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歐洲 歐洲 一路逃亡 何處是「小烏龜」安全的家

一路逃亡 何處是「小烏龜」安全的家

E-mail 列印
自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開戰以來,造成七百三十萬名烏克蘭兒童有七成需要人道救援,根據聯合國統計,這七成兒童有三分之二無家可歸,在烏克蘭境內的就有三百萬名需要救援,另外二百二十五萬名則逃往他國成為 難民,這裡頭有無數的孩童遭受心理創傷、營養不良的問題,「小烏龜」就是這樣一個在這場戰爭裡,遺失了笑容的孩子。

◎悲憐戰火兒童 志工以愛陪伴

「小烏龜」的名字叫做丹尼爾(Daniel),是接受「以工代賑」難民艾拉的孩子,3月時跟媽媽從烏克蘭逃離到華沙。為什麼叫做「小烏龜」?因為慈濟志工每次看到他,他都埋在沙發裡面,然後看著自己的手機,形似一隻小烏龜。

小烏龜他喜歡吃蘋果,想吃的時候,他就會拿著一顆蘋果走到志工面前,一句話也不說,就只是用手指著蘋果。志工跟他點點頭說:「可以。」他就開心又靦腆的笑笑,然後跑回他自己的小角落。小烏龜喜歡看影片,不喜歡跟其他的孩子互動,總是一個人把自己藏起來,像是守住自己的一方天堂。

其實烏克蘭有無數像小烏龜這樣的孩子,在逃難的路途中飽受驚嚇、骨肉離散,他們受到了心理創傷,因而變得沒有安全感,對人、事、物都有著防備心。

這二百多萬的孩子跟著媽媽逃到鄰近的國家,依聯合國的數據統計,最多的是落腳在波蘭,再來就是匈牙利,還有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及斯洛伐克。有這麼多孩子往歐洲這麼多國家移動,於是慈濟人在證嚴上人與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的指導下,借力使力,與十一個組織,其中有聯合國國際組織、當地跨宗教組織等合作,讓孩子們在逃難的路上,都有慈濟人的愛與陪伴。

◎「神奇的箱子」裡 裝有救命物資

在戰火蔓延的烏克蘭,許多家庭就在地下室防空洞躲藏著,二、三個月不敢出門,他們唯一出來的時候,是因為沒有糧食才被迫離開家園。他們長途跋涉,有一餐沒一餐的,所以造成許多孩子營養不良,有一些則因恐懼而受到傷害。

在六月初慈濟與四個組織一起合作,提供醫療物資到烏克蘭給難民,為什麼是這麼多組織呢?其實每一個組織都有他們擅長的項目,像這之中有三個組織是具有醫療背景的,由他們負責採買,評估需求;有專門負責運送物資到醫院及醫療站,進行醫療援助,就是彼此分工。

這些援助的物資,裝在志工所說的「神奇的箱子」,其實也就是世界衛生署兒童醫療組裝,這個組裝可以提供兒童病房大約十到十五張病床,五十位嚴重缺乏營養的兒童,三個月所需的藥物、消耗品及器材。

慈濟基金會總共購買了十二組,每一套組裝有八箱物資,重量超過四百公斤,每一箱有上千個物品,比如最需要的抗生素、止痛藥、維他命等,上頭都有特別的標示跟註記,就是醫療的共同語言,可以讓每一位醫護人員知道這些箱子的用途,這些醫療組裝目前提供給兒童醫院,及臨時搭建的簡易兒童醫院使用。

◎「藍點」安全空間 短暫休息「化城」

除了醫療需求,其實在逃難的路上也會遇到其他問題,孩子可能走失、心理上的需求,甚至有一些是奶奶帶著孫子,或者孩子本身就是孤兒,需要託孤給其他人,或是到了邊界沒有足夠的文件,可以讓他們順利地通過。

於是慈濟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在4月15日開始提供一些服務,其中一項是設置臨時的收容所、或在車站設緊急應變小組,小組是四到七個人左右的編制,有律師、社工、醫生、心理輔導員,能馬上為難民解決當下發生的一些問題。

在四月到六月慈濟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的期間,將大約二千個家庭轉介給其他的社工服務,為超過五萬五千個孩童與他們的監護人進行心理輔導,還有提供一千二百多人的緊急救助金,另外還為四萬三千多人提供醫療服務。

逃離了烏克蘭,難民還是會遇到許多的問題,所以兒童基金會在許多國家,如摩爾多瓦、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義大利,還有保加利亞等國家,都設有一個叫做「藍點」的安全空間,提供一些物資,還有一個短暫休息的地方。

每一天會有幾千個孩童經過這些安全空間,在這些安全空間裡,飽受驚嚇的孩子可以得到安撫,有食物可吃,不至於挨餓。在這個空間也可以做很重要的登記及留下檔案,確保安全;透過登記,可以幫媽媽們尋找自己的孩子,也可以確保這些孩子不會被壞人擄走販賣。

◎為難民長遠計 幫助融入社區

收留最多烏克蘭難民的國家是波蘭,慈濟在波蘭有兩個很優質的合作夥伴,一個是「靈醫會」,另一個是「波蘭婦女協會」。慈濟與波蘭婦女協會合作設立了稱做「安全避風港」的空間,那裡執行長(CEO)說:「其實難民不管遇到什麼大風大浪,希望這裡永遠是他們在波蘭的家,孩子可以在這裡無憂無慮的學習及玩耍。」

這個空間在6月29日正式開幕了,這裡有食物,有溫暖的空間可以讓烏克蘭人民放鬆心情。

「安全避風港」目前以孩童的服務為主,開設青年的語言班,還有社區的三十八場活動,分別是一些夏令營、繪畫課、野餐等等。

為什麼要辦這類型的活動給孩子們?因為這些孩子如果沒有跟波蘭的孩子互動,他們永遠都無法融入社區、社會,透過這樣溫馨的活動,像繪畫課,波蘭跟烏克蘭的孩子可以玩在一起,以後他們上學的時候也不會太吃力,有了學歷,以後才能找更好的工作。

由此可見,波蘭婦女協會其實是規劃得很遠,他們希望這些孩子們來到這裡,不是臨時性的,而是以他們將來可以在這裡生活,並擁有自己一片天為出發點。

他們還發起在孤兒院開闢菜園,希望可以跟當地的一些老人家互動,所以波蘭婦女協會就跟一些婦女組織,還有一些當地的社區志工說:「我們一起來幫助這個孤兒院。」希望透過這樣的互動,孤兒院裡的孩子們可以感受到波蘭人的愛,另方面也可以種一點菜,讓孤兒院有食物,自給自足。

教導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什麼呢?其實就在於「玩」。所以他們就有各式各樣的活動,讓孩子們去體驗,比如教孩子學波蘭語言,讓他們看電影,從影片中學習;教育的部分,就是玩一些波蘭小孩子會玩的遊戲,然後融入了數學、英文。至於心理輔導方面,因為孩子們有些有心理創傷,就會使用音樂讓孩子們發洩自己的情緒,有時也會帶他們去圖書館借書,或去海邊游泳。

◎教導孩子感恩 大聲說出謝謝

另一個與慈濟合作的組織就是「天主教靈醫會」,靈醫會提供難民住宿,像沃米安基原本是修道院,將部分空間提供給難民住宿,目前收容了二十一位成人,十一個孩子。

這裡特別收容帶著比較小的孩子的媽媽,還有一些身心障礙者,希望他們可以長期住在這個收容所。在這裡所有人互相幫忙,自己打理飲食、一起吃飯,自己清理環境,「希望他們可以把這收容所,變成家的感覺。」羅馬神父表示:「只要難民需要,我們會一直守護他們,感恩慈濟,讓這個家充滿了孩子的笑聲,帶來了希望與未來。」

靈醫會也發現了,帶孩子的媽媽很難找到適當的工作,因為時間上沒辦法配合,所以靈醫會就決定在收容所裡面辦一個托兒所,然後邀約慈濟一起來幫忙。這個托兒所除了收容所的一些孩子,也有收社區裡的烏克蘭兒童。

露巴以前在烏克蘭是老師,所以吸取了慈濟志工的一些技巧,進行品格教育,就是用靜思語結合烏克蘭的文化,因為烏克蘭媽媽們很擔心這些孩子們來到波蘭後,忘了自己的語言及故鄉,雖然以後是否還有機會回到故鄉是未知數,但希望孩子們還是可以持續的認識及了解自己的國家,所以露巴也會用一些烏克蘭的傳統故事,去教導孩子們。

他們也教孩子們大聲的說出「謝謝」,所以每一堂課開始及結束時,孩子們都會很大聲的說,「謝謝!謝謝!」志工問孩子:「你說謝謝,你謝謝誰?謝謝什麼?」有孩子就很天真的說,「我要謝謝今天天氣很熱,我們可以出去玩。」、「我要謝謝,今天我們吃的東西很好吃。」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們知道其實每一件事情都來得不易,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膚慰受傷的心 盼來燦爛笑容

靈醫會的神父分享了一個故事,有一天他們辦了一個活動,突然間有一個氣球破了,結果孩子們第一個反應全都躲在桌子底下,再也不敢出來了。在互動當中,可以觀察到許多這樣的現象,孩子們只要遇到一些比較大的聲音,或是人太多了,他們第一個反應就是快點躲起來。

孩子的恐懼是需要時間與陪伴的,就像露巴常常辦活動進行到一半,孩子突然間就很安靜。露巴就會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跟他們說:「沒關係,沒關係!不要害怕。」志工們也許無法讓他們忘記所看到、聽到的,但是可以幫孩子們創造更多快樂的記憶。

就這樣,在所有組織及志工無私又溫暖的持續陪伴下。有一天,小烏龜跟臺灣志工凃君曄要了一顆蘋果,凃君曄一如以往,以為他要了這個蘋果,又會躲回小角落去。但是沒有,小烏龜要了這個蘋果以後,拉了一把椅子,靜靜地坐在凃君曄的身旁吃起蘋果。

過了一陣子之後,凃君曄就發現他常常跟大家打招呼說,「哈囉!」,打完招呼又跑走了,但是小烏龜每天早上都會做這樣的事情,逐漸變得開朗起來,能開始跟其他的孩子一起玩了。

雖然丹尼爾仍是會害羞,也不善於表達,但是可以看到他終於不再害怕每個人,也不再把自己藏起來,開始很努力地做一個小小的志工,幫志工們搬毛毯。媽媽艾拉說:「戰爭改變了Danny,(就是Daniel,小烏龜的名字),可是在慈濟,Daniel開朗了,慢慢變回以前活潑調皮,能與人親近。」

俄烏戰爭造成了五百二十萬個孩子的童年不再是快樂的,而是充滿害怕與不安。但是在志工用心用愛,去擁抱、去陪伴這些孩子們,逐漸拾回孩子的純真。志工幫助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安全的生活,也安撫媽媽們的心,在讓他們逃亡的路上,直到抵達新的家園,都有慈濟愛的陪伴。

就在凃君曄待在華沙的最後一天,雖然丹尼爾(小烏龜)跟媽媽艾拉已離開了辦公室,但知道凃君曄即將離開華沙的訊息後,他們又折返回來,然後給凃君曄一個大大的擁抱。他們心裡的春天也許依然未到,但是在志工無私的愛裡,又再次露出太陽般的燦爛笑容。

(備註:整理自執行長辦公室同仁凃君曄在慈善志業分享之內容)

圖左 :「安全避風港」目前以孩童的服務為主,開設青年的語言班,還有社區的三十八場活動,分別是一些夏令營、繪畫課、野餐等等。[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慈濟與波蘭婦女協會合作設立了稱做「安全避風港」的空間。[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教育的部分,就是玩一些波蘭小孩子會玩的遊戲,然後融入了數學、英文。[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孩子的恐懼是需要時間與陪伴的,常常露巴辦活動進行到一半,孩子突然間就很安靜,露巴就會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就在凃君曄(左)待在華沙的最後一天,雖然丹尼爾(小烏龜)跟媽媽艾拉已離開了辦公室,但知道凃君曄即將離開華沙的訊息後,他們又折返回來,然後給凃君曄一個大大的擁抱。[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戰爭改變了Daniel,可是在慈濟,Daniel開朗了,慢慢變回以前活潑調皮,能與人親近。[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志工幫助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安全的生活,也安撫媽媽們的心,在讓他們逃亡的路上,直到抵達新的家園,都有慈濟愛的陪伴。[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孩子心裡的春天也許依然未到,但是在志工無私的愛裡,又再次露出太陽般的燦爛笑容。[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志工們也許無法讓他們忘記所看到、聽到的,但是可以幫孩子們創造更多快樂的記憶。[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