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宜蘭區的教育團隊歷經了近十個 月的籌備,終於在九月十八日,於宜蘭聯絡處舉行「兒童班及慈少班輔導員增能培訓」,有將近八十位的宜蘭區教育團隊伙伴參加,大家齊聚充電,課務組用心規劃一系列增能課程,希望讓輔導員更清楚瞭解教育是「用媽媽的心照顧別人的孩子,用菩薩的心教育自己的孩子。」
◎以正向的教育來引導
身兼女兒、妻子、媳婦、媽媽、老師及諮商輔導師角色的陳美璊老師,分享她在分娩時遇到有耐心的護理師,在她細心的引導下,生產過程不致過於緊張。如果學生在求學中,也能遇到一位有耐心的老師教導和指引,是多麼幸運啊!
有一次回精舍,上人對她說:「以後如果有機會拿到麥克風,一定要把握。」從此以後,只要有分享的機會,她一定不推辭,握住麥克風將美善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課程中播放大愛劇場曾裕真老師的故事「一閃一閃亮晶晶」影片,感動了現場所有的人。曾裕真老師將每個孩子當作一本書,仔細的去閲讀、去瞭解,不願「錯過」可以牽起學生的手的機會,陪伴每一個年輕的生命走過人生關卡。
美璜老師說:「如果每一位老師都能真誠的看待孩子,都願意牽住學生的手,那就會像是星光一樣,照亮孩子的前途。」
美璊老師的分享還有影片的內容,讓台下的陳千慧輔導員感受很深,原來父母只是不知道怎麼去跟孩子互動,讓孩子認為:「您們都不懂我,」彼此之間的距離、隔閡就越來越大,其實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影響著孩子。
◎日常生活行儀立典範
見習慈誠及見習委員也需要資深的志工陪伴和疼惜,雖然見習和已受證志工穿著的衣服顏色不同,但是並沒有團體階級高低,只有資歷先後差別。吳宏泰師兄分享慈濟制服的緣起的時候提到:「志工穿統一的制服,除了能展現團體的美,還能學習威儀及戒律,是自我修行的第一步。」
透過「行」和「食」的影片,藉以提醒大家行住坐臥無不是「禪」;慈濟人右肩挑如來家業、左肩要挑慈濟精神,還要將個人的氣質掛在中間。在動靜間都要展現出威儀,這樣才能代代相傳,延續慈濟法脈,接引更多人間菩薩。
◎教育這條路
許淑芳師姊說起加入慈濟大家庭的因緣:「因為兒子的個性活潑好動,學習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大哥的建議下就和兒子還有女兒一起報名了慈濟兒童班。」
二○○九年授證後,她就承擔兒童班班長(輔導員),在教育團隊的陪伴下,她說:「我才漸漸懂得用菩薩心對待自己孩子,放下身段用柔軟心貼近孩子的心。」
先生黃志煌師兄長期被公司外派到國外工作,從依賴變成必須獨立照顧二個孩子及雙方的父母,還有生活大小事,她心中變得非常焦慮不安、沒有安全感。
幸好參加了兒童班讓人生有了重大的轉變,她回憶過去:「因為每次碰到親子衝突的時候會不知所措,師姊總用心陪伴我。後來在規劃兒童班上課的內容時,我會和兒子、女兒一起研擬,漸漸母子之間就有了共同的話題。」
願意改變,親子緊張的關係才得到緩解,許淑芳原本是嚴厲的媽媽,現在和孩子成為無所不談的朋友。「父母是孩子的模」,許淑芳認為:「在慈濟願意去承擔責任,就是給孩子學習的典範。」
江鈺燕師姊的兩個小孩都是慈少班畢業,先生長年在桃園上班,鈺燕和兩個孩子和公婆、小叔、小姑一起住,孩子的教養都落在她一人的身上。
老大是長孫,公婆及先生望子成龍的期望頗高,可想而知她承受多大的壓力。雖然想讓孩子快樂長大,但不自覺又給他過多的壓力,就在不注意之下,兒子為了紓壓迷上了線上遊戲。
線上遊戲需要升級裝備,升級就要錢,學生的零用金有限,終於兒子的手伸進媽媽的皮包,鈺燕才警覺到出問題了。學校老師建議她讓孩子加入慈少班試看看。
剛加入時,有點不習慣,因為必需花時間在課務會議、跑流程、上課,這都須要佔據日常的時間。於是先生有怨言了,畢竟在外地工作,一星期才回來一次,他覺得太太花太多時間在慈少班,沒有時間陪伴他,因此夫妻關係常出現劍拔弩張。那陣子家裡經常出現的對話:
「妳的脾氣怎麼這麼壞,」
「妳不是慈濟人嗎?」
「妳們上人是這樣教妳們說話嗎?」
「妳到底在慈濟學到什麼?」,
起初鈺燕會爭辯,有一次聽到上人開示:「理直要氣和,得理要饒人」。這句話她一直記在心理,並且時時提醒自己。每次和先生起口角,就用這方法把情緒壓下,設法讓先生理解自己的想法及作為,也讓他看見自己與孩子的改變,緩解不少火爆場面。
兒子大二那年,有一天突然傳來一則訊息:「媽媽,我真的很幸福,感謝您和爸爸給我幸福美滿的生活。」鈺燕的先生很感動,他對太太說:「妳教養的方法是對的。」,先生還跟岳母說:「妳的女兒真棒。」鈺燕分享一則靜思語:「把握機會承擔責任,人生才有價值,要視為本份事,盡心盡力負責到底,不因遭遇困難而退縮放棄。」因為這則靜思語最能代表自己的心情。
賴美央師姊說起第一次回到精舍時:「師父很熱情的招呼吃飯,還提醒大家要吃飽,當下讓我覺得很感動。 」這讓她想起小時候父母不會用言語表達對她的關心,總是說一句:「妳要吃飽喔!」那時候不懂那是母親對子女關心的方式。長大後只要從外地回家,母親都會煮很多她愛吃的菜餚,但是看到那麼多的菜:「心裡還會責怪母親又煮了那麼多。」現在想起來才發覺,是自己沒能體會母親的用意。
現在她常常用母親關心她的方式,提醒學員:「下次上課要記得帶環保餐具,不要餓肚子了!」
蘇榮秀師姊分享了宜蘭區的大愛媽媽在九十三年九月成立,「教育者是老師心、菩薩心、媽媽心」,大愛媽媽就是用愛自己的孩子的心來愛天下的孩子,教育最重要的是「教而學、學而做」。
為了走入校園,每一位大愛媽媽努力腦力激盪,將靜思語融入生命教育、品格教育,以說故事的方式帶入校園,一路走來,聽到孩子們的笑聲,校園師長的肯定及感謝,是驅動大愛媽媽的續航力。
◎以愛化礙引導方向
詹鉅銀老師(以下稱銀子老師)是國中的美術老師,民國九十四年受邀參加靜思語教學研習營,圓緣時,銀子老師上台分享時發願:「要成為菩提種子,讓愛在校園傳播。」
剛接班導時,遇到問題學生,不只個性剛強,還不時的口出髒話,因此她發願要為這些學生茹素,迄今已十七年。老師以愛化礙,讓班上的三劍客問題學生在畢業後,每週三都會回校探望老師,連續有三年之久。老師在二○○八年獲宜蘭縣優良教師獎,奧運鞍馬銀牌李智凱念國中時,班導師就是銀子老師。
好些年前,銀子老師的一位學生沒有請假,也沒有來上課,由於擔心孩子的安危,於是銀子老師偕同學校同仁一起到學生家裏探訪。大樓管理員表示,這一位學生的家長患有思覺失調症,而且有暴力傾向。二人想請管理員陪同上樓,但是被管理員拒絕。他們只好戴著安全帽上樓敲門,看到孩子安全才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林瑞東師兄在這次的培訓課程中,覺得吸收了滿滿的正能量,他回想看過一則影片,一位老師坐在椅子上,學生用手指著老師,一點都沒有尊師重道,來上課之前化都還是認為這位學生的態度不對。
「上完今天的課之後,我才知道不能以片斷就下定論,這位學生為什麼會對老師這樣?背後的故事我們並不清楚,應該試著去了解及同理,不能馬上下定論。」
瑞東師兄覺得自己有時候也會不明就理,用罵或用糾正的方式責備孩子,他說:「今天的課程讓我好好省思,要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還要多一點同理心,不應該直接糾正」。
◎感恩與感動
黃志煌師兄最後以「感恩、感動」四個字做結語,感恩幕前幕後所有的工作夥伴,圓滿了今天的課程。今天每一位分享者的心路歷程,讓大家在面對同樣問題時有了更好的選擇方法,凡事要親身歷練才有深刻的感受。
學習是為了具備更好的智識與能力,期待下期的培訓課能夠帶來豐富的課程,讓每一位輔導員接受更完備的教育能力。
圖左 :學員陳美惠(左一)認真做筆記。[攝影者:黃麗友]
圖右 :賴美央師姊(站立者)回憶母親關心的方式,年少的她卻不懂得接受。[攝影者:陳妃琳]
圖左 :陳美璊老師(右二)希望以正向教育與引導,讓學生受用一生。[攝影者:陳妃琳]
圖右 :學員投注精神,認真上課。[攝影者:陳妃琳]
圖左 :詹炬銀老師分享教育是要用父母心去愛學生[攝影者:陳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