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快樂天堂」藝術治療 孩子繪出心裡話

「快樂天堂」藝術治療 孩子繪出心裡話

E-mail 列印
面對記者的提問,十一歲的「快樂天堂」計畫學子卡德里(Qadri Rizal)自信地侃侃而談,並主動介紹自己的藝術創作,展現了超越同齡孩子的成熟穩重,讓母親瑪姿麗紮(Mazlizah Selasa)又驚 又喜。

瑪姿麗紮透露,這樣健談自信的卡德里在幾個月前是難以想像的。「他以前很害羞,不習慣說出自己的感受。但來到這裡之後,我看到了很大的進步。他現在更健談和自信,不再羞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以創造力表達自己

2022年1月開始,德賢小學的二十名小四和小五生,每週三和週五都到慈濟人文青年中心報到,參與「快樂天堂」計畫(Kidz Hideout)。「快樂天堂」計畫是青年中心和教育部在去年開展的一項「課後伴學趣」合作計畫,旨在透過長期陪伴,促進學子的身心成長。

這項計畫裡,青年中心也和公益組織「新加坡紅鉛筆」(The Red Pencil Singapore)合作,展開八次藝術治療活動,小朋友透過繪畫、手工等方式表達內心,並培養自信。

藝術治療時的創作作品沒有好壞之分,這些藝術作品更多是作為學生情感的出口,側重內心的表達。

即便如此「快樂天堂」學子仍然創作出了富有深層意義的作品。青年中心因而決定舉辦「快樂藝術展」(Kidz Creatorz),於5月27日起展出作品一個月。學子也自己擔任導覽員,帶師長參觀。

只見有的孩子靦腆地緊靠著家長,在志工與老師不斷鼓勵下,他們才終於導覽自己的作品。

孩子點滴成長,青年中心的青年外聯專員莎麗法深感欣慰。她表示,舉辦兒童創作藝術展為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隨著時間過去,大家在藝術治療的參與也愈加投入。

◎安全和信任的環境

不過,藝術治療的成效,其實取決於孩子與治療師之間的互動和關係的建立,莎麗法坦言,並非每個孩子在一開始時都會願意動手創作。

「藝術治療是『快樂天堂』計畫最早開展的活動之一,一開始孩子有很大的抵觸,一些孩子說自己不喜歡藝術,我們也擔心那些比較淘氣的孩子不會參與。起初兩節課相當棘手,孩子們不但拒絕坐下來,還到處亂跑。」

「但到了第三節課,當藝術治療師拿出顏料後,所有孩子願意動手創作。即便是那些平常坐不住的孩子也乖乖穿上圍裙,安靜地開始畫畫。就在那時,藝術治療師覺得孩子找到了表達感受的合適媒介,那也是我們第一次注意到,孩子在創作時的行為表現,和平常很不一樣。」

莎麗法提及,藝術治療建立了一個安全和信任的環境,「藝術治療最重要的,是確保孩子可以自由做想做的事,在不加評判下表達感受。課程接近尾聲時,孩子們的表達能力變好了,這包括那些比較沉默的孩子。」

卡德里的母親瑪姿麗紮發現,藝術治療增加了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卡德里的行為也隨之改善。「過去,當卡德里在學校需要幫忙時,他寧願保持沉默。現在他會舉起手來向老師求助,如果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他也會大聲說出來。」

「如果我感到生氣,我可以用紅色畫。如果我感到悲傷,我可以用藍色,我嘗試透過畫畫表達當天的感受。」就連卡德里也意識到自己的轉變,並將繪畫用於內心的表達。

「我改變了很多,我以前比較麻煩,到處亂跑,惹惱老師。現在,我在藝術治療課上只會專注在創作自己的作品。透過繪畫,我可以表達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表達的東西,這讓我感覺很好。」卡德里說。

◎藉著藝術疏導情緒

兩週一次的藝術治療,由「新加坡紅鉛筆」藝術治療師主導,該公益組織在藝術治療領域深耕多年,專案遍布全島。這一次,藝術治療師同樣見證了「快樂天堂」學子的成長,他們變得更自信,能自我覺察和有同理心。

專案協調員蔡志美說:「我看到這群孩子有了很大的成長,儘管一些學生可能不喜歡藝術創作,或者沒有創作出太多作品,但他們培養了同理心,並更多地關注身邊的人。」

蔡志美也是藝術治療師,她解釋藝術治療的核心,當兒童經歷了一些痛苦事件或認識新奇事物,而感到困惑、內心衝突時,往往很難以筆墨、言語表達自己的情緒。而「視覺表達」如不同的顏色、形狀,線條與圖像等,就是一種「自然的、容易被兒童採用的語言」常常可説明孩子說出內心話。

她進一步指出,往往孩子和治療師分享創作想法後,情緒得以轉化,行為也隨之改善。「當生活經驗以或指導下,決定如何以更好或更可控的方式做出回應。孩子們將重新獲得管理思緒的權力感和控制感,這可幫助他們相應地改變自己的行為。」

十一歲的凱澤(Qaiser Haiziq Hasrizan)就是其中一名情緒管理和行為進步的學生。據他的祖母麥依盟(Maimon Karvim)說,凱澤參與藝術治療後變得溫和,不再輕易發脾氣。

麥依盟說:「藝術幫助他完善自己。凱澤喜歡畫畫,如果有更多與藝術相關的活動,可以幫助他進步。同時,他還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他過去常常告訴我們,我們是無法理解他的,但他現在能夠把話說清楚了。」

短短四個月的藝術治療,讓人看見藝術提升心理健康的力量。活動告一段落,但蔡志美期許,未來「快樂天堂」計畫的孩子仍能在創作中,去陪伴、聆聽、看見及滋養自己,達到身心的成長;並希望這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種子,讓他們開始更好地瞭解自己,反思自己的經歷。

對於那些對藝術特別感興趣的孩子來說,藝術可以繼續成為他們發展和發現自我的途徑。

圖左 :為孩子的成長感到驕傲,母親瑪姿麗紮(右)給孩子卡德里(左)送上一個溫暖的擁抱。(螢幕截屏/ 潘在祥)[攝影者:潘在祥]
圖右 :參觀藝術展後,青年中心的青年外聯專員莎麗法(右二)和學校老師相互交流。[攝影者:洪德謙]

圖左 :新加坡紅鉛筆藝術治療師蔡志美(左)在帶班期間,看到學生都有很大的成長。(螢幕截屏/ 潘在祥)[攝影者:潘在祥]
圖右 :展覽前,凱澤自豪展示他的藝術創作。(提供/ 莎麗法)[攝影者:楊淑元]
圖左 :在慈濟人文青年中心展出的其中一件作品,是學生以丙烯顏料在畫布作畫,並黏上絨球。[攝影者:洪德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