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百萬馨香 堅果饅頭愛綿延

百萬馨香 堅果饅頭愛綿延

E-mail 列印
2021年全球籠罩在COVID-19的陰霾下,超高的傳染率,數百萬的死亡人口,人人惶恐不安。慈悲的證嚴上人為了搶救生命,雖然不知道錢在哪裡,仍然決定採購五百萬劑BNT疫苗,捐給政府作為民眾施打之用。

上人常說臺灣是個福島,相信人人有愛。慈濟志工吳佩儒看到、聽到慈濟各個道場到處都在為疫苗募款,心中非常的澎湃,心想「有甚麼活動可以讓道場活絡,聯繫法親家人的情誼又能為疫苗募款呢?」她與許麗芬兩人思來想去,覺得做饅頭義賣可以試試。

有了共識後,她們除了親自向東港販售饅頭的鄭美雪師姊拜師學藝之外,另一方面則開始招兵買馬,張羅所需之器具,並廣邀慈濟師兄師姊及社區志工,成立「饅頭股東大會」,共同來成就這樁美事。

◎凡事起頭難 有心就不難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偏偏饅頭股東大會做饅頭的主要器具都很克難。

除了一臺全新的攪拌機,是安小畇師姊由購轉贈之外,另一臺則是資源回收修理後再利用的。五套蒸籠有三套是借來的,全都老舊密合度不夠,容易影響饅頭的外觀。難怪每次饅頭出浴(出爐)時,掀蓋的當下,大家都十分恭敬,想必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2021年10月開始成立的「饅頭股東大會」,目前約有二十六名組員。吳佩儒說,之所以取名為「饅頭股東大會」,乃是因為自己是股東,是自己的公司,所以大家都會盡心盡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吳佩儒是饅頭股東大會的大桶箍,觀前顧後、忙進忙出,為大家準備茶水點心,有時得忙到深夜,但她卻甘之如飴。她總是希望來這裡的組員,都有一份回家被疼惜的感覺。這些貼心的付出,讓每一位組員都相當感動,真是暖胃又暖心。

堅果饅頭每次開工,最少得動用十五名志工,成員中有夫妻檔,也有三代同堂一起來付出的,年齡從七十八歲到九歲。每次開工日,負責攪拌麵團的社區志工,早晨七點左右就得上工,打好麵團發酵後,再以手工搓揉、切塊、整形。

待麵團整形完妥,休息片刻後,便進入最後關鍵時刻:一顆顆誘人的饅頭躲進蒸籠內,準備來個蒸汽浴。負責蒸煮的志工,對於時間的掌控,都得錙銖必較;待出浴冷卻之後,再打包裝箱。

凡事起頭難,做饅頭義賣,過程比想像中來得難且複雜,尤其是大量生產,不比自做自用,稍有不慎,做出來的品質不如人意,讓人沮喪。

然而,上人常鼓勵「用心就是專業」,饅頭股東大會的組員,大家都抱持著一份共善的心,彼此意見交流,互相包容學習,從不會學到會,饅頭從濕軟、乾硬到Q彈有咬勁,透過一次次「濕背秀」的磨練,雖談不上聲名遠播,但這份愛,卻已由南臺灣的屏東,飄香到中部的南投了。

一顆顆香氣誘人的「堅果饅頭」,帶著大家的愛心隨處結緣,饅頭股東大會組員的心願,不只為疫苗募款,更為烏克蘭難民募百萬元而努力不懈。吳佩儒是超級行銷員,憑著長年累積的人脈,在各個群組傳善傳愛,接單數量讓饅頭股東大會組員,從一天製作一千二百顆到三千顆不等。

雖然,大家忙到筋疲力盡,依然有說有笑,帶著歡喜心,伴著街燈回家。

◎全家共善 四人同行

志工邱素娟常購買義賣的堅果饅頭,2022年2月再次看到堅果饅頭群組在招兵買馬,雖然不會做饅頭,她心裡想著到現場看看,是否能幫上一些忙,於是邀約先生鍾進登及女兒鍾思涵一起踏入參與堅果饅頭製作。

邱素娟說:「沒想到堅果饅頭股東大會,這一股共善和諧溫馨互動的感覺,深深打動著我們,讓我們樂此不疲,即使回到家還會討論著呢!女兒思涵每次看到做饅頭的時間公告出來,就會早早提醒我們,要把時間空出來喔!」

邱素娟常將堅果饅頭分享給母親,邱媽媽常問:「為什麼這堅果饅頭,吃起來特別香?」邱素娟告訴母親,因為堅果都是志工手工事先炒過,而且饅頭是很多志工共同付出愛心做出來的。

2022年6月母親卸下工作之後,她便邀約母親一起來參與饅頭製作。邱素娟說:「沒想到六十六歲的母親,居然願意走出來,自己騎機車從三十公里外的枋寮,到慈濟潮州聯絡處,來參與做饅頭,讓我十分的驚訝與感動。」

今年九歲的鍾思涵是胎裡素寶寶,她覺得生長在臺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為交通方便,食物充足。以前放假,她都在家看電視玩手機,偶爾跟著媽媽出去做志工,自從參與饅頭股東團隊後,跟著爸爸媽媽去做饅頭,與大家一起做好事、結好緣。

鍾思涵有感而發地說:「看到現場有很多師姑、師伯大家團結一心,賣力分工合作,雖然很累了,他們並沒有因為身體疲累,而放慢手上工作,讓我非常的敬佩。」

鍾思涵告訴自己,只要有做饅頭義賣一定不要缺席,要把握可以付出的機會。「我喜歡跟大家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樣,互相關心,讓我知福、惜福、再造福,成為一個手心向下的小志工。」

2022年8月13日,上人屏東雲端行腳。聽完鍾思涵分享參與做饅頭的心得後,上人讚嘆她猶如《法華經》中的小龍女,說起話來句句分明,通情達理,實在是覺得未來很有希望。

◎歡喜付出 感動化行動

對做饅頭有興趣的社區志工鍾進登,一踏進堅果饅頭製作場所,已感受到室內的熱氣逼人。

鍾進登說:「眼看各位師兄姊手裏頭忙個不停,人人汗流浹背,卻還有說有笑,讓我打從心裡佩服。雖然這裡熱氣逼人,但我也沒有打退堂鼓的想法。」

鍾進登睜大眼睛觀察第一關「麵粉攪拌」,「喔!原來,原料、配料秤重,比例是馬虎不得。」隨後視線移到第二關「揉麵團」,真是不可思議,純手工的耶。

鍾進登嘗試揉了一團,直說:「不簡單呢!手力搓揉更不能輕忽,因為若沒有將麵團裡面的空氣排出,蒸出來的饅頭會皺皺的空洞不扎實。」他又揉了一團後,體會到「揉麵團確實不能只靠蠻力,否則回到家之後會讓自己身體痠痛不已。」

饅頭股東大會,所有參與者都是工作者也是老闆,所有組員既是智慧貢獻者也是付出者。鍾進登說:「大家出席饅頭製作,不是今日事今日畢,而是回到家後,要將今日的缺失或需要改進之處,靜下心好好思考,如何才能讓饅頭呈現得最完美。」

一路走來,組員彼此合和互協,互相交流意見切磋,就這樣從不會,慢慢摸索到會。鍾進登表示,「吳佩儒師姊付出了大半自我的時間,帶領大家勇猛向前,不求回饋,只求天下蒼生無災無爭。」

這些日子以來,不管在麵粉攪拌、揉麵團、整形、蒸煮……,鍾進登說:「全組人員,完全是志工身分,不取分文,卻也無畏懼室內的熱氣,大家滿身汗水擦一擦,喝喝水,又繼續努力,不曾有離開崗位回家的念頭,每個團員的用心付出,著實讓我內心很感動。」

社區志工宋銀對與余順進夫妻,原是成衣代工的老闆,退休後抱持著一份回饋社會的心態做志工。他們都是饅頭股東大會的成員,負責饅頭製作的第一線攪拌麵團。

宋銀對說:「這裡像一個大家庭,大家互相包容學習。我自己根基較低,不擅言詞,只要是善的、對的事,跟著做就對了。」

宋銀對夫妻,從饅頭股東大會成立到現在,從不輕易缺席。宋銀對笑著說:「現在做饅頭,已成為我們夫妻談話的日常了。」

宋銀對的先生常說,「奇怪!做志工沒有領薪水,又做得滿身大汗,大家有說有笑都很快樂;以前職員有領薪水,卻抱怨連連。」

◎讓愛綿延 一生無量

饅頭股東大會成立至今,義賣堅果饅頭所得全數捐出共善。目前已捐疫苗約有二十三萬元,援馳烏克蘭有六十三萬元,壹佰萬元的目標,已近在咫尺了。

粒米成籮,滴水成河,不可小看這種眾善的力量。每一顆手工的堅果饅頭,不僅包裹著全素食物的香氣,更蘊藏著每一位參與製作者的愛心。吃在嘴裡,甜在心頭,每一口都是滿滿的馨香。

吳佩儒說,上人常告訴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她衷心期盼「饅頭股東大會」,能共善長長久久,讓這份溫馨的愛,綿延不絕……

圖左 :2022年8月13日,上人屏東雲端行腳。潮州和氣由吳佩儒師姊及鍾思涵小菩薩分享為疫苗募款及援助烏克蘭難民,大家一起共善做堅果饅頭義賣之點點滴滴。[攝影者:郭雪珍]
圖右 :堅果饅頭之所以香氣樸鼻,口齒留香,因為堅果都是志工手工事先炒過,曾錦選師姊及社區志工宋銀對,不畏天氣炎熱,賣力地翻炒,雖是滿頭大汗,卻也甘之如飴。[攝影者:張玉蓮]

圖左 :社區志工宋銀對與余順進夫妻,負責饅頭製作的第一線攪拌麵團,他們從不輕易缺席。宋銀對說:「這裡像一個大家庭,大家互相包容學習。我自己根基較低,不擅言詞,只要是善的、對的事,跟著做就對了。現在做饅頭,已成為我們夫妻談話的日常了。」[攝影者:吳佩儒]
圖右 :鍾進登嘗試揉麵團,直說:「不簡單呢!手力搓揉不能輕忽,因為若沒有將麵團裡面的空氣排出,蒸出來的饅頭會皺皺的空洞不扎實。」他又揉了一團後,體會到「揉麵團確實不能只靠蠻力,否則回到家之後會讓自己身體痠痛不已。」[攝影者:張玉蓮]

圖左 :饅頭股東大會最年長的成員,七十八歲的戴鄞品師姊,樂於跟大家一起共善,不畏辛勞,手裏頭忙個不停,大家有說有笑,樂在其中。[攝影者:張玉蓮]
圖右 :志工邱素娟全家共善四人同行,邱素娟說:「沒想到堅果饅頭股東大會,這一股共善和諧溫馨互動的感覺,深深打動著我們,讓我們樂此不疲,即使回到家還會討論著呢!女兒思涵每次看到做饅頭的時間一公告出來,就會早早提醒我們,要把時間空出來喔!」[攝影者:張玉蓮]

圖左 :九歲的鍾思涵有感而發地說:「看到現場有很多師姑、師伯大家團結一心,賣力分工合作,雖然很累了,他們並沒有因為身體疲累,而放慢手上工作,讓我非常的敬佩。」她告訴自己,只要有做饅頭義賣一定不要缺席,要把握可以付出的機會。[攝影者:張玉蓮]
圖右 :饅頭股東大會做饅頭的主要器具都很克難。五套蒸籠有三套是借來的,全都老舊密合度不夠,容易影響饅頭的外觀。每次饅頭出浴(出爐)時,掀蓋的當下,大家都十分恭敬,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攝影者:張玉蓮]
圖左 :一顆顆香氣誘人的「堅果饅頭」,等待著散熱後,打包裝箱,帶著大家的愛心隨處結緣,每一顆手工的堅果饅頭,不僅包裹著全素食物的香氣,更蘊藏著每一位參與製作者的愛心。吃在嘴裡,甜在心裡,每一口都馨香。[攝影者:張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