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慈濟志工受邀上臺接受感謝並演繹烏克蘭語版的〈一家人〉。[攝影者:朱秀蓮]](/community/./images/community/EB476B7000CF11EDBB0C00C4235A604E_0.jpg)
一百天前數百公里外的戰爭彷彿不曾發生,此刻也沒有任何槍砲彈藥聲從遠處、耳邊呼嘯而過……
◎無國界的愛 在樂音中吟唱
6月1日的烏克蘭兒童節剛過,對重視孩子的烏克蘭人來說,給孩子美好的童年是他們努力的目標。然而,俄烏戰爭摧毀了原有生活的平靜,帶著簡易行李、牽著孩子稚嫩小手的媽媽們,不得不跋涉遠赴外國逃難。波蘭因為鄰近邊界,是四百多萬烏克蘭離鄉背井的首選,流動來來去去,每天淨流超過六千多的數字,仍持續在增加中。
來到波蘭首都華沙,因為慈濟與靈醫會的因緣,佛教和天主教激盪出的美麗火光,Ораторім Яна боско教堂成為慈濟援烏行動的重要據點。循以往國際賑災,自己人幫助自己人的以工代賑模式,在這裡發揮著重要功能。三十九場(有二場合併)毛毯、現值卡及物資的發放,已有近八千人受惠。
繼5月6日的線上感恩音樂會後,這群以工代賑的志工自發策劃,在6月2日第一階段的發放告一段落後,辦理一場感恩的音樂活動。一方面感謝提供場地的斯瓦沃米爾神父以及慈濟人的援助,也想給同胞來自家鄉的音樂饗宴,帶來歡樂,撫慰他們受創的心靈與人生,暫時忘卻身在異鄉的無奈。
十一歲的Anastasia Vozniuk天籟般的歌聲為音樂會揭開序幕,緊接在後的有小提琴演奏、烏克蘭兒童合唱團的〈世界和平之歌〉、大提琴演奏、曼妙的舞蹈以及鋼琴、吉他演奏等等。他們要為祖國而唱,也期盼和平的曙光早日得見。烏克蘭文化璀璨,音樂和舞蹈享譽國際,表演後安可和掌聲屢屢熱烈響起。
斯拉維克神父(Sławomir Szczodrowski)受邀上臺致詞並接受獻花,從不遠千里而來的志工代表也上臺接受感謝並合唱〈一家人〉。主持人黛西(Anastasiia Malashenko)和盧波(Lubov)說,來自慈濟慈善基金會的好人,分享他們的愛,在烏克蘭人的困難時期給予支持,並送给他們〈一家人〉的禮物, 給孩子帶來甜蜜的希望。
〈一家人〉的歌聲超越了地域、種族、宗教和文化,在慈濟人與烏克蘭鄉親的心中交流著,許多鄉親站起來跟著比手語。十五歲的Sophia比得很認真,她說音樂會的每一段表演都令她很感動且喜歡。她和媽媽是於2月27日逃難來到波蘭的,媽媽在活動結束要離開,向志工表達感謝。
雖然聽不懂她所說的烏克蘭人,但眼神所傳達的感動與感恩,志工都接收到了。不僅她,還有許多媽媽,主動跟慈濟人擁抱,孩子微笑伸出手和志工互擊手掌。愛不需要靠相通的語言,心靈的觸動,用音樂、用動作、用眼神就能交流。
◎一家人獻唱 歌聲鼓舞人心。
「哇!You are so beauyiful.」音樂會開始前,一身紅色洋裝的黛西出現在慈濟志工眼前時,大家眼睛一亮地讚歎她。她不僅歌聲美妙,主持、帶動一級棒,在協助發放的時候更是慈濟人得力的助手。
一百二十多位烏克蘭鄉親及他們的波蘭朋友,讓音樂會幾乎座無虛席。活動在八點圓滿,黛西和搭檔盧波,開心地在天色猶亮的教堂外比愛心合影。盧波的朗誦為音樂會增色不少,她的先生亞力山大帶著二個兒子上臺獻唱,歌聲很能鼓舞人心。
「雖然有人破壞烏克蘭,但也有人愛著烏克蘭人。」把孩子緊緊攬在身邊,幾天前,穿着志工背心的亞力山大被慈濟大愛精神感動,對志工說出這一番感人肺腑的心裏話。
慈濟在波蘭慈幼會教堂的發放現場,有穿着慈濟志工背心、以工代賑的烏克蘭鄉親,承擔起不同功能組。兩個月前,原本在烏克蘭從事裝修工作的亞力山大帶着盧波和三個孩子逃到波蘭的華沙之後,很幸運地獲得慈幼會教堂的援助,暫時安頓在教堂裡生活。
夫妻成為發放的工作人員,當亞力山大和其他志工在外場發放毛毯時,他們的三個孩子也會主動幫忙開箱整理慈濟毛毯,動作非常勤快。
在內場負責報到處的盧波未逃到波蘭前,協助朋友經營一所幼兒園。充滿愛心的她在為烏克蘭同胞們檢查資料時,一直臉帶笑容細心為他們講解,讓他們能順利拿到慈濟現值卡和毛毯。
◎發放暫結束 故事才剛開始
發放活動開始後,盧波又會跟著其他志工上臺帶動氣氛。雖然她的家園已經慘遭炮火轟炸,可能一年半載內都無法回家,但站在臺上的她還是很努力展開笑容,把歡樂帶給臺下憂愁眉苦臉的同胞們,因為她同理彼此所受的痛苦。
「以往我們夫妻倆都是各自為工作忙碌,很感恩慈濟讓我們在同一個空間一起做好事,講同樣的話題。」性格內向靦腆的亞力山大在發放現場雖然不愛說話,但卻非常專注在承擔的每一個任務。
無論是拆開毛毯的包裝袋還是雙手奉上毛毯給同胞們,他都盡心盡力做到最好,因為這是他回饋慈濟的最好方式。「謝謝慈濟幫助烏克蘭人,慈濟所做的一切,讓我真正感受到我們都是一家人。」
「我的快樂,來自你的笑聲;而你如果流淚,我會比你更心疼。我的夢想,需要你陪我完成;而你給我的愛,讓我勇氣倍增。」發放暫時結束了,但這群烏克蘭人和慈濟的故事才剛開始。
歸期,未有期。音樂會後,晚上八點多天猶然亮著,孩子們在教堂外的球場和遊樂場打著籃球,玩著盪鞦韆、呼啦圈或是堆積木歡樂。本該是無憂無慮的童年,如今卻是不知「何處是兒家!」
縱使能歸,經過戰火蹂躪,橋斷路毀的殘破家園,又要如何收拾起?祈願有家歸不得的噩夢早日結束,他們能夠回到烏克蘭,一家團聚,重建家園,找回昔日的快樂和平的生活。


圖左 :波蘭華沙慈幼會(Oratorium Im. Sw. Jana Bosko)教堂,斯拉維克神父(Sławomir Szczodrowski,左)上臺致詞。[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來自烏克蘭利沃夫的小提琴家雙重奏。[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十五歲的Sophia(前)很地比地比〈一家人〉,她說音樂會的每一段表演都令她很感動且喜歡。[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舞臺二側分別懸掛佛教旗和慈濟旗,在天主教堂內別具意義。[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以工代賑志工亞力山(左一)大帶著二個兒子上臺獻唱,歌聲很能鼓舞人心。[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活動在八點圓滿,主持的黛西(Anastasiia Malashenko,右)和盧波(Lubov,左)開心在天色猶亮的教堂外比愛心合影。[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孩子們在教堂外的球場和遊樂場打著籃球,玩著盪鞦韆、呼啦圈或是堆積木歡樂。[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盧波(左)未逃到波蘭前,為烏克蘭同胞們檢查資料時,一直臉帶笑容細心為他們講解,讓他們能順利拿到慈濟現值卡和毛毯。[攝影者:呂嘉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