下,參與過好些慈濟活動,聽到有灰衣志工說想穿「藍天白雲」制服,因而好奇慈濟志工不同制服背後的表徵;有人關心宏大命題,想瞭解慈濟如何在國際平臺發揮作用,推動環保減緩環境危機。

更多聽眾想進一步瞭解善款的後續處置,如慈善訪視如何接案和給予輔助、善款是否都用在新加坡等。歡愉氣氛下,五花八門的疑問,一一得到完整解答。

即便熟悉慈濟,在上午的分享會中,陳弋依然認真抄寫了不少筆記,收穫滿滿。她說:「每次都有新收穫,分享(慈濟)做了什麼事的內容也不一樣,去年的是為菲律賓風災賑災,今年是幫助烏克蘭難民。有的內容重複,但可以加強記憶,是很好的。」

愛灑接近尾聲,志工黃泉霖代表慈濟接受來自眾人的善款,接著所有志工表演慈濟歌曲〈一家人〉。溫柔的旋律、感性的歌詞,讓人放下拘謹的神情。司儀邀請來賓站起來、手把手,圍成大圈圈。

◎慈濟隊伍浩蕩長

實業家夫妻佘昀錚和李懿修同張秀玲是多年好友,大家都是新加坡實業家聯誼會成員。兩人在受訪時數度流淚,提及慈濟在波蘭援助烏克蘭難民的大愛足跡,佘昀錚難掩內心的感動說道:「一場戰爭可以摧毀無數家庭,當這些人很無助,慈濟聚集很多志工,安定大家的心,給他們方向,這是最重要的。」

佘昀錚表示,都市人終日汲汲營營,為私人意欲而奮鬥,但觀看慈濟影帶時,他再次深刻體會到,服務他人令施者本身受益。因為能夠助人,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光榮的事,要感謝受助者給予助人的機會。

李懿修形容,今天的活動像給她打了一支強心針。「生活太忙碌,行善需要教育,有些人可能想做善事,卻不知如何開始。而行善本身也是教育,讓人看到布施的好,要啟發人的善,我們要在生活中多去推廣。」

李懿修也吐露心聲,分享《靜思語》曾給予的心靈力量。她感動落淚說:「認識慈濟二十年,當有煩惱、路很坎坷,靜思語幫助很大,讀了能洗去壞心情。」

一次又一次邀請慈濟團隊來公司進行分享和推廣,張秀玲在會後受訪時說:「善心、善念需要不斷被啟發。」

秉持「信、願、行」張秀玲步步踏實做,多年來積極接引身邊職員和實業家朋友成為捐款會員。但她認為更要引導人瞭解慈濟,認同慈濟精神,甚至能開始自省和覺察,從中成長,這才讓捐出的善款變得更有意義。

「很多我的會員捐款,是因為信任我甚至應酬我,我覺得這是不夠的。世上不缺慈善團體,但真正用心讓人領受善心,很不容易,慈濟做到了。上人教導我們,募款也要募心。希望(今天的企業愛灑分享)點亮大家內心的小小光亮,進而找到人生方向。」

公司大堂內,在司儀帶動下,大錢甕內匯集一筒又一筒的錢幣,像雨滴落入大海泛起的漣漪,緩緩向外擴散。

一家企業所能貢獻的,不僅僅是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更是通過耳濡目染,貫徹良好的企業文化,讓企業成為一個共善平臺。其中的關鍵,在於領導人的品格,「以身示教」往往是最有力量的帶動。

圖左 :慈濟志工團隊走入Zero Spot公司進行企業愛灑,向職員和實業家分享慈濟故事,藉此啟發人人的愛心。[攝影者:曾美珍]
圖右 :公司又一次舉辦企業愛灑,張秀玲分享自己在慈濟的心路歷程,也期許大家能在環境保護、慈善公益課題有所獲益。[攝影者:曾美珍]

圖左 :深知點滴愛心能彙聚成河的道理,張秀玲(右一)的外甥徐靖彥(左二)在會後將竹筒內的善款倒入錢甕中。[攝影者:曾美珍]
圖右 :在提問環節,臺下受邀出席的實業家和職員紛紛提出疑問,志工林偉慶(左)和林志偉(中)一一耐心解答。[攝影者:曾美珍]

圖左 :加入公司十餘年,陳弋(右)參與過不少慈濟活動,但依然認真抄寫筆記,收穫滿滿。[攝影者:曾美珍]
圖右 :志工黃泉霖(左)代表慈濟接受來自眾人的善款,他感恩大家的愛心,也感恩Zero Spot給予機會分享慈濟的大愛足跡。[攝影者:曾美珍]

圖左 :歌曲〈一家人〉溫暖的心意,來賓感受到了,圈內圈外一起用歌聲和手語來回應。[攝影者:曾美珍]
圖右 :慈濟短片讓實業家夫妻佘昀錚和李懿修感觸良多,尤其認同「翻轉手心」的慈濟助人理念,讓一個手心向上的人也有機會成為手心向下的人。[攝影者:曾美珍]
圖左 :在出口處,志工排列好一支支竹筒和靜思語小冊子等出版品,中英雙語兼備,以便隨時向員工分享慈濟。[攝影者:曾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