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普特男(化名.右)所住的房屋是父母留下來的,因為實在破舊不堪,<br />
因此他只好借住在鄰居的前院。[攝影者:Khusnul Khotimah]](/community/./images/community/C0B81A002AA311ED8D9850D750479E08_0.jpg)
◎屋頂倒塌 住況不堪
普特男的家是父母留下來的。屋頂已經倒塌,每逢下雨時雨水就會大量侵入,情況實在令人心酸。因此,這八年來,他都借住在鄰居的前院,風吹雨打、蚊蟲叮咬,已經習以為常了。不僅住處情況不堪,普特男的眼睛因為神經損壞,視線也已經模糊了。
慈濟人的到來,為普特男帶來一絲希望。他在之前就有聽過慈濟幫忙貧困人家的消息,「有,我有聽過慈濟了,因為以前在這附近發生火災的時候,慈濟有來幫忙。希望我可以在房子裡面睡覺,不再受冷風吹,不再被雨淋。」
這一次的勘察,共有二十五位志工參與。志工分成六組走進社區,將看到的情況與已收到的資料核對,即使在現場遇到許多挑戰,但是志工依然一一克服、完成任務。
「在慈濟我們不會專注在困難點,我們總是一邊做一邊想辦法,就像證嚴上人說的『做就對了』,如果想得太多說得太多,我們就沒辦法達成目標。」何國棟(慈昂)說道。
◎首次承擔 援建計畫
雖然慈濟印尼分會已經多次展開援建計畫,但是這是雅加達北區一的志工首次負責援建計畫。在進行勘察時,志工們十分熟練,而且效率高,也不忘以真誠的態度與援建計畫受惠人選互動。
在進行勘察之前,志工先參與說明,其中一個原則是志工不可承諾任何事情,志工的任務就是到現場勘察,將資料帶回基金會,經過大家討論才做決定。
「志工也要注意自己所問的問題,比如說『這樣的房子,為什麼還待得住呢?』這樣的問題反而會傷到受惠者的心。」援建計畫的總負責人楊昌耀(濟晢)說道。
援建計畫的主要目的,是讓清寒的家庭有一個安全、舒適的住處,有了舒適的住處身心才能健康,家裡的孩子才能安心學習,「希望慈濟的幫忙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


圖左 :普特男的房子情況,令人心酸。[攝影者:Khusnul Khotimah]
圖右 :進行勘察之後,志工將受惠人選的資料帶回基金會與大家討論,再決定援建計畫的優先順序。[攝影者:Khusnul Khotimah]