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透過關懷士課程 淬鍊災後專業素養

透過關懷士課程 淬鍊災後專業素養

E-mail 列印
慈濟已邁入第五十七年了,五十多年來各種大大小小的災難,都看得到慈濟人慈悲的身影。為提升志工於災難救助時心理關懷的專業素質,以及建立慈善、醫療、社會關懷等全方位互助機制,慈濟基金會彙整志工多年投入社區與 救災關懷陪伴的經驗,在衛福部社會救助社工司、心理健康司及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衛生局等公部門,與在相關部門指導之下,特與專業組織共同合作辦理「關懷士」培訓與認證。屏東區於八月二十一日舉辦首次課程,學員共有207位參加。

◎從救災到安置 身心安穩很重要

課程前,縣政府社會處劉淑美處長覺得:「慈濟基金會非常有遠見,在全球氣候變遷,災難不斷的時代,先能為志願服務關懷的志工規劃得這麼完整。」覺得慈濟基金會除了非常的有遠見,還讓她非常的佩服。

災難之後的關懷,救難者的心理衛生及心理健康的問題也不能忽視,「幫助別人時,也要照顧好自己」,這是災難救災裡很重要的部分。

衛生局施丞貴局長分享提到,了解慈濟基金會在救災與防災這方面本來就很強,從1991年濟助孟加拉風災到現在,已經服務過120幾個國家。但是讓他覺得很奇怪的是,為什麼慈濟基金會還要建立關懷士制度?不過,覺得慈濟志工的系統很完整,也很強,從救人到後面的關懷。

衛生局是緊急的救助單位,其實後續安穩身心的工作很重要,這也是慈濟值得肯定的地方。

志願服務協會張寶方理事長分享「共學到共生」時就強調,「在很多的設置裡,屏東為什麼會被選為是一個觀摩的區域?屏東人的熱心參與跟投入是很重要。所以今天要來學的,是希望給予陪伴跟照顧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所以要給的也是獨特的,當然就是因人的需要。」

◎從認識志願服務法規 找出一條最好的路

「所謂志願服務是岀自於個人意志,誠心貢獻社會不求回報,提供公益服務。」曾華源教授提到志工服務越早越好,但臺灣年輕一輩卻越來越不願參與,主因是價值觀的改變,少子化讓父母寵愛孩子,讓他們吝於付出,變得自私自利。志願服務可以讓參與者因為投入而更愛這個社會,可以提升國民社會生活水準、可以促進社會和諧與發展。

在921災難中看到民間力量的大量湧現,政府因而提出要做好管理的構想,就有了主要權責的制定、志願服務的定義等。制度面雖然煩瑣,曾教授提醒要「時常去靜思,總能找出一條最好的路」。生活在社會上最重要的在創造人生的價值及對社會的貢獻,這與慈濟人走入人群行菩薩道的裡面是雷同的,都有著相同的理念與目標。

防災組長呂學正亦與學員分享,「很自然的到災難現場,會因被嚇到而忘記要如何做,所以在災難的場合一定要讓自己冷靜的想要來。」「在災區為救難人員所設立的安心站,但是卻沒有人走進去,改成舒壓站,將心理諮商師換中醫師,救難人員就會願意進入,才能真正協助到。」慈濟是走在最前,做到最後。走在最前就可能會沒有人可以問。透過課程的訓練,讓我們能「淬鍊自我生命精華,做他人生命中的貴人。」

◎課程學習增長知識 心靈更豐富

執行長辦公室主任王運敬是首屆學員,與大家是同班同學。「能把受災的人照顧得更好,陪伴他,讓受災者未來的人生能更平安,這是最大關懷士培訓的期待。」他與所有培訓學員共同勉勵,期許大家都能圓滿結業。

學員孫錦珠:「今天很充實,本來就在社區做訪視關懷,聽到關懷士的研習,心中那時候真的很掙扎,因能讓自己更進階,也就是能增加自己關懷能力的課程;因緣難免有家業磨,最後仍決定保握因緣參與增長知識,心靈會更豐富。課程中安排的講師都很棒,提升了很多身心靈健康,還有法規認識,讓我們『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那我們的責任是什麼?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愛要更充滿關懷。學到很多,也覺得自己更有正能量往前走。」

透過課程學習,未來若遇大型災難發生之際,志工團體可以有組織章法運作,更有效地與政府單位配合,當面臨現場的人心膚慰及自我壓力韌性創傷需療癒時,期許提升志工於災難救助心理關懷專業素質。

圖左 :防災組長呂學正亦與學員分享,「很自然的到災難現場,會因被嚇到而忘記要如何做,所以在災難的場合一定要讓自己冷靜的想要來。」[攝影者:王勝明]
圖右 :衛生局施丞貴局長了解慈濟基金會在救災與防災這方面本來就很強,從1991年濟助孟加拉風災到現在,已經服務過120幾個國家。但施局長覺得很奇怪的是,為什麼慈濟基金會還要建立關懷士制制度?覺得慈濟志工的系統很完整很強,從救人到後面的關懷;其實後續安穩身心的工作很重要,這也是慈濟值得肯定的地方。[攝影者:王勝明]

圖左 :曾華源教授提到志工服務越早越好,但臺灣年輕一輩卻越來越不願參與,主因是價值觀的改變,少子化讓父母寵愛孩子,讓他們吝於付出,變得自私自利。志願服務可以讓參與者因為投入而更愛這個社會。[攝影者:王勝明]
圖右 :學員孫錦珠(右二):「今天很充實,本來就在社區做訪視關懷,聽到關懷士的研習,心中那時候真的很掙扎,因能讓自己更進階,也就是能增加自己關懷能力的課程,她保握因緣參與增長知識,讓心靈更豐富。」[攝影者:王勝明]

圖左 :課程前,縣政府社會處劉淑美處長覺得慈濟基金會非常有遠見,在全球氣候變遷,災難不斷的時代,先能為志願服務關懷的志工規劃得這麼完整,讓她非常的佩服。[攝影者:王勝明]
圖右 :執行長辦公室主任王運敬也是首屆學員,他說能把受災的人照顧得更好,陪伴他,讓受災者未來的人生能更平安,這是最大關懷士培訓的期待。他與所有培訓學員共同勉勵,期許大家都能圓滿結業。[攝影者:王勝明]
圖左 :學員楊麗卿特地從花蓮來上屏東區的關懷士課程,她把握因緣精進,專注於每一堂講師的課程教授。[攝影者:王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