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歐洲 歐洲 展開中期援助 為烏克蘭長者安身心

展開中期援助 為烏克蘭長者安身心

E-mail 列印
「你們長得真好看!」來自烏克蘭哈爾科夫的七十四歲爺爺Nadien Finatdii和六十五歲奶奶Nadien Katherzna稱許前來訪視關懷的臺灣留學生和烏克蘭志工,頓時化解了雙方的陌生感,氣氛輕 鬆起來。

◎戰火毀家園 異鄉生活難為繼

盧布林的八月天,白天氣溫大多在攝氏二十幾度,相當舒適宜人。二位長者和氣的面容中帶著憂愁,娓娓訴說著從二月下旬俄烏戰爭爆發後的經過。

「戰爭初期,我們位於市中心的公寓就遭到飛彈襲擊,家園全毀,當下跟女兒帶著護照和孫子,還有幾件僅存的夏衣,在人道走廊開啟時,毫不猶豫地來到盧布林。」出示手機中被轟炸過的公寓,原本美好的家園,如今已是殘垣斷壁。

即使已經抵達安全地方幾個月了,他們依然心有餘悸;而兩個孫子受到飛彈和軍隊的驚嚇,至今仍十分懼怕陌生人,因此志工和他們是在收容地點的家門口互動。

Nadien Katherzna奶奶罹患乳癌,仍在化療中;Nadien Finatdii爺爺跟女兒則有視力和心臟疾病的問題。他們很希望能留在波蘭生活並接受癌症後續治療,因此曾努力嘗試找工作,但是礙於語言跟身體上的不便,無法如願,只能尋求慈善機構的協助。

交談中,他們沒有向志工提出任何需求,但遭遇卻令志工們相當不捨,很希望能做些什麼來寬慰他們的身心。明愛會志工團任務窗口安納斯塔西婭(Anastasiia)用熟悉的烏克蘭語安慰,慢慢地他們敞開了心扉,訴說更多心中的苦悶與無奈。

這對老人家只是冰山一角,從烏克蘭逃難出來的人民,老的老、小的小,盡是老弱婦孺。一位同樣來自哈爾科夫的六十五歲的Tetiana Kunieieva,戰火蔓延初期躲在地下室避難,轟炸聲穿透建築物不絕於耳。眼見戰火不息,在姪女建議下,用不到三十分鐘的時間收拾簡單衣物,跟著出逃,輾轉來到盧布林。

Tetiana Kunieieva有糖尿病、高血壓、癌症以及支氣管炎病史。由於抵達時間較晚,沒有接受慈濟購物卡或現值卡的協助,僅能依賴波蘭政府每月三百波幣,約新臺幣一千九百元救濟金生活。說著說著,悲從中來,頓時老淚縱橫,淚流不止。安納斯塔西婭上前給她深深擁抱並請她保重身體。老人家擦乾眼淚,不住感謝志工們的關懷及慰問。

◎愛的漣漪 善的效應

從四月到七月,慈濟在盧布林展開一連串的緊急援助,先後發放購物卡及毛毯。戰事膠著,由德國志工陳樹微帶領的志工團隊,思考進行中期「援助烏克蘭長者」方案。八月,他們陸續前往各收容安置地點,探訪烏克蘭鄉親,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做成紀錄。

幾次訪視下來,志工們發現在當地至少有一百零二位長者需要協助。明愛會也於八月正式發函請求慈濟的協助,函中寫道:「敬愛的證嚴法師和佛教慈濟慈善基金會,感謝你們幫助盧布林的烏克蘭難民,慈濟志工們發自內心提供烏克蘭人民福利,他們的真誠和大愛,讓我們非常感動,也鼓舞了我們與佛教慈濟慈善基金會的合作,真正體現了我們是一家人……」

明愛會隸屬天主教會,慈濟則是佛教團體,跨宗教的合作,攜手幫助因年齡和健康狀況,無法找到工作養活自己的長者,意義非凡。

志工們提出家訪報告,不忍離開家園的長者無法在波蘭謀生,團隊決議從九月起開始,在盧布林省文化中心的慈濟辦公室,進行六個月為一期,每十天一次、每位約五百波蘭幣的物資發放。發放之餘,每兩星期安納斯塔西婭也會帶領在當地的烏克蘭志工和留學生志工去做家訪,持續關懷長者們。

期間短暫回到僑居地的陳樹微,9月13日開車自慕尼黑出發,與奧地利志工游月英會合後,開了約一千五百公里的路程,於深夜抵達盧布林。9月14日一早,志工們集結在明愛會慈濟辦公室,討論採購物資項目和包裝方式,決定先購買方便使用還能夠多次使用的環保袋。洽詢後,他們發現IKEA賣場有一款購物袋符合需求,行動力十足的團隊,馬上驅車前往採購。

9月15日,志工人數雖少,彼此分工合作,發揮最大良能。安納斯塔西婭和已畢業、還留在當地的留學生丁健哲(Jeff)討論發放表單內容和發放流程;烏克蘭志工Iren則在辦公室逐一聯繫,週一將接受發放的長者,並給予溫馨叮嚀。

採買回來的保鮮環保袋,既簡單又美觀大方,藍色的大袋子很有慈濟人文。留學生志工呂嘉琳、呂宗翰、劉蓁宜在袋子中央貼上慈濟LOGO,經過巧思,變身為遞送愛傳達關懷的發放袋。一整天忙碌下來,游月英代表送上靜思精舍師父精心製作的雜糧餅乾,傳達上人對大家的感恩。「還有禮物!」付出無所求的志工們收到後歡喜合影留念。

明愛會神父Łukasz Mudrak前來關懷大家的發放作業,除了感恩慈濟幫助烏克蘭長者外,神父也允諾盡全力配合及協助團隊。

該是休息時刻,先前陳樹微和游月英落腳的旅館因客滿,旅館人員熱心安排志工住到郊區的飯店。一進飯店,櫃臺人員Viktoria馬上知道志工是慈濟人,非常熱情的接待志工,原來她和媽媽曾領到慈濟發放的小瓢蟲購物卡。Viktoria很歡喜能再度與慈濟人相遇,當面道感恩。慈濟人也欣喜她能找到穩定的工作,自力耕生。

◎關心臺灣地震 感恩祝福

9月18日是星期假日,來了更多留學生志工,參與物資發放的打包作業。「用心就是專業」拉好動線,每個人負責不同的物資,誠心地將十七項基本生活物資準備好,整齊的放入發放袋。

9月19日,簡單莊嚴又充滿道氣的發放場地已布置就緒,佛教旗、宇宙大覺者呈現眼前。行禮如儀,發放前志工先介紹慈濟的《行願半世紀》,帶動〈一家人〉手語。很能觸動心底清淨本性的〈一家人〉,傳遞濃濃的愛與關懷,長者有的跟著比手語、有人頻頻拭淚,也有人虔誠合掌默禱。

儀式結束後,志工團隊彎下腰,恭敬地將物資發送給到場的五十四位長者。領到沉甸甸的物資,接下來幾天,不用再擔心無米之炊,長者臉上露出最美的笑容。

一位烏克蘭老奶奶拿到發放包,很歡喜拿出蕃茄跟蘋果,告訴志工這是她最愛的蔬菜跟水果。她也知道週末臺灣發生強烈地震,除了再三道謝,也誠心祝福臺灣平安。

親力親為、看頭看尾的安納斯塔西婭指出,烏克蘭長者在波蘭無法找到工作,生活困苦,很感謝慈濟願意與明愛會合作發放,她非常感謝慈濟為這些長者所做的一切。

◎強力三人組 做長者後盾

愛心不落人後的留學生呂宗翰和呂嘉琳兄妹,不錯過可以付出的機會。呂宗翰表示,「有機會參與發放很高興,今天受贈對象是社會弱勢,比較沒有受到波蘭政府幫助或其他NGO組織照顧。這些長者領到麵條、油、麵包、蔬菜、水果和馬鈴薯等物資,對慈濟非常非常感謝。」

呂嘉琳很歡喜能和哥哥、好朋友劉蓁宜同行,她說:「這些老人家,在社會上偏弱勢,比較沒有能力去工作賺錢,所以我覺得今天的活動很有意義。」劉蓁宜也說:「我也很高興能參加今天的活動,因為比較弱勢的團體沒有人照顧,他們要透過很多方式,才能找到幫助。慈濟發現這問題的存在,發放物資幫助他們,格外具有意義。」

每次家訪都很用心傾聽,協助將家訪長者狀況詳細記錄下來的丁健哲也深受感動:「今天在盧布林對烏克蘭長者進行第一次物資發放,袋中裝滿了食物,好幾位長者知道臺灣發生地震,誠心祝福臺灣,握著我的手說加油。很歡喜能夠來參加發放,幫助長者。」

「看到留學生跟烏克蘭志工這麼用心準備所有的東西跟承擔工作,真的很感動,也很感恩他們的付出。」把握因緣,一次又一次回到盧布林協助發放的游月英是留學生口中親切的「阿嬤」。相逢自是有緣,她和孩子們搶著要認「乾媽」、「阿母」的陳樹微以及丁健哲因一念善心和慈濟的緣分,結下深深好緣,是促成長者發放的「強力三人組」。

「有你們真好!」讓我們為他們大力喝采,感恩他們的勇於承擔,在天之涯為流落異鄉的烏克蘭長者安身安心,無限感恩!

圖左 :「強力三人組」奧地利志工游月英、德國志工陳樹微和留學生丁健哲(Jeff,左)前往IKEA採購環保袋。[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明愛會神父Łukasz Mudrak前來關懷大家的發放作業,除了感恩慈濟幫助烏克蘭長者外,神父也允諾盡全力配合及協助團隊。左為明愛會志工團任務窗口安納斯塔西婭(Anastasiia,左)。[攝影者:游月英]

圖左 :留學生志工呂嘉琳、呂宗翰和劉蓁宜(由左至右)協助在發放袋中央貼上慈濟LOGO。[攝影者:陳樹微]
圖右 :烏克蘭志工Iren在辦公室逐一聯繫9月19日將接受發放的長者,並給予溫馨叮嚀。[攝影者:陳樹微]

圖左 :9月19日發放的物資有麵條、油、麵包、蔬菜、水果和馬鈴薯等,將每十天發放一次,持續進行六個月。[攝影者:陳樹微]
圖右 :很能觸動心底清淨本性的〈一家人〉,傳遞濃濃的愛與關懷,長者有的跟著比手語、有人頻頻拭淚,也有人虔誠合掌默禱。[攝影者:陳樹微]

圖左 :志工團隊為長者帶動〈一家人〉手語。[攝影者:陳樹微]
圖右 :烏克蘭志工協助長者填寫領取物資的簽收單。[攝影者:陳樹微]
圖左 :領到沉甸甸的物資,接下來幾天,不用再擔心無米之炊,長者臉上露出最美的笑容。[攝影者:陳樹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