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愛心米粒」計畫 帶動社區愛的循環

「愛心米粒」計畫 帶動社區愛的循環

E-mail 列印
色彩繽紛的小小水桶,掛在印尼南蘇門達臘(Sumatera Selatan)穆阿拉·甘迪斯(Muara Kandis)金光集團員工住宅區的每一戶門口。在這裡的每一位住戶用小水桶存「愛心米粒」,每個月匯集 一次,再將其發給需要的人。

◎啟發善念 關懷近鄰

志工阿迪(Adi Prasetya)表示,存取米粒幫助他人,是為了培養金光集團員工付出的精神。

「俗話說:『不用等到富有才去付出,付出了之後,心靈上自然就富有了。』這句話啟發了我們去為別人做些什麼。我們捐出去的一把米或者一公斤米,或許算不上什麼,可是如果把大家的愛心會聚在一起,那就可以幫忙很多人。透過我們小小的愛心,去發揮大大的力量。」

阿迪接著補充,大米捐贈不限數量,主要是希望透過付出,培養大家的善心,「我們都知道大家的經濟也不是很充裕,但是透過這個活動,就可以培養付出的習慣。如果一整個社會大家都會互相關心,那會有多美好呢?所以我們也不限量,要半公斤、一公斤都可以,只要不會造成大家的負擔就好。」

儘管太陽高照,但志工素莉果瓦蒂(Sulikowati) 和阿妮·當布伯倫(Anne R Tampubolon)沒有停下腳步。她們的任務是挨家挨戶收集愛心大米。收集過程中,她們也會與居民聯絡感情,順便分享社區健康服務站(Posyandu)、家庭福利及婦女資源深耕協會(PKK)的訊息等。

「疫情前,就已經有這個計劃了,只是因為疫情而暫停,現在阿迪師兄又重啟這個計劃,呼籲居民一起捐贈大米,大家也熱情響應。以前是每週舉辦一次,但後來落實的時候是一個月一次,在每個月9日時進行。

因為這裡每個月7日發工資,大家習慣週末購買日常用品,剛好可以捐贈一部分大米。」素莉果瓦蒂說明,如果志工來收集時,剛好屋裡沒有人,而屋主把裝著大米的水桶放在門口,那麼志工會將其大米收集起來送到活動中心,所有大米秤重再分成一包一包十公斤大米,最後發放給需要的家庭。

志工阿妮(Ani Widyastuti)和阿美莉雅(Amelia Maratus Solihah)已在活動中心待命,她們將收集到的大米秤重、打包,接著將交給需要幫助的居民。

阿迪說:「其實決定受惠者的標準很主觀,但我們是透過討論決定的。比如說,某些人有工作,但只是做臨時工;另外其他人有工作,但身為單親家長要獨自養育孩子;又有其他人有工作,但生活很節儉,因為父母都由他扶養。評估他們的生活負擔,依照這些考量給予援助。雖然很主觀,但是一切都是透過仔細討論後才做出的決定。」

◎助人為樂 內心隨喜

「愛心米粒」計劃成為關心彼此的管道。阿迪表示,這個方法可以解決目前面臨的問題,「透過『愛心米粒』我們可以互相幫助、互相支持、互相照顧。可能這些小善看起來不多,但從此可以發現到其實住宅區裡還有人需要幫助,所以志工培養居民的愛心、讓大家樂於伸出援手。」

參與「愛心米粒」活動,也讓居民感到很幸福。其中有一位居民佳西亞迪(Kasiyati)表示,「有機會分享真的很幸福,我會盡力而為,一輩子都想要繼續分享。」

居民查蜜(Cami Zakia)說:「能夠幫助別人就會覺得非常開心。幫助他人就如同分享福氣,看到他們收到分享的大米,我們也會感到很快樂。希望他們也能感受到跟我們一樣的福氣。」

金恩阿公(化名)的妻子已經往生了,他與子孫住在一起。金恩阿公罹患糖尿病,雙眼也有眼疾,所以影響他的日常活動,平日都與拐杖相伴。

金恩阿公成為「愛心米粒」其中的一位受惠者。他感恩地說:「感謝真主阿拉,我得到同胞們的幫助,非常感謝大家。」。

之後志工前往麥克阿公(化名)的家。他的妻子正在回東爪哇的家鄉,他與一位孩子同住,但孩子的手被蛇咬後,留下後遺症,所以如今沒有工作。他的孩子們希望麥克阿公可以退休,但是他堅持繼續工作。「如果不工作,要吃什麼?」麥克阿公無奈地說

他在住宅區已經住了八年,平日從早上到中午收集棕櫚果。他收工後,志工上門拜訪,送來愛心米。「我們只能感恩,但無以為報,上帝會回報你們。我只知道禱告,也不知道有沒有上達天聽,但也只會祈禱。」麥克阿公哽咽說道。

素莉果瓦蒂希望「愛心米粒」,能夠成為居民互相聯絡感情的方法,大家可以把每位受惠者,都當作是自己父母一樣。

素莉果瓦蒂感恩地分享:「就我個人而言,面對受惠者時,我不會認為他們是需要幫助的人,而把他們當作自己的父母。我很感恩我是手心向下的人,為了表達這分感恩,我把受惠者當作自己的家長;他們也會祝福我,這是很美妙的事情。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只有上天選中的人才有,所以我很感恩上天選擇我,讓我的雙腿邁向受惠者。」

圖左 :色彩繽紛的小小水桶,掛在印尼南蘇門達臘(Sumatera Selatan)穆阿拉·甘迪斯(Muara Kandis)金光集團,員工住宅區的每一戶門口,募一分愛心。[攝影者:Widodo]
圖右 :居民查蜜(Cami Zakia.右)很歡喜能夠分享大米。[攝影者:Widodo]

圖左 :志工素莉果瓦蒂(Sulikowati)收集居民捐贈的大米。[攝影者:Widodo]
圖右 :素莉果瓦蒂(Sulikowati.右) 和阿妮·當布伯倫(Anne R .中)把大米交給麥克阿公(化名.左)[攝影者:Widodo]

圖左 :收到大米,麥克阿公開心地笑了。[攝影者:Widodo]
圖右 :素莉果瓦蒂(Sulikowati.中) 和阿妮·當布伯倫(Anne R Tampubolon.中)把大米交給罹患糖尿病和眼疾的金恩阿公(化名)。[攝影者:Wido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