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歐洲 歐洲 持續關懷送物資 盧布林愛不止息

持續關懷送物資 盧布林愛不止息

E-mail 列印
7月8日,熟悉的身影再度出現在盧布林兒童臨終關懷中心(The little prince)的大門口。來自德國、奧地利的慈濟志工陳樹微、游月英,盧布林留學生Joey、Jeff、Han和Chia兄妹,以及 烏克蘭志工安納斯塔西婭(Anastasiia)、Natalia等一行十二人,魚貫走進關懷中心。

和他們同時抵達的,還有波蘭電器公司RTV Euro AGD送來的二臺每次可洗10.5公斤的洗衣機以及一百多包不同尺寸的尿布。

◎聞聲救苦 解病童家庭之難

上個月11日志工前來發放時,照顧著常需使用呼吸器的一歲病女,在此躲避戰火的年輕媽媽Korniievska,向志工表明他們有待解決的困境。中心有二部洗衣機,此次收容了二十六個烏克蘭病童家庭,實在不敷近八十人的使用,希望能添購洗衣機;另外因病童們無法自行如廁,整天須包著尿布,用量很大,超出他們所能負荷。

志工聽到了,也確實了解他們的需求。決定在原有的購物卡發放外,再多加協助,因此有了今天的送愛行動。孩子們看到曾數度來發放的大哥哥、大姊姊們還有二位阿嬤級志工的到來,露出歡顏,開心的打招呼。

看到期待中的洗衣機以及可供十五個家庭,每戶約二個月用量的尿布送達,大大減輕洗衣壓力和經濟負擔,陪伴有嚴重脊椎彎曲的十七歲病兒,落難於此的婦人塔蒂亞娜又再次熱淚盈眶。她說:「這裡目前有二十六個從烏克難逃過來的家庭,孩子們沒有行動能力,很感謝慈濟的協助。」

已完成醫學教育,續留盧布林,協助慈濟發放的留學生Jeff,很高興他曾參與訪談的家庭,所提出的問題獲得解決。Jeff理解兒童臨終關懷中心的孩子,可能終身都需要在輪椅或是在家人的陪伴下度過。滴水成河,粒米成籮,他希望有更多人共襄善舉:「我們如果能夠省下一些錢,把它捐助給更多需要的人,是一件非常不一樣的體驗。」

◎心繫烏克蘭 願做慈濟人

「他們沒有其他人可以倚靠,所以我們來到這裡給予幫助,一直以來,我很想跟慈濟說,謝謝你對我的幫助,還有我們國家的人民 。」說話的是同來的明愛會志工團任務窗口安納斯塔西婭,慈濟人稱她是「團長」。習慣斜揹著包包的她,她今天穿著慈濟背心,頭髮也梳成了慈濟頭。

八年多前,未滿二十歲的她來到波蘭就讀大學建築系,半工半讀。後來打工的美甲沙龍店老闆有意頂讓,安納斯塔西婭將之承接下來。自己開創事業,雇用多位烏克蘭同鄉,待她們如同姊妹,「我的女孩們」,她總是如此暱稱她們。求學、創業,朝著夢想一步步邁進,安納斯塔西婭在波蘭似乎有了錦繡前程,她也計劃要在今年的夏末回去烏克蘭,和服軍職的男友結婚。

然而2月24日戰事爆發後,來自家鄉的訊息,讓她再也無法置身事外。關切同胞處境,她放下事業的衝刺,全心投入盧布林天主教明愛會援助烏克蘭的志工行列,「烏克蘭永遠在我心中」。人在異鄉,她依然心繫烏克蘭,她說:「我沒有辦法拿起槍枝上戰場,因為我沒有接受過訓練,但我可以幫助這些人,這是為什麼我在這裡,我非常想幫助我的國家。 」

陳樹微與安納斯塔西婭於慈濟四月展開的發放時初識。英語、波蘭語都很流利的她,很認同慈濟的發放模式,「慈濟的發放多了愛與關懷,跟其他NGO只有發放不同。」她帶著明愛會烏克蘭志工居中協助,其中多位後來成為慈濟以工代賑志工。

「我們跟明愛會之間的很多事,都是她幫忙協調解決的。」陳樹微很感恩有這位集智慧與美麗於一身的「天使」陪伴,使得第一波持續二週的發放能夠順利進行,二人也因此建立了好默契。後續的發放,都是安納斯塔西婭根據前往明愛會尋求協助的名單中,和志工整理出來的。

「我很敬佩上人的理念,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到臺灣晉見上人,學習慈濟人文。」安納斯塔西婭不只一次提及此心願。雖然還未能立即來到臺灣,但在她身上已能看見慈濟人文的展現。7月13日於省文化中心發放,束起一頭飄逸的金髮,她擔綱主持,向當日由東烏克蘭逃難來到盧布林的鄉親,流暢介紹慈濟、侃侃而談慈濟在盧布林的慈善行動。

「慈濟來到盧布林援助烏克蘭己有三個半月,在波蘭已經發放二萬五千張購物卡。」親眼見證慈濟愛的膚慰,她心嚮往之。

◎一步一腳印 欣喜善種子萌芽

從場地布置、設備檢查,到發放時的耐心協助填表格、確認資料登錄、介紹慈濟行願五十年、手語演繹〈一家人〉、帶動祈禱、竹筒歲月募心募愛、發放購物卡和毛毯,全是由烏克蘭志工包辦,留學生協辦,流程與先前的發放無異,陳樹微和游月英只需稍加關照。

不同的是,不需要留學生先用英語說明,再請烏克蘭志工翻譯,而是直接就以烏克蘭語傳達,更貼近鄉親的心,感動他們毫不吝惜地掏出錢投入竹筒,這一天就募得折合臺幣約八千二百元的善款,讓愛循環。

上人每一次與波蘭前線的慈濟人談起援助烏克蘭種種,總是期許能有當地志工從地湧出,就近推動。安納斯塔西婭是東正教徒,不因慈濟是佛教團體而設限。陳樹微很欣賞她不求回報的大愛精神,「無私愛執著而能平等待人,心量開闊且能克制脾氣,做事認真但與人無爭。」正是上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才。陳樹微預定十月回臺,邀請她一起回精舍,她也很期待因緣能成熟。

俄烏戰爭已進入第六個月,戰事膠著,砲彈不時呼嘯而過烏克蘭的山河大地。不見談判、調停,只剩各自放話。烏克蘭人民從一開始的難以置信:「二十一世紀竟然還有這樣的戰爭,而且還是發生在我的身上。」到戰火迫使他們不得不收拾起簡單行囊告別家園,逃向鄰近國家,終於驚覺大難臨頭。

「展不開眉頭,挨不明更漏。」一百多天過去,寄人籬下的辛酸一言難盡,翹首東望,歸鄉無期,心難安。「俄烏戰事何時結束?」各界消息不一,有估計戰事可能要拖到年底甚至是明年,接下來的半載一年,生難安!安納斯塔西婭向陳樹微表示,未來如果有中長期的援助計畫,她願意代表慈濟在此協助有需要的人。

無情戰爭,有情慈濟人,將愛帶到遙遠的國度灑播。幾度往返德國和波蘭,帶動留學生與烏克蘭志工,一步一腳印耕耘的陳樹微,欣喜善種子已在此萌芽,祈願慈濟自此與烏克蘭、波蘭結下跨國界、跨宗教、跨種族的長情大愛,攜手同行慈悲喜捨的菩提大道,生生不息。

圖左 :7月8日,慈濟志工和留學生、烏克蘭志工再度前往盧布林兒童臨終關懷中心(The little prince)關懷並送上需要的物資。[攝影者:陳樹微]
圖右 :安納斯塔西婭(右二)和留學生Joey(右一)討論發放的名單和細節。[攝影者:陳樹微]

圖左 :塔蒂亞娜(中著粉紅上衣者)很感謝慈濟的協助。[攝影者:陳樹微]
圖右 :德國、奧地利慈濟志工陳樹微(左)、游月英帶來二臺洗衣機和足供十五戶病童家庭二個月用量的尿布。[攝影者:陳樹微]

圖左 :在盧布林的烏克蘭志工已能承擔起發放的工作,讓發放順利進行。[攝影者:游月英]
圖右 :安納斯塔西婭(Anastasiia)很敬佩上人的理念,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到臺灣晉見上人,學習慈濟人文。[攝影者:陳樹微]

圖左 :烏克蘭以工代賑志工帶動竹筒歲月募心募愛,7月13日共募了臺幣八千二千多元。[攝影者:陳樹微]
圖右 :發放愛灑,帶動〈一家人〉手語。[攝影者:陳樹微]
圖左 :留學生Jeff(左二)希望有更多人共襄善舉:「我們如果能夠省下一些錢,把它捐助給更多需要的人,是一件非常不一樣的體驗。」[攝影者:陳樹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